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冬奧 冰雪奇緣 | 冬奧火炬傳遞曾“上天入海”

像夏奧會一樣,火炬傳遞活動也是每屆冬奧會的前奏。這種古老的儀式連接着古代奧林匹克和現代奧林匹克,不僅提升了公眾對冬奧會的認知度,還宣傳了本國和舉辦城市的文化,常常舉世矚目。

(1)第六屆冬奧會才開始傳遞火炬

冬奧會自1924年正式舉辦,最初幾屆並沒有像夏奧會那樣舉辦火炬傳遞儀式,直到1952年第六屆冬奧會才首次出現。

1952年2月14日至25日,第六屆冬奧會在挪威奧斯陸舉辦。主會場首次設立巨型火炬台,燃起了奧林匹克聖火。不過,當時人們認為冬奧會的形成與夏奧會沒有直接聯繫,所以火種並沒有從古代奧運會發源地——希臘的奧林匹亞採集,而是從挪威冰雪運動奠基人桑德拉·諾德姆(Sondre Nordheim)生前居住過的莫爾蓋達爾村一所石房的壁爐裏取出的。

温故冬奧 冰雪奇緣 | 冬奧火炬傳遞曾“上天入海”

1952年2月14日,第六屆冬奧會在挪威奧斯陸開幕。著名探險家弗裏德喬夫·南森的孫子、挪威滑雪運動員埃吉爾·南森點燃奧運聖火。

火種取出後,以接力的方式進行傳遞,共有94人蔘與。為了突出挪威最具特色的冰雪項目——滑雪,火炬傳遞線路途經的都是曾在霍爾門科倫滑雪大賽、北歐運動會以及冬季奧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的挪威選手居住的城市和村鎮。最終,挪威著名的探險家弗裏德喬夫·南森的孫子埃吉爾·南森,手持火炬在主體育場繞場一週後登上聖火台,點燃了主火炬,他也因此成為冬奧會歷史上第一位點燃主火炬的人。

温故冬奧 冰雪奇緣 | 冬奧火炬傳遞曾“上天入海”

2010年,温哥華冬奧會火炬傳遞。

此後的兩屆冬奧會,也是在同樣的地方取得火種。真正與夏奧會完全“接軌”的是1964年在奧地利因斯布魯克舉辦的第九屆冬奧會。在赫拉神殿前,幾位希臘少女用凹面鏡聚焦日光,點燃聖火盆,引燃火炬,之後以接力的方式傳遞到因斯布魯克。從此以後,冬奧會聖火火種開始從希臘的奧林匹亞採集,以示對奧林匹克發源地的尊重和敬意。

(2)惡劣天氣也不熄滅的火炬

火炬是冬奧會聖火的載體,不但體現着舉辦國的文化,其設計也充滿科技內涵。因為在傳遞期間,火炬必須要保證聖火持續燃燒,並能在各種惡劣天氣條件下使用。所以,每屆冬奧會都會誕生一支代表當時最高科技水平的新火炬。

温故冬奧 冰雪奇緣 | 冬奧火炬傳遞曾“上天入海”

1952年冬奧會火炬

温故冬奧 冰雪奇緣 | 冬奧火炬傳遞曾“上天入海”

1956年冬奧會火炬

通常,奧運火炬的燃燒時間為15至20分鐘,但冬奧會的火炬設計者們不斷完善燃燒系統,漸漸地將火炬的燃燒時間延長到40至45分鐘。比如,1980年第十三屆普萊西德湖冬奧會的火炬使用液體丙烷燃料,可以持續燃燒40分鐘。1988年第十五屆卡爾加里冬奧會的火炬使用汽油、煤油、酒精作燃料,可以持續燃燒45分鐘。1992年第十六屆阿爾貝維爾冬奧會火炬使用丙烯、丁烷、丙烷等氣體燃料,燃燒時間也達到了40分鐘。

温故冬奧 冰雪奇緣 | 冬奧火炬傳遞曾“上天入海”

1968年冬奧會火炬

温故冬奧 冰雪奇緣 | 冬奧火炬傳遞曾“上天入海”

1980年冬奧會火炬

2006年第二十屆都靈冬奧會火炬是“以賽車科技的工業標準”製作的。火炬外形就像滑板和冰刀的藝術整合體,將冬奧會冰雪項目的特徵完美凝結在火炬上。這支火炬的最大特點是火焰在火炬內部燃燒,點火後火炬四周會被火焰吞沒,即使在大風天氣下,火炬依然能保持正常燃燒。

温故冬奧 冰雪奇緣 | 冬奧火炬傳遞曾“上天入海”

1988年冬奧會火炬

温故冬奧 冰雪奇緣 | 冬奧火炬傳遞曾“上天入海”

2006年冬奧會火炬

為了在強風和大雪中保持燃燒、不熄滅,2018年第二十三屆平昌冬奧會的火炬也進行了精心設計:火炬高700毫米,代表着平昌700米的海拔。當大風吹向聖火時,火炬的通氣通道能夠給火焰提供更多氧氣,從而保證火焰不熄。遇到雨雪天氣也不怕,因為火炬底部有一個五邊形孔,雨水可以從這個孔排出,如此一來,遇到雨雪天氣聖火也能夠繼續燃燒了。

(3)火炬手“海選”競爭激烈

早先,冬奧會主要從運動員中選拔火炬手。後來,隨着火炬傳遞活動的發展和逐步推廣,越來越多的人嚮往成為傳遞聖火、傳遞奧林匹克精神的火炬手,渴望參與到火炬傳遞儀式中。為了讓大家享有公平機會,一些主辦國在招募火炬手時採取了抽籤的方式。

加拿大卡爾加里舉辦1988年第十五屆冬奧會時,把火炬手選拔辦成了加拿大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同類選拔活動。當時,組委會發出了大約1000萬份申請表,其中超過700萬份被申請人填好後寄回,最終招募了約7000名火炬手。其中第一批火炬手是通過抽籤產生的,他們的年齡從4歲到100歲不等,身份背景也各不相同。

温故冬奧 冰雪奇緣 | 冬奧火炬傳遞曾“上天入海”

1992年,法國阿爾貝維爾冬奧會,足球明星米歇爾·普拉蒂尼和一名少年共同傳遞火炬。

法國阿爾貝維爾舉辦1992年第十六屆冬奧會時延續了抽籤的做法。當時,組委會要求火炬手的年齡必須在15歲到20歲之間,很快便收到了來自法國各地的10萬份申請。最終,組委會採取抽籤方式選出了約5500名火炬手。

温故冬奧 冰雪奇緣 | 冬奧火炬傳遞曾“上天入海”

2005年12月28日《北京日報》12版報道,殘疾人舞蹈演員邰麗華代表中國參加2006年都靈冬奧會火炬傳遞。

隨着時代的發展,冬奧會火炬手的招募形式還不斷推陳出新。美國鹽湖城舉辦的2002年第十九屆冬奧會,冬奧組委面向全美民眾發起了一項活動,讓人們説出給予他們最大鼓勵的人的名字。最終,組委會收到的候選人數超過30萬,很多人通過這種方式加入到火炬傳遞的隊伍中。

(4)火炬傳遞創造多個之最

自冬奧會開啓火炬傳遞以來,每屆冬奧會的傳遞線路和傳遞方式都獨具匠心,成為全世界關注的亮點。

1952年至1992年期間舉辦的冬奧會,火炬傳遞線路基本都是在舉辦國本土。1952年第六屆奧斯陸冬奧會是讓火炬手採用滑雪的方式傳遞聖火;1988年第十五屆卡爾加里冬奧會是讓火炬手利用雪橇在北極圈內進行聖火傳遞;1992年第十六屆阿爾貝維爾冬奧會火炬傳遞期間,聖火是通過超音速協和式飛機從雅典傳遞到巴黎的。

温故冬奧 冰雪奇緣 | 冬奧火炬傳遞曾“上天入海”

2013年11月,索契冬奧會火炬在貝加爾湖湖底成功傳遞。

冬奧會改革後,挪威利勒哈默爾舉辦了1994年第十七屆冬奧會,當時,火炬傳遞第一次在本土以外的國家進行。1994年1月,火炬在奧林匹亞點燃,途經瑞典與芬蘭,行程6500公里,涉及19個縣、70個城鎮,歷時75天。在這個過程中,火炬傳遞活動與各地的娛樂活動相結合,第一次形成了一定規模的藝術節,令人耳目一新。

2014年第二十二屆索契冬奧會的火炬傳遞線路尤其獨特,俄羅斯動用了飛機、火車、核動力破冰船等交通工具為聖火保駕護航。2013年9月29日,聖火在希臘奧林匹亞成功採集後,先後在希臘和俄羅斯境內傳遞。俄羅斯境內傳遞路線西起加里寧格勒,東到海參崴,橫跨歐亞大陸,長約65000公里。在長達4個多月的火炬傳遞中,火炬手穿過了83個地區、2900個城鎮和居民點。期間,聖火到達過北極,被送入過太空,還潛入世界最深的淡水湖貝加爾湖湖底,爬上海拔5642米的歐洲最高峯——厄爾布魯士山,在奧運火炬傳遞史上創造了多個之最。

温故冬奧 冰雪奇緣 | 冬奧火炬傳遞曾“上天入海”

2018年1月,火炬手搭乘熱氣球參加平昌冬奧會火炬傳遞。

2018年韓國平昌冬奧會的火炬傳遞動用了機器人、無人機等先進技術工具,上演了新花樣。當時,平昌冬奧會聖火火種燈被護送到濟州島。濟州海女們(女性漁民)把冬奧會火炬高舉在水面之上,緩緩遊向大海深處,完成水下接力,並與水下機器人共同展開了奧運五環旗。

(5)北京冬奧火炬彰顯高科技

今年10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火種抵達北京。當天,北京2022年冬奧會火種展示和火炬接力計劃正式發佈。

温故冬奧 冰雪奇緣 | 冬奧火炬傳遞曾“上天入海”

北京冬奧會火炬

温故冬奧 冰雪奇緣 | 冬奧火炬傳遞曾“上天入海”

北京冬殘奧會火炬

年初,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火炬——“飛揚”率先亮相。北京冬奧會火炬顏色為銀色與紅色,北京冬殘奧會火炬顏色為銀色與金色。兩把火炬自下而上,從寓示吉祥的祥雲紋樣逐漸過渡到剪紙風格的雪花圖案,旋轉上升,如絲帶飄舞,最後呈現為飛揚的火焰。值得一提的是,火炬以氫作燃料,燃燒時接近零排放,可抗10級風,適合在極寒天氣中使用。其外殼是用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製造而成,火炬具有“輕、固、美”的特點。

温故冬奧 冰雪奇緣 | 冬奧火炬傳遞曾“上天入海”

2021年2月5日《北京日報》特刊4版報道,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一週年之際,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火炬——“飛揚”在國家游泳中心正式發佈。

北京冬奧會火炬接力活動主題為“迎接冰雪之約奔向美好未來”,口號為“健康·歡樂·活力”。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北京冬奧會將精簡傳遞規模,增加展示活動,分為火種展示、傳統火炬傳遞和網絡宣傳推廣三個部分。目前,冬奧會火種正在北京奧林匹克塔進行展示。傳統火炬傳遞活動將於2022年2月2日至4日在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開展,共有約1200名火炬手參與傳遞。火炬傳遞路線立足展現北京、延慶、張家口賽區的冰雪資源、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和雙奧遺產,呈現沿途的自然、歷史、人文特色和現代化風貌,屆時,北京歷史文化這張金名片將更加光彩奪目。

温故冬奧 冰雪奇緣 | 冬奧火炬傳遞曾“上天入海”

2021年10月21日《北京日報》5版報道,北京2022年冬奧會火種展示和火炬接力計劃正式發佈。

參考資料:《奧林匹克進展——從雅典到雅典》《飛動的銀光》《冬季奧林匹克運動(1924-2002)》《冬季奧林匹克之旅》、國際奧委會官網、京報集團圖文數據庫

部分為視覺中國供圖

鳴謝北京體育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户端 |記者 賈曉燕

編輯 蔡文清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86 字。

轉載請註明: 温故冬奧 冰雪奇緣 | 冬奧火炬傳遞曾“上天入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