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談奧運現場“比心”:送給在艱難時刻沒有放棄的自己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今年,32歲的我再次站在奧運會的賽場上,最終收穫兩枚金牌。比賽結束後,我給所有人比了個心,這個心也送給自己,送給那些艱難時刻沒有放棄的自己。 ”12月5日,馬龍在香港理工大學與師生和各界人士分享自己拼搏歷程和故事時,談及自己在奧運會現場“比心”時如此説道。

當日上午,內地奧運健兒訪港代表團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行報告會,參加活動的運動員包括乒乓球運動員馬龍、舉重運動員呂小軍、田徑運動員蘇炳添、擊劍運動員孫一文、賽艇運動員崔曉桐,以及教練王愛民。

馬龍談奧運現場“比心”:送給在艱難時刻沒有放棄的自己

作為世界乒壇史上第一位男子雙滿貫、全滿貫得主,乒壇史上擁有世界冠軍頭銜最多的選手,馬龍的成長經歷一直被大家關注,他在報告會分享了自己與乒乓球的“結緣”故事:“我是5歲開始打球的。一開始練習乒乓球,父母只是希望我能通過打乒乓球強身健體。2000年悉尼奧運,是我第一次關注奧運會乒乓球比賽。看到中國隊員贏下冠軍,親吻胸前的國旗那一刻,我熱血沸騰。那時的我也許下願望,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代表中國出戰,贏得冠軍。”

夢想的種子就這樣被種下,逐漸生根發芽,經過不斷努力,馬龍一路從少年宮打進省隊,來到北京,最後進入國家隊。

隨後,馬龍也開啓了自己的“大魔王”運動生涯:18歲隨國家隊出征不來梅世錦賽團體賽,獲得了自己的第一個世界冠軍;2015年蘇州世乒賽,登頂男單冠軍;2016年獲得里約奧運單打冠軍,成為“大滿貫”選手。

伴隨成功的而來的還有傷病。

“因為打球的動作習慣和常年高強度的訓練,我左腿的膝蓋磨損鈣化,這些年一直在進行理療。從2018年下半年起,我因傷退賽好多次,曾經8個月遠離國際賽場。2019年布達佩斯世乒賽後,我的腿部傷勢再次爆發,當時距離東京奧運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手術是擺在我面前唯一的選擇。”馬龍回憶説,手術三個月後,他重回賽場。

東京奧運會開始前,有記者問馬龍,“你害怕失敗麼?”他想了很久,回答説,“我也會怕失敗,但我更想贏。”

帶着這份信念,在東京奧運會上,馬龍擊敗世界排名第一的樊振東奪得男單金牌,成為奧運會乒乓球史上男單衞冕第一人。

在報告會上,馬龍談到乒乓球帶給自己的收穫,他説,“在金牌和冠軍之外,這20多年的運動生涯中,乒乓球教會我最多的就是如何面對輸贏。作為競技運動員,賽場上,我們每天都要面對輸贏,只有抱着必勝的決心和努力,你才能走向成功;但體育教會我們的不僅僅只有輸贏,還有在失敗後重新來過的勇氣、絕境處不放棄的信念。”

作為備受“追捧”的明星運動員,馬龍對於自己的擔當有着清醒的認知,“每次奧運會結束後,很多運動員都會被大家所認識,受到大家的喜愛。很多時候我都在想,我們需要怎麼樣的偶像。我想偶像應該是火燭,是鏡子,映照出心懷熱愛、夢想的你們和我們;只要心懷熱愛,永遠都是當打之年。”

此次內地奧運健兒訪港是“時代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動之一。代表團成員來自12個比賽項目,有29名在東京奧運會上取得佳績的運動員和3名教練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14 字。

轉載請註明: 馬龍談奧運現場“比心”:送給在艱難時刻沒有放棄的自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