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從數據來看,複賽後的CBA聯賽正處於優質內線球員井噴的黃金年代。本就已是聯賽頂級內線、數據較之外援亦不遑多讓的易建聯、胡金秋、周琦、王哲林自不必説,複賽開始後的五輪聯賽,職業生涯前六年在廣東隊場均得分從未超過3分的四川隊內線李原宇複賽場均拿下逾20分,進入CBA不過兩年的青島隊新星劉傳興的複賽數據,相較整個賽季幾乎翻了一番,陶漢林、沈梓捷、吳冠希則相繼打出了全明星級別的場均數據。
本土球員佔據更重要角色自然值得欣喜,但若要相信僅僅五個月的停擺期,就足以令中國籃球的內線人才有如此幅度的進步,實在有些牽強。這一切很大程度上得歸結於競爭環境的改變——20支CBA球隊中目前僅9隊使用外援,其中僅同曦、北控與北京擁有外援內線,而這恰恰也是僅有的三支使用雙外援的球隊。這意味着,在面對作為聯賽主流的“全華班”球隊時,這三支球隊的外援政策被限制在了四節四人次,極大地壓縮了外援內線的上場時間。這也就是為何同樣身處多數外援無法迴歸的大環境之下,本土外線球員的數據上漲幅度遠不如內線。
在越來越多本土球員佔據舞台中央的情況下,CBA呈現出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比賽風格——更慢的節奏、更低的進攻效率。聯賽停擺前的前30輪,各隊單場比分超過120分的次數合計達95次,平均每輪3.17次,而複賽後的5輪聯賽,這項數據縮水為平均每輪1.4次,其中近半數由氣勢如虹的“領頭羊”廣東隊製造。很難相信,失去了諸多高水平外援後,CBA各隊的防守能力反而產生了質的進步,而比賽所呈現出的質量也很難為此正名。
失去外援,以廣廈為代表的部分“全華班”隊伍讓外界看到了其本土球員的潛力與韌性,而天津、遼寧等隊則成了走向另一個極端的反例。作為聯賽中最依賴外援的球隊之一,天津隊在前30輪聯賽的最大倚仗無疑是蘭德爾與託多羅維奇的外援組合,而在複賽後,這支球隊不僅打出了五戰皆墨的噩夢表現,更是僅在面對中下游球隊江蘇隊時全場得分才超過90分。作為原本的爭冠熱門,遼寧隊複賽後唯一取勝的還是近況不佳的上海男籃,這樣的戰績直接導致了球隊功勳主帥郭士強主動請辭。在內外線核心韓德君、郭艾倫以及新外援梅奧均發揮尚可的情況下,遼寧隊其餘球員悉數迷失,其中包括劉志軒、趙繼偉這樣的國家集訓隊常客。頗為諷刺的是,在史蒂芬森與巴斯的外援組合尚在隊中時,遼寧隊恰恰被外界視作本土陣容實力最深厚的球隊之一。
作者:謝笑添
編輯:穀苗
責任編輯:沈雷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來源:攝影/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