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盲人踢足球,會是什麼樣?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體育

   ▲2019年7月30日,陳山勇(左二)、陳凱華(左五)和江蘇盲人足球隊其他球員們在南通一起集訓時合影留念。(受訪者供圖)

  ▲圖為2018年6月28日,陳山勇(後排左三)和陳凱華(後排左四)和江蘇盲人足球隊參加比賽間隙合影留念。(受訪者供圖)

  ▲2008年陳山勇在中國盲人足球國家隊參與訓練。(受訪者供圖)

  ▲2012年在倫敦殘奧會上,陳山勇和隊員們為進球而歡呼。(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何磊靜、王恆志)11月2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盲人足球隊:在綠茵場“踢”出生命之光》的報道。

  這是一場安靜的足球賽,場邊大小觀眾屏息凝神,不發出一絲聲響;這又是一場熱鬧的足球賽,滾動的球“嘩啦嘩啦”響,球員口中“喂喂喂”不停,教練大喊“離球門還有4米!2米!快射門!”……

  這是一場盲人足球賽。試想下,戴上眼罩站在綠茵場,然後帶球奔跑、加速過人、大力射門,一切在黑暗中摸索進行,有多麼不易。但對於32歲的陳山勇來説,這些都只是“家常便飯”。

  來自江蘇如皋的陳山勇踢了整整15年盲人足球,他個子不高,身材偏瘦,雙目失明,和他攀談起來,絲毫感覺不到他曾經“內向自卑、不愛説話”,反倒是憶起往事、聊到足球,他眉飛色舞、滔滔不絕,渾身上下透着一股陽光而自信的勁頭。

  (小標題)黑暗中的追風少年

  陳山勇從小患有遺傳性視神經萎縮,雖然接受過多次治療,仍難逃厄運逐漸失去光感。他在南通市特教中心上學長大,孩童時期性格憂鬱內向,經常一個人坐在操場邊發呆。

  “有些稍微能看見的孩子愛踢球,塑料袋套在皮球上,嘩啦啦地響,還有尖叫聲、歡呼聲。”陳山勇回憶説,那時還不知道什麼是足球,他嘗試加入小夥伴一起踢來踢去,結果一發不可收拾,踢球成了自己童年最大的樂趣。

  2005年,國內開始引入盲人足球。同年8月,江蘇成立了首支盲人足球隊。機緣巧合,球隊就落在南通市特教中心。為參加選拔,17歲的陳山勇一門心思撲在足球練習上,他把喜愛化作勤奮,很快掌握了踢球的基礎動作,成為首批入選江蘇盲人足球隊的球員。自那時起,這位“追風少年”的人生字典裏開始有了“夢想”。

  和普通足球賽不同,盲人足球賽為5人制,除守門員外,其餘隊員得是全盲。足球場地僅長40米、寬20米,兩邊裝有圍板。比賽時,球員戴上眼罩眼貼,足球內部特殊的發聲器滾動起來會“嘩啦嘩啦”響,場地內幾乎聽不見吶喊助威聲,運動員們需要仔細辨聲,持續不斷地喊“喂喂喂”,讓自己和隊友明晰位置。

  陳山勇心中曾劃過一個念想,去殘奧會一展身手。為此,他如飢似渴般地學踢球。“我們看不見,只能靠摸和教練教。”陳山勇説,一個正常人的動作,他們要分解成好幾個部分來學。比如射門動作,他們需要摸腳的姿勢,掌握髮力的部位,很多盲人球員需要練十天八天,甚至個把月才能學會。

  2015年12月,要在海南舉行首屆全國盲人足球錦標賽,剛成立不久的江蘇盲人足球隊摸索着備戰比賽,教練一邊帶領大家提升身體素質,一邊讓球員練習辨聲、熟悉場地,每天訓練相當充實。

  盲人足球隊的訓練基本是為了比賽開展一兩個月的集訓,因為待遇不高,運動員難以維持生計,很難進行職業化的全年訓練。但只要一有比賽,這些盲人小夥子們就會從各地“召之即來”。

  回想起當初的訓練時光,陳山勇一臉“驕傲”。他捲起褲子露出膝蓋,摸着明顯的傷疤説:“15年了,膝蓋上的印記還摸得到,那時候一到夏天洗澡,破的皮就會裂開,反覆好多次。”

  一開始南通市特教中心只有水泥地的操場,“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盲人球員們經常橫衝直撞去找球,陳山勇也多次在水泥地摔跤,褲子磨個洞、蹭破皮是常有的事。“現在想想小時候踢球是真苦,但只有經歷過才有感受,那是一種純粹的熱愛,投入進去了,疼都不覺得有什麼。”陳山勇説。

  憑着這樣一股熱血與拼勁,江蘇盲人足球隊首年就取得了全國盲人足球錦標賽的冠軍,並在第二年以5勝1負的成績順利衞冕。在兩屆全國錦標賽中,球隊一共攻進32球,其中主力球員陳山勇個人攻入15球,為整個江蘇隊奪冠立下了汗馬功勞。

  “我們個個都很勇猛,受了傷,也會在黑暗中站起來,繼續去拼搶。”陳山勇説。

  (小標題)足球就是我的“眼”

  就在獲得第一個全國盲人足球錦標賽冠軍後,陳山勇被推薦參加了全省的田徑長跑訓練,成績十分出色,同項目能排到全國前十。但這位田徑“好苗子”毅然放棄了個人項目,決定追隨內心,和夥伴們一路帶球奔跑。

  在江蘇盲人足球隊,陳山勇踢前鋒位置,他把自己的技術特點歸納為:能跑、能到位、頭腦清晰。2006年,中國成立盲人足球國家隊。第二年,陳山勇順利入選國家隊,他卻有了靠近夢想“情更怯”的感覺。

  “我家是農村的,家裏條件不好,爸媽為了給我治眼睛四處奔波操勞,如果這一條路走不通的話,就沒辦法早點謀生養家。”陳山勇説,2007年趕上自己畢業,猶豫着家境困難,是否應像更多同學一樣選擇盲人按摩賺錢養家。

  陳山勇母親從老家打來一個電話,徹底打消了他的顧慮。“你現在趁年輕不要想着賺多少錢,去試試走這條路,即使最終結果不好,經歷過了也不後悔,倘若年紀大了回想自己沒有努力就放棄,才會真正後悔。”聽完母親一席話,陳山勇眼淚汪汪,內心充滿力量。

  “如果不踢球,我可能一輩子就窩在老家,身體也開始發福。”陳山勇笑笑説,多虧了足球,他可以強身健體,出遠門,積累社會閲歷,給自己的人生帶來更多可能性。

  因為盲人足球,陳山勇有了很多“第一次”。他第一次走出了南通、走出了江蘇,第一次坐飛機出國,結交了全球各地的朋友,第一次登上了最大的舞台——2008年北京殘奧會,並和隊友一路過關斬將,奪得了世界亞軍。

  也因為足球是團隊項目,他的性格也慢慢被改變。“當時在特教中心備戰全國比賽,隊友多是學長或學弟,大家從10歲起就一起生活,住一個宿舍,吃一個食堂,彼此感情都很深。”陳山勇説,一羣志同道合的小夥伴有了足球作為共同語言,輸贏一起扛,大家都變得更加外向開朗。

  在國家隊的日子,陳山勇和隊友們業餘生活比較單調,聽聽收音機,聽着解説去想象足球賽,偶爾還會和隊友“在腦子裏空下象棋”。但在綠茵場上,這羣看不見的踢球者,卻讓中國在世界盲人足球中更多地被看見。

  除了殘奧會亞軍,陳山勇和隊友們還獲得過盲足世錦賽季軍、亞洲殘運會冠軍等殊榮,一條路不僅堅持走了下去,還迎來了喝彩與掌聲。2012年,陳山勇因傷病退出了國家隊,但這位已過而立之年的老將依舊懷念往昔歲月,他半開玩笑地説:“如果東京殘奧會國家召喚,我也將毫不猶豫換上‘戰袍’出征。”

  “有了自信,生活精彩多了。足球就是我的眼睛,不僅帶我看見光明,更讓我領略世間的美好。”陳山勇説。

  (小標題)帶着熱愛一往無前

  因為眼睛看不見,盲人球員受傷的概率要大得多。陳山勇鼻樑斷過三次,肋骨也斷過,踝關節遭遇骨裂,牙齒也掉了一顆。但他談起這些,總是輕飄飄地説“因為熱愛而堅持”,他説像他這樣心懷熱愛的球員不在少數,陳凱華就是其中之一。

  來自南通海門的陳凱華1994年出生,因患有眼疾,摘除了雙眼眼球,16歲入選江蘇盲人足球隊。球隊主力陳山勇總會鼓勵新隊員追逐夢想,在和陳凱華分享技戰術和跑位等經驗之餘,他感受到了這位年輕人對足球的熱情。

  “凱華的家庭條件很好,父母都不希望他踢球,又苦又累還容易受傷,但他就是很執着,還跟家裏人多次吵架。”陳山勇説,入選國家隊踢出好成績拿到獎金能提供更多堅持的動力,但是大多數人並不為名次,只是純粹地喜歡踢球,這份熱愛更難能可貴。

  中國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國家,視力殘疾人數超1700萬人,其中絕大多數盲人從事按摩推拿工作。“盲人的生活不該如此狹窄,足球隊給了我們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陳凱華説,每次進球后聽見大家的歡呼聲,就特別有成就感。

  陳凱華在球隊也是前鋒,最喜歡的球星是C羅。“他效率非常高,職業生涯也保持得好。”陳凱華希望能從偶像身上學到些東西。他苦練自己臨門一腳的技術,成為入隊後進球數最多的球員之一。

  在南通市特教中心學習期間,陳凱華掌握了推拿按摩技術。2013年,他和家人商量在老家海門樹勳鎮開了家盲人按摩店,但這家40多平方米的小店經常會關門歇業。

  陳凱華並沒有“本本分分”做生意,他心裏舍不掉對足球的熱愛。原本開盲人按摩店每月能收入1萬多元,他卻願意為了盲人足球比賽集訓,把店一下關停幾個月,放棄自己固定的顧客。“踢球已經變成一種情懷,只要一召喚,就義無反顧去了。”陳凱華説。

  今年因為疫情緣故,盲人足球賽幾乎全部暫停,陳凱華按摩店的生意也一般。但他每天都會在家聽球,關注各大聯賽。此外,他會特別小心地照顧自己7個月大的兒子。他內心希望能多攢點錢,將來讓兒子可以去足球學校接受培訓。

  “足球改變我的、教會我的,那些精神力量,我會一直傳遞下去。”陳凱華説,他要把踢球時的一往無前帶到未來生活中去。為了提升自己,他目前報名了西安一所職業學院的自學大專,學習中醫養生知識,以後還想抽時間再學個小兒推拿。

  而如今陳山勇在南通市殘疾人服務中心工作,家庭也很幸福,育有一對兒女,大的男孩已經10歲。他坦言希望孩子多花點時間在學業上,是否要踢球讓孩子自己選擇。但他會不時把過往的經歷和心中的熱愛講給孩子們聽,尤其告訴他們要積極樂觀地面對人生挑戰。

  “就像踢球一樣,一場比賽輸了那就重整旗鼓,我們也要學會接受人生的遺憾。只要心中有熱愛,努力生活,不管遇到什麼坎,都能邁過去。”陳山勇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