冬奧雖然已經落幕,但冰墩墩和谷愛凌依然站在頂流。
這場面對13億人的大型“營銷”活動成功幫助冰雪運動破了圈,大家對冬奧會的一切充滿好奇,賽場上關注運動員的成績,賽場外關心運動員的吃穿住行,冬奧“同款”成了最有説服力的IP,同款雪板、同款雪服、同款頭盔等運動員裝備銷量蹭蹭上漲,除了主流的運動裝備之外,被冬奧運動員帶火的還有“睡眠裝備”。
1月30日,據環球時報報道,中國冬奧會專門為選手安裝的“黑科技牀”不僅非常舒適,而且可以進行智能化控制,一位美國的雪橇運動員薩默·布里徹特地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她的體驗感受。在視頻中她全程對這個牀讚歎不已,稱讓自己難以置信,簡直太棒了。
除國外選手外,中國短道速滑選手武大靖、速度滑冰冠軍選手高亭宇也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冬奧“黑科技牀”。
據悉,冬奧會的“黑科技牀”來自麒盛科技旗下的智能牀品牌“舒福德”,在冬奧運動員的自發“帶貨”下,舒福德智能牀在電商渠道的銷量迎來高光時刻,在冬奧助力下智能牀品類似乎已經成功破圈,被更多人知曉的智能牀又能否在今年迎來市場爆發呢?
上市三年無人曉,一朝冬奧天下知“黑科技牀”舒福德的母公司麒盛科技,是國內一家從事智能電動牀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的公司,早在2019年就已登陸A股主板成功上市,但主要銷售市場是境外業務,在國內的知名度和銷量較低。
據麒盛科技在互動平台透露,美國為公司最主要的產品出口國,2019年度、2020年度及2021年度1-6月,公司美國市場收入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為85.40%、82.52%及84.11%。而智能電動牀便是公司的主營業務,在公司總營收中佔比約為90%。
公司的主要業務收入來自境外市場,境外市場的主要收入來自美國,麒盛科技的智能牀產品一直以出口美國市場為主,並且經過多年的耕耘已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曾連續多次拿下美國智能牀的銷量冠軍,亮眼的成績表現來自於多年的技術積累。
唐國海,1953年出生,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現任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實際控制人。這個如今已年近古稀的老人,在年輕時就有着追求硬核技術的精神,並在1989年參加可第二汽車製造廠一款大卡車駕駛室開發的競標,最終成功攻克了技術難題,並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賺到第一桶金後唐國海先生並不是直接轉向了“造牀”領域,而是選擇“造車”,並且研發出的家用車在1998年通過了天津技術中心檢測,雖然技術已經通過,但由於彼時尚不允許民企生產汽車,最終因沒能取得生產許可證而無緣汽車行業。但造車這一階段的技術積累,也為唐國海後來轉型“造牀”打下了堅實基礎,畢竟與造車相比,造牀似乎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彼時“智能”的概念尚未被引入家居行業之中,唐國海先是帶領團隊做出了可以平躺和坐立的“電動沙發”,後來在朋友的啓發下又做出了“電動牀”產品,“舒福德”智能牀的雛形由此誕生。
最初選中美國市場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美國居民經濟條件較好,對生活品質和睡眠質量有追求,在這裏人們更樂意嘗試具有新鮮 1的電動牀產品。而且時至今日美國市場的電動智能牀需求,依舊大幅領先於國內市場對電動智能牀的需求。
麒盛科技董事長唐國海曾表示,美國一年售出的牀數量大約為3000萬張,電動智能牀在總量中的佔比接近13%,約為400萬張;而國內每年牀的需求量是4500萬張,而智能牀目前只佔了大概千分之二左右,也就是約為10萬張。
雖然具備完善的產品能力,但由於電動智能牀在國內市場的需求尚未覺醒,國內的電動智能牀企業銷量主要依靠境外業務支撐,在國內市場的銷量一直處於不温不火的狀態。可是冬奧會的到來為國內電動智能牀市場帶來了新的轉機。
冬奧會期間,麒盛科技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智能牀唯一制定供應商的身份,向主辦方提供了6000多張舒福德智能牀、20個智能睡眠艙。由於此前在東京奧運會舉辦時,主辦方因提供“紙牀”而引起社會話題討論,並在社交媒體上遭到運動員和網友吐槽,所以在北京冬奧會舉辦時,舒適度吊打“紙牀”的電動智能牀深受運動員喜愛,也就有了各國運動員自發“帶貨”的場景。
憑藉社會大眾對冬奧話題的關注熱度,更多人瞭解到了“黑科技”電動智能牀,舒福德在天貓的旗艦店銷量也迎來了快速增長,而且其他品牌的電動智能牀產品,也在這波“冬奧營銷”的大勢中享受到了流量紅利。
麒盛科技作為在電動智能牀領域深耕多年的“元老”,此次藉助北京冬奧的舞台,成功的在國內市場打開了局面並向大眾秀出了企業實力,但這波流量紅利的最大受益者並不會是某一家企業,而是整個電動智能牀行業的規模得到了增長。
出圈的不只是舒福德,還有智能牀。
“睡眠經濟”覺醒,智能牀出圈當下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關心睡眠質量問題,大家討論熬夜,討論“躺平”,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壓力下,人們缺乏睡眠的問題變得愈發嚴重。
2022年3月18日,中國社科院學所、中國睡眠研究會喝喜臨門睡眠研究院等單位聯合發佈了《中國睡眠質量研究報告2022》,報告中顯示,在過去的10年裏國人的睡眠時間,從2012年的8.5小時驟減到了2021年的7.06個小時,只有35%的人睡夠了8小時,而另外65%的人睡眠時間並不充足。
近年來關於助眠和提升睡眠質量的商品層出不窮,如保健品類的褪黑素等產品,還有各大耳機廠商推出的隔音消噪睡眠耳機,以及各類舒緩神經的香薰精油。艾媒諮詢調研數據顯示,2016年-2020年,中國睡眠經濟整體市場規模已從2616.3億元增長至3778.6億元,增長44.4%,預計2030年有望突破萬億元。
大批得了“睡眠焦慮”的人非常樂意為這些商品買單,並且隨着人們生活條件的進步,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促使消費升級,大家對生活品質和睡眠質量的要求也在提高。
前文提到過電動智能牀在美國市場接受度較高的原因,是和居民生活水平相關,如今“Z世代”成為我國的消費主力,他們具有一定的消費能力,並且樂於嘗試新鮮事物,這些變量的出現為電動智能牀在國內市場打開銷量困局提供了基礎。
並且電動智能牀在借勢此次北京冬奧會成功破圈的大勢之下,國內電動智能牀市場似乎已經覺醒,國內智能牀企業除海外市場外,國內市場或許將會在未來為企業貢獻巨大增量。
京東發佈的《2022線上睡眠消費報告》顯示,2021年分區牀墊、智能牀墊、抗菌牀墊、護脊牀墊的搜索量分別同比增長了643%、426%、185%和148%,成為牀墊消費升級的四大新趨勢。
並且消費者對牀墊的要求提高之餘,也十分在意牀墊的智能屬性。數據顯示,2021年智能牀墊的銷量同比增長2.4倍,26-35歲年齡段人羣智能牀的成交額同比增長106%。隨着關注睡眠質量問題的人數增加,國內智能牀市場規模或將持續保持增長。
智能牀迎來增長元年?乘着冬奧會的東風智能牀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但國內智能牀市場仍處於剛剛起步階段,雖有成熟的產品,但缺少成熟的市場。
依舊以麒盛科技為例,當下公司業務的主要收入依舊來自海外市場,雖然通過冬奧的契機讓大眾知道了這個品牌,以及其產品的大概功能,但大部分消費者依舊會對智能牀產品抱着觀望態度,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高昂的售價,二是銷售渠道有限。
先來看智能牀的售價。智能牀區別於傳統牀,牀墊的內部結構以及外部的牀架均有所不同,內部包含有體徵監測傳感器,外部有線性驅動馬達支架,成本也和傳統牀有着較大差距,整套售價動輒便高達萬元,對於多數普通消費者而言,不菲的售價也是“勸退”人們選擇智能牀的重要因素。
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71.3%的消費者表示能接受的智能牀的價格是5000-10000元,21.9%的消費者能接受10000-30000元的智能牀,3.6%的消費者能接受30000-50000元的智能牀,僅有1.7%的消費者能接受10萬元以上的智能牀。
但筆者在電商平台搜索發現,真正“智能”的智能牀產品起步售價在10000元左右,一些售價較低的智能牀產品只是打着“智能”的噱頭在賣“電動”牀而已,消費者如果想購買到真正的智能牀產品除了錢包要厚之外,還要具有一定的鑑別能力,較高的消費門檻成為了人們選擇智能牀的“攔路虎”。
智能牀售價較高的根本原因在於成本,據麒盛科技數據顯示,智能電動牀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分別佔營業成本的87%、7%和6%,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傳感器和芯片的成本較高,核心電器部件佔智能電動牀成本的28%。
高昂的成本限制下,智能牀的售價顯得不太“親民”,本着價格是決定消費的重要因素原則,高昂的售價成為了掣肘智能牀銷量增長的重要原因。
再看智能牀的銷售渠道。當下國內智能牀市場需求剛剛甦醒,增量爆發的轉折點尚未到達,海外市場依舊是企業的營收主力,但較高的關税影響下,海外市場也並非是高枕無憂。
今年4月7日,麒盛科技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公司目前出口的關税税率為25%,公司積極與客户協商,達成與客户各自承擔部分關税;同時也在越南、墨西哥等地設立海外工廠解決這一問題。麒盛科技並未對公司與客户各自承擔的關税份額作出詳細説明,在智能牀市場崛起的情況下,新玩家進入老玩家發力,產品力的變化將會加劇行業格局發生變化,海外市場或將首當其衝受到影響。
另外,當下智能牀企業在國內的線下銷售渠道佈局較為薄弱,對於重視消費體驗的消費者而言,面對售價如此高昂的產品,缺少線下體驗的消費者很難直接在線上渠道進行下單,發展線下渠道重視用户體驗,進一步完善產品力才是智能牀企業的當務之急。
至於2022年能否成為智能牀的增長元年,我們只能説當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發展的大勢不是一個人或一代人所能改變的,需要眾人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改變。祝願在企業們的共同努力下,智能牀行業能夠早日站上時代舞台的聚光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