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中國籃球驕傲!乞討長到2米28的穆鐵柱,享副師級待遇
中國職業籃球界,曾經有一位享譽全國的運動員,他的身高達到了驚人的2米28。快20歲才接觸籃球的他,帶領中國隊多次戰勝美國隊、日本隊、韓國隊等,在上個世紀末,為中國籃球創造了無數奇蹟。他就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籃球明星穆鐵柱。
鶴立雞羣的"小叫花子"
新中國成立這一年出生的穆鐵柱,生在一個五口之家。不知為何,一家人沒有什麼營生,主要靠要飯為生。一直到穆鐵柱七、八歲的時候,一家人都在山東生活。
這一年,流經山東區域的黃河發大水,穆鐵柱一家五口連要飯都沒得要了,不得不舉家離開山東,流浪到了山西。
當大部分人都在吃着團年飯過年的時候,穆鐵柱一家只能在別人廢棄的窯洞裏,相互依偎着取暖。開春了,一家人又繼續向西尋找活路,最後來到了新疆。
顛沛流離、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卻並沒有影響穆鐵柱的發育,就像拔節的竹子一樣,穆鐵柱一直比同齡的男孩子長得快、長得高,不到16歲的時候,就已經長到了2米。
這個身高放在今天,都可以吸足眼球,更別説那個普遍身高1米7左右的上世紀七十年代。鶴立雞羣已經不足以形容穆鐵柱了。
1968年,四處尋訪體育人才的國家體委各級單位,偶然在鄉間集市上發現了異常突出的穆鐵柱,欣喜不已,當即邀請他參加省籃球隊。
那時候的穆鐵柱,説實話,連籃球是什麼都不知道。但聽説可以有工作、吃公糧,穆鐵柱一口就答應了。就這樣,穆鐵柱在快要二十歲的時候,開始了自己一生傳奇的籃球生涯。
多次"退貨":你到底會不會打籃球?
雖然穆鐵柱身高是常人難以匹敵的優勢,但他從沒有接觸過籃球,別説打球了,剛開始連籃球的基本規則都不懂。
接收穆鐵柱的山東省體委,沒過多久就把穆鐵柱原路退回了。因為穆鐵柱在籃球場上真的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像一根"鐵柱",一動不動。不是他不想動,是他不敢動。
一點籃球基礎和運動基礎的都沒有的穆鐵柱,在職業籃球賽場上,不是自己犯規,就是讓被人利用他身軀龐大移動不靈活的劣勢製造犯規。
一場球下來沒怎麼打,就光聽見裁判不停的吹犯規。這樣的情況下,山東省體委很快就失去了耐心,把穆鐵柱原路送回了。
以為要回家繼續務農的穆鐵柱,沒想到迎來了國家隊伸出的橄欖枝。聽説了穆鐵柱情況的國家隊,用20個籃球,換來了穆鐵柱。
可是國家隊一樣面臨着穆鐵柱年紀大、零基礎的現實問題。不過國家隊就是國家隊,有人有方案有耐心。接收穆鐵柱以後,沒有急於讓他上手籃球,而是從最基本的運動基礎給穆鐵柱補起了課。首先找了一名田徑教練,帶着穆鐵柱練身體。
半年下來,雖然沒有碰過一下籃球,但穆鐵柱的運動基礎大有改觀,整個人的氣質風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時候,穆鐵柱遇到了一輩子的恩師餘邦基。
當時的餘邦基是湖北省黃石市體委主任,有人説穆鐵柱是"驢糞蛋外表光",看着高大壯實,在籃球上卻沒什麼用,勸餘邦基不要接這個"燙手的山芋"。
餘邦基瞭解了穆鐵柱的個人資料以後,卻有着不一樣的看法,很爽快的就接受了上級領導的這項任務。就這樣,穆鐵柱從國家體委輾轉來到黃石,真正開始了他的籃球運動生涯。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餘邦基不聲不響地打磨了穆鐵柱一年半,再次出場時,穆鐵柱的變化讓所有人發出"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感慨,穆鐵柱成了場上的核心大中鋒。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原來,餘邦基和黃石體委的其他工作人員,細細分析了穆鐵柱的特點,從"如何利用劣勢,把劣勢變為優勢"的角度出發,為穆鐵柱量身定製了一套訓練方案。
首先是傳接球,以穆鐵柱的身高,一般人想搶斷他的傳球,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再加上穆鐵柱的身高,讓他在籃下稍稍墊一下腳尖,就能把球放進籃筐,對方想蓋帽什麼的,更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練好接傳球,特別是接球,不僅能大大提升穆鐵柱的得分概率,還把穆鐵柱因身軀龐大導致移動不便帶來的弊端降到了最低。其次是罰球,就是定點投籃,只要練好定點投籃的技巧,其他的對於穆鐵柱來説就不是必須的了。
第三,是防守。如何在籃下防守,不僅給對方威懾,還要注意不被對方利用製造犯規。除了基礎訓練,練好了這三項的穆鐵柱很快就成長了起來。
進入八一隊後,穆鐵柱可謂是"稱霸"籃球場。這三招,讓穆鐵柱在籃球場上幾乎無敵。真正讓穆鐵柱享譽全國的是和美國人的比賽。1979年,美國大學生聯隊打着美國國家隊的旗號,來到中國進行友誼賽。那時候的美國,可以説是在所有的方面都是世界第一。
雖然國人都別人一口氣要打敗美國人,但以往實力的差距還是讓人心裏不免打鼓。但是穆鐵柱帶領的八一隊,直接爆冷,兩次擊敗美國人。籃壇震驚,國人沸騰。穆鐵柱也成了人們心中的英雄。後來,穆鐵柱有多次代表國家隊,出征亞運會、世錦賽等國際賽事,讓世界看到了中國。
1988年,穆鐵柱退役,2000年又因為身體原因,辦理了退休,後享受副師級待遇。2008年,不到60歲的穆鐵柱因為心臟病,在北京搶救無效去世。
一代籃球巨星給自己的傳奇生涯畫上了句號。直到今天,人們提起"大中鋒",除了姚明,還是會想起穆鐵柱,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籃球愛好者,為了夢想,在賽場上揮灑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