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件與足球無關的事談起。
一位大學室友,畢業後加盟一家剛起步的民營企業,這些年企業發展良好,一步步壯大。
但他過得並不順心。公司以數倍於他的薪資從別家大集團,挖了幾個名氣不小的“大腕兒人才”,可這些人投入工作後,表現還不如他。然而,他想把自己的薪資提升到與那幾個人一樣的級別,卻難上加難。
於是他陷入兩難境地。跳槽吧?他已是企業元老,不捨。不跳?又覺得不公平。
他搖頭嘆息:兩難啊!
這種現象,在商界常見。足球世界裏也存在。比如國際米蘭就有這種問題要面對。
近期,張康陽即將返回國米。意大利各媒體都在熱炒:國米今夏會不會甩賣骨幹平衡財政?如果賣,誰是非賣品?
不同媒體列出的 “非賣品”名單有所差異。
《米蘭體育報》列出,孔蒂眼中五大非賣品是:盧卡庫、勞塔羅、巴斯托尼、巴雷拉、阿什拉夫。其他媒體也有提到德弗賴、什克里尼亞爾。
各媒體在討論國米“非賣品”名單時,都沒有加入一個絕對主力:布羅佐維奇。
意媒普遍判斷,克羅地亞人不是國米“非賣品”,依據何在?主要是三點。
首先是合同期。
B羅合同2022年夏季到期,也就是再過2個月,他將進入“合同年”,這會有不確定性。
再者是經理態度。
去年夏窗,意媒一直在熱炒“國米賤賣骨幹”,如什克、B羅、埃裏克森、勞塔羅等人都飽受傳聞困擾。這在球迷中引發很多擔憂。
國米經理奧西里奧幾次被迫在接受採訪時闢謠,但他闢謠了勞塔羅,闢謠了什克,卻沒有針對布羅佐維奇進行闢謠。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隊內薪資結構問題,布羅佐維奇就是一個重要的“風向標”。
國米目前的中場,最高薪是埃裏克森,税後750萬外加獎金。然後是比達爾,税後600萬以上,另有獎金。因為他們加盟前就名滿天下,且簽約時享受税率優惠,所以若沒有這個條件,當初也籤不下他們。
森西200萬,加利亞爾迪尼150萬。他們有的出勤率低,有的能力上限低,所以拿替補級薪資,姑且也算合理。
巴雷拉年薪250萬歐元,布羅佐維奇350萬,關於這兩人的薪資,輿論一直存在爭議。
前者本賽季各條戰線3球8助攻,後者1球7助攻,埃裏克森、比達爾兩人相加不過4球1助攻。
他們本賽季各線出場時間都在3000分鐘以上,和埃裏克森(1487分鐘)、比達爾(1679分鐘)相加也差不多。
巴雷拉B羅既有功勞,也有苦勞。
但薪資差距如此大,可以説,國米中場位的薪資體系,存在一些隱患。
意媒前一陣熱炒,國米準備續約巴雷拉,甚至會拿隊長袖標來作談判籌碼。
但其實,更迫在眉睫的是布羅佐維奇的問題,畢竟他的合同期更短。
近期,國米經理在不少骨幹球員續約方面,都有佈局。但關於B羅,卻始終沒有消息傳出。
布羅佐維奇是國米絕對主力、多年宿將、現任副隊長,他的合同還差14個月到期,拖下去,問題會加劇。近期AC米蘭在續約恰爾汗奧盧方面就非常頭痛,紅黑軍球迷痛斥經理“早幹嘛去了”,就是因為這種事,越拖,俱樂部會越被動。
但解決問題並不容易。
布羅佐維奇2015年初加盟國米,當時年薪120萬逐年遞增。他成為絕對主力後,國米將他的年薪漲至350萬。
若今夏再談續約,這週期內,布羅佐維奇經過兩次“鍍金”——世界盃亞軍一次,若意甲奪冠又是一次。功勞苦勞都有,球員經紀人當然會謀求加薪。
怎麼加?向埃裏克森、比達爾看齊?很難,畢竟如今國米財政狀況艱難,翻倍漲薪不切實際。何況B羅的問題並非如此簡單,很多主力與他薪資都在同一檔(如什克里尼亞爾、德弗賴),漲了一個,其他人怎麼辦?“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國米必須謹慎。
也有專家給國米提出建議:從那幾個高薪球員下手。
比如夏窗出掉埃裏克森、比達爾,在隊內只保留盧卡庫這樣作用明顯的超高薪球員,薪資體系就好多了。所謂“不患寡、患不均”。
但考慮到球市現狀、主帥認可度、尋找替代品等問題,這建議有多大可操作性,不好説。
無論如何,布羅佐維奇的問題不僅關乎他個人命運,也關乎國米薪資體系的調整問題。
B羅是不是非賣品?如果不是,國米心理價位是多少?如果續約,薪資該如何定檔?這些問題急待解決。留給國米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