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8日電(記者劉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國冰雪”車橇項目科技攻關研討會28日在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召開,冬運中心聯合清華大學、航天一院703所的材料學專家,對國產雪車研製、車橇項目車刃研製以及國產雪車下一階段認證展開研討,開始了2026年冬奧會的備賽工作。
航天一院703所的專家在研討會上對國產雪車研製、車橇項目車刃研製以及國產雪車應用評價工作進行了總結,中國雪車隊、鋼架雪車隊和雪橇隊對北京冬奧會週期的相關器材裝備研發和應用做了彙報,冬運中心還對下一階段國產雪車認證等工作進行了佈置。
北京冬奧會上,年輕的中國雪車隊、鋼架雪車隊和雪橇隊在“雪游龍”賽道精彩亮相。閆文港獲得男子鋼架雪車銅牌,創造了中國隊該項目的歷史最佳成績。
清華大學原副校長、材料學專家鄭燕康在研討會上表示:“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在一些項目,特別是車橇類項目上科技水平與國外的差距。競技冰雪運動考驗着極限條件下運動員的精神狀態、技術能力,也考驗着器材裝備的科技水平,器材裝備性能的提升必將帶來運動成績的提升。”
鄭燕康認為,車橇項目科技攻關的重點在於車刃,他建議組織材料學、力學等多學科專家精確分析不同滑行速度條件下車刃產生的各項物理參數,對車刃的結構、形態、處理工藝等進行多元化聯合攻關,確保車刃高速滑行狀態下保持高強度、高耐磨、耐高温和低阻力。
冬運中心主任倪會忠表示,此次會議既是車橇項目科技攻關研討會,更是2026年冬奧會週期冰雪項目科技創新和科技助力工作動員會。在新的冬奧週期,冬運中心要繼續搭建研發團隊與運動隊之間的溝通橋樑,以車橇項目車刃性能攻關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冰上項目刀刃的性能攻關,帶動提升新週期各個項目國產化器材裝備水平,不斷提升競爭實力。
2月20日,中國選手李純鍵、丁嵩、葉傑龍、史昊在北京冬奧會四人雪車比賽中。新華社記者姚劍鋒攝
雪車被稱為冬季運動項目中的“F1”,在比賽中的最大時速可達到每小時135至165公里。選手在滑行過彎時,承受的壓力接近於重力的4至5倍,打造低風阻、高性能、高安全性的雪車尤為重要。
2021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中國一汽聯合研發製造出首輛國產雪車。倪會忠表示,下一階段要加快推進國產雪車項目的國際認證和賽道測試工作,推動實現國產雪車出現在2026年冬奧會賽場。
編輯:王浩宇、王楚捷、周欣、孟雲(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