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團體比賽的排兵佈陣是一門不簡單的學問,在實力對等、甚至是遜色於對手的情況下,合理的戰術佈置往往能對比賽的勝負起到非常關鍵性的作用。
近日,筆者在撰文回顧1993年世乒賽男團決賽的文章後,有許多球迷對當時主教練蔡振華的安排表示質疑——當時中國隊出人意料地以特殊打法的王浩擔當第一主力,結果這位前輩連輸瑞典的卡爾松、瓦爾德內爾,一人丟了2分,成為了輸球的最大罪臣。
那麼,為什麼事後很多人都認為蔡振華的排陣並沒有錯呢?
其實深入分析的話,我們不但能理解蔡振華當年的用心良苦,而且還能對團體賽的戰術佈置有一個基礎的瞭解,同時為以後可能出現的類似情況做借鑑,這些即為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
一、實力對比
1993年,第四十二屆世乒賽在瑞典哥德堡拉開帷幕。當時的中國乒乓球男隊正處於最低谷時期,上屆團體比賽甚至連銅牌都沒獲得、僅拿到第7的名次,所以這屆比賽的目標是保二爭一,至少能先進決賽,最好能拼下當時世界最強的瑞典隊奪冠。
不過就實力對比而言,國乒當時的確是處於下風的——當是時也,瑞典男隊的一號單打是史上首位大滿貫得主瓦爾德內爾,二號則是世乒賽、世界盃的單打冠軍佩爾森,這兩人足以戰勝國乒的任何一位核心主力,尤其老瓦大家都是默認能拿我們2分的運動員,實力非常強。
瑞典那邊唯有第三號人物卡爾松實力遜色一些,所以他也成為了影響兩隊排兵佈陣的關鍵。
反觀國乒這邊,93年時男隊派出的選手有馬文革、王濤、王浩、張雷、劉國樑,其中張雷的實力一般,劉國樑當時才17歲,所以他倆沒太多展現的機會,如果打瑞典隊的話,擔子自然會壓到馬文革、王濤、王浩三人身上。
經過一番廝殺後,國乒終於再次站到了決賽的戰場上,而他們的對手也不出意外是瑞典人。鑑於兩隊都清楚對手的底細,所以大家都明白決賽是哪些人上場,只是不知道出場的順序而已。
那麼兩隊會有怎樣的安排呢?
二、瑞典隊兩種方案的取捨
從主力選手的實力對比情況看,93年男團決賽國乒的贏面比較小、但不是沒有,最理想的結果是3-2險勝,所以必須精打細算才能驚險拿下勝利。
在蔡振華等人看來,瑞典那邊不管怎麼安排,老瓦肯定都是1號、也就是在前4場比賽裏面打2場,這個沒得跑;而如果對方保守一點安排的話,佩爾森就肯定是2號,即在前2場裏上一次、然後收尾的時候打第5場,然後實力最差的卡爾松只安排打第3場比賽。
若對方這麼安排,那國乒也肯定會以最穩妥的辦法來應對,即馬文革、王濤死磕瓦爾德內爾、佩爾森,削球手王浩放第三場去拼卡爾松——瑞典隊最擅長打削球的是佩爾森、最不擅長的是卡爾松,所以這次排兵佈陣的核心就是要避免讓王浩與佩爾森碰頭、而讓他去抓卡爾松,做好準備輸老瓦2分。
但是,瑞典隊確實也可能存在一個非常兇險的佈陣可能,那就是:將卡爾松與佩爾森調換位置,力圖在前4場就解決戰鬥,然後決勝局就不管了!
有沒有看懂?這個安排的意圖很明確,就是讓老瓦力爭拿2分,然後佩爾森在第3場抓住王浩、穩得1分,這樣的話卡爾松的第1場輸了也無所謂、第5場則壓根就不用打,3-1直接分出勝負,不出現決勝盤定勝負的可能。
乍一看,這個安排似乎不如之前“保守方案”合理,但結合對手當時的實際情況,卻是完全有可能出現的。
1991年千葉世乒賽,瑞典乒乓球男隊達到最巔峯,一口氣豪奪男單、男雙、男團3項冠軍,而當時單打奪冠的佩爾森又在世界盃摘得金牌,身為亞軍的瓦爾德內爾則在次年奧運會上加冕桂冠,二人成為了站在世界乒壇最巔峯的男人。
不過到1993年的時候,瓦、佩二人的狀態都已有所下滑,尤其佩爾森的奧運之旅更是慘敗告終,已然走下了神壇,所以讓他在團體決賽上打一場可能還行、打兩場還是有些讓人不放心。
除此之外,卡爾松的水平雖然比瓦、佩差一些,但他在93年的時候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此前沒有在團體比賽中與國乒交手過,所以瑞典方面即便做出了他丟2分的準備,但實際上也不是不存在爆冷贏球的可能。
當決賽安排出爐的時候,瑞典人果然使用了第二種方案!不得不説,這是非常妙的一招,而通過他們的選擇,我們也能看出乒乓球團體比賽佈陣的一些思路:
主攻火力一定要猛,所以除非極其特殊情況,那麼一號單打必定讓隊內實力最強、狀態最好的人擔當。通過93年世乒賽後來的單打比賽結果看,瓦爾德內爾確實是當時瑞典隊內的no.1存在,所以由他擔任主攻是不會變的。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如果佩爾森上兩場單打未必能全拿下的話,不如讓他專攻一場、而且力圖穩拿王浩,這樣效果可能更好。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雖然卡爾松實力弱,但國乒對他不是很瞭解,所以讓其充當奇兵也是非常不錯的一個選擇,甚至可能起到打亂對手安排、破壞對手心理防線的作用,何樂而不為?
三、蔡振華的應對
瑞典人自以為安排得出人意料,殊不知蔡振華這邊卻早已做好了應對的打算,因為隨後大家便看到了國乒的佈陣安排:
第1場:王浩VS卡爾松;
第2場:馬文革VS瓦爾德內爾;
第3場:王濤VS佩爾森;
第4場:王浩VS瓦爾德內爾;
第5場:馬文革VS卡爾松。
單從王浩出任1號單打、馬文革降為2號、王濤出任3號只打一場比賽來看,這個佈陣似乎是不合理的。但如果參考大家各自碰到的對手看,這確實是一個絕妙的安排!
首先,王浩避開了最難打的佩爾森,抓住了最容易打的卡爾松,應該是穩贏的一場球,這樣的話中國隊就能獲得開門紅,取得心理上的優勢,必能極大的鼓舞接下來上場的馬文革、王濤的士氣。
其次,第三場以王濤拼佩爾森、絕對好過用王浩去拼佩爾森,然後國乒用最弱的王浩去碰對方最強的瓦爾德內爾,消耗了對方一次使用王牌的機會。只要前面哪怕能打平,那麼最後一場馬文革對卡爾松就十有八九能拿下,這樣的話中國隊就贏了!
那麼假如國乒使用穩妥方案,即王浩換到3號,馬文革、王濤都上2場,那麼結果會是怎樣呢?
第1場:馬文革or王濤VS卡爾松;
第2場:王濤or馬文革VS瓦爾德內爾;
第3場:王浩VS佩爾森;
第4場:馬文革or王濤VS瓦爾德內爾;
第5場:王濤or馬文革VS卡爾松。
第1場,兩個方案都是默認能贏;第2場,兩個方案都是默認極有可能輸;第3場上王浩大概率輸、上王濤五五開有機會贏;第4場還是打老瓦,王浩可能弱勢一點,但馬文革和王濤也極有可能輸;第5場兩個方案都是默認能贏。
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兩個方案在第1、2、5場上沒什麼區別,差異就在於第3、4場。如果用蔡振華實際排出的方案,則國乒第3場還能五五開、搏一搏;但如果用保守方案的話,國乒就極有可能輸——兩相比較,孰優孰劣自然就一目瞭然了。
所以事後許多人都認為蔡振華的排兵佈陣還是沒問題的,瑞典人也已經不再是巔峯的狀態,如果大家鬥智鬥勇成功的話還是有機會取勝的。
但誰也沒料到的是,國乒第一盤就崩了。
決賽首場,王浩對陣卡爾松。一開始展開似乎還是在朝大家預期的方向發展,沒想到王浩竟然在1-0領先、第二局又小比分領先的情況下被逆轉,中國隊上來就丟掉了第一分,形勢已十分糟糕!
不過第二盤馬文革卻給中國隊帶來了意外之喜,雖然之前多次輸給瓦爾德內爾、而這次又遭遇了隊友爆冷丟分,但他這次很快便進入了狀態,連續進攻得手、以2-1拿下了老瓦,成為了那幾年唯一在奧運會、世乒賽這樣的大賽中打敗老瓦的國乒主力。
這也是為什麼兩年後馬文革已經遠去歐洲打球、但蔡振華也仍然要將其召喚回國家隊的原因,為的就是抓瓦爾德內爾這條大魚!只可惜後來的故事又有了新的結局,此是後話,本文就不復贅述了。
然而馬文革的勝利並沒有讓國乒“起死回生”,第三盤王濤發揮不利,被佩爾森拿下。第四盤王浩拼盡了全力想要彌補前面丟分的過錯,無奈他與瓦爾德內爾的實力差距確實太大,最終中國隊1-3再次丟冠。而馬文革則是空砍1分、第5場壓根就沒上場就結束了全部戰鬥。
可以説,王浩首場比賽的敗北是影響整個戰局的關鍵,的確是極其沉重地打擊了國乒的士氣。這場比賽結束後不久王浩便宣佈退役,曾經的國乒削球名將就這樣遺憾地結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同時揹負了無數的罵名。
不過平心而論,當年的中國隊的確不如瑞典,所以只能是去拼冠軍,輸球也不算是什麼意外的結果,所以也不能全怪王浩。事實證明,排兵佈陣再巧,運動員實力不濟的話都是白搭。不信大家看看這幾年的國乒,幾乎是閉着眼睛排都能奪冠:在絕對實力面前,一切戰術安排都是浮雲。
不過隨着日本乒乓球隊近年來的崛起,中國隊純憑實力碾壓對手的情況極有可能出現變化。尤其女乒方面,日本小將伊藤美誠、早田希娜等人都已具備衝擊國乒主力的實力,平野美宇或許還可能回春,更年輕的長崎美柚、木原美悠也可能崛起。
沒準在未來的某一天,國乒的主教練也可能會像幾十年前的蔡振華一樣再次絞盡腦汁來研究團體賽的排兵佈陣,所以現在回頭重新研究曾經的那些戰例仍然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那麼大家真的會看到那麼一天的到來嗎?一切留待時間來檢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