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源:中國體育代表團
核心閲讀
本屆奧運會,中國選手用高超的技藝、頑強的意志、陽光的形象和開朗的性格,向全世界展現着新一代中國體育健兒的健康形象。觀眾對於奧運會以及中國選手的關注點,也在發生變化,注重拼搏、更加包容,折射出優秀體育文化不斷深入人心的進程。
第三十二屆夏季奧運會閉幕以來,中國體育健兒的一舉一動仍牽動着眾人的心。因疫情防控需要處於隔離狀態,不少運動員通過社交媒體平台與大家分享回國後的日常生活、奧運期間的見聞感悟、個人的興趣愛好乃至未來規劃等話題,吸引着人們的持續關注。
回望本屆奧運會,中國選手用高超的技藝、頑強的意志、陽光的形象和開朗的性格,向全世界展現着新一代中國體育健兒的健康形象。觀眾對於奧運會以及中國選手的關注點,也在發生變化:金牌不再是唯一的評價標準,賽場表現也不再是唯一的熱議話題。
注重拼搏、更加包容,觀眾與運動員的共情不斷加深,引發關注的話題也更加多元——觀賽心態的變化,折射出優秀體育文化不斷深入人心的進程。
爭金奪銀很棒,拼盡全力也很好
“對不起!”7月26日,在跳水男子雙人十米台賽後的新聞發佈會上,曹緣向搭檔陳艾森表示歉意。在比賽中,因為出現失誤,這對搭檔被英國組合反超,最終收穫一枚銀牌。幾天後,自己還將參加單人項目的比賽,而搭檔此次的奧運之旅已經結束,曹緣心中五味雜陳。
與冠軍失之交臂,陳艾森拍着肩膀安慰搭檔,觀眾也給予這對選手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賽後的社交媒體上,並未出現太多苛責,更多的是給兩名選手加油打氣的暖心聲音。搭檔的鼓勵、觀眾的包容,也轉化為曹緣重整旗鼓的動力。8月7日的男子單人十米台上,曹緣一次次躍起、入水,以優異成績拿回冠軍,也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奪得了本屆奧運會的最後一枚金牌。
本屆奧運會上,觀眾給予運動員理解、鼓勵和支持,成為常態。哪怕是跳水男子雙人十米台、乒乓球混合雙打等賽前被普遍看好的項目,只要拼過,縱然失手,也能收穫掌聲。中國體育代表團此次收穫32枚銀牌,從許昕/劉詩雯、肖若騰,到奮戰至最後的女子拳擊選手谷紅、李倩等,人們或惋惜,或心疼,總少不了對運動員表現的肯定與讚許。
奧運賽場匯聚了全世界最頂尖的運動員,站上賽場就已經是了不起的成績。競技賽場的勝利者通常只有一個,但展示自我、挑戰自我的機會卻可以很多。爭金奪銀很棒,拼盡全力也很好——屏幕前億萬觀眾的心態同樣在改變,而這種改變,也將成為運動員繼續奮進的動力。
場上表現精彩,場下故事也動人
“每天都是很緊張的狀態,所以就沒感覺有什麼趣事。”談及東京奧運會,女子舉重選手李雯雯説道。雖然自認為沒有什麼“趣事”或者難忘瞬間,但本屆奧運會,她帶給觀眾的喜悦其實是巨大的。從住進奧運村時在網上直播吃飯,到隔空回應“能否睡個好覺”的關切,再到勇奪女子87公斤以上級金牌後的比心以及與教練吳美錦的互動,李雯雯在賽場內外的一舉一動,都讓人喜歡上這位開朗率真的姑娘。
奧運賽場上的精彩表現,終究只是一段時間不長的亮相。其實,中國體育健兒在奧運賽場之外,展現着更加多姿多彩的精神風貌。與此同時,觀眾對他們的關注點也更加多元。運動員業餘的生活、訓練的點滴、過往的經歷乃至個人興趣愛好種種,都越發成為人們感興趣的話題。
場上表現精彩,場下故事也動人。
隨着中國游泳健兒在東京奧運會發揮優異,一些隊內的軼事也很快傳播開來:汪順的教練朱志根決賽前夜蹲守樓道,只為提醒路過者輕聲慢走,為愛徒創造良好休息環境;張雨霏的教練崔登榮,平素就愛轉發正能量文章,賽前用“心靈雞湯”給弟子加油打氣……人們為運動員的收穫豎起大拇指,也為教練員的付出點贊。
觀眾對於本屆奧運會的關注,也逐漸超越“運動員”這個單一的身份。射落本屆奧運首金的“神槍手”楊倩同時還是清華大學的“學霸”,劉虹、吳靜鈺等是需要兼顧事業和家庭的“媽媽運動員”,創造了男子百米亞洲紀錄的短跑名將蘇炳添在生活中是優秀的“愛情長跑運動員”……對於如今的觀眾,即使相隔千里,運動員也不再只有一張標籤。而對於如今的運動員,他們在學業、生活等方方面面體現出的正能量、感染力,都能得到觀眾積極、迅速的反饋。
競技要講勝負,生活中唯有奮進
本屆奧運會賽場,吸引中國觀眾目光的,還不止於中國體育健兒。第八次征戰奧運會的46歲老將丘索維金娜、神勇奪冠的數學博士後自行車手基森霍弗、摔倒後又爬起完賽的田徑選手奇恩傑克、年僅12歲的敍利亞乒乓球選手扎扎……他們在賽場上的成績或許千差萬別,人生經歷也可能大相徑庭,但都受到觀眾的歡迎,這是因為他們身上,有着和很多中國體育健兒相同的執著與努力。
不斷拼搏、追逐夢想、保持奮進,這不僅是運動員在賽場上表現出的美好品質,也是人們在日常工作、學習中所向往的生活狀態。當人們評價運動員的表現,同樣看重賽場的名次和拼搏的汗水時;當人們觀看奧運會的比賽,關注焦點從獎牌擴大到運動員生活中的美好時——這些轉變,其實也折射出人們對於體育文化的更深理解。正如流傳百年後,“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團結”的寓意:團結在一起,挑戰對手也挑戰自己,向着“更快、更高、更強”的方向不斷努力。
東京奧運會結束了,東京殘奧會又將開幕。中國體育代表團首批約190人的團隊已經踏上征途,437人的陣容,將繼續在奧林匹克賽場上展示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風貌。對於表現優異的中國運動員,應不論成績、不吝掌聲。
其實,進一步理解體育,首先還是需要以親身參與作為基礎。國務院日前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明確,到2025年,“各運動項目參與人數持續提升,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8.5%”。參與到運動項目中,對於運動員的精湛技藝及拼搏精神,才會有更準確的瞭解,對於“超越自己”的意義和價值,才會有更深刻的領悟。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20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