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媒:恆大足校在青訓方面與魯能成南北領頭對峙之勢

魯媒:恆大足校在青訓方面與魯能成南北領頭對峙之勢

虎撲7月13日訊 山東媒體《齊魯晚報》撰文稱,恆大足校辦學8年獲得77項冠軍,在青訓方面與魯能成南北領頭對峙之勢。

相關文章寫道,科學可持續的足球發展,一定是一個金字塔形狀。足球青訓就是這個金字塔最底層的地基,源源不斷地像頂層的頂級聯賽與塔身的各級聯賽輸送着人才與資源。只有青訓牢固了,足球才能可持續發展。

作為中超新王朝的開闢着,恆大在大力投入一線隊建設的同時,不斷深耕青訓。恆大足校辦學8年獲得77項冠軍,在青訓方面與魯能成績成南北領頭對峙之勢。成績背後,培養一個職業球員,並沒有那麼簡單。

人才選拔,千里挑一

殘酷的人才選拔,在足校招生之初就已經開始。為了確保精準化、高質量選材,恆大足校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招生測試項目。測試分為身體素質、足球技術和比賽技戰術表現共3大項15小項。每一個項目的打分,都有着標準而科學的規程。

在嚴格的標準和要求之下,青訓招生可謂百裏挑一,乃至千里挑一。2020年度招生工作啓動以來,恆大足校在國內30個省區市選派優秀教練員、球探,對超過2萬名報名者進行初試。到校複試環節,這個數字變成了2500。最終被足校招收的,僅有200-300人。足校篩選工作之困難、學員競爭難度之大,可見一斑。

層層篩選,環環把關,使得學員整體質量有了保障。西班牙分校選拔程序,則再次對球員做出篩選。在校本部接受5年培養,並經過足校教練團隊、 西班牙分校教練團隊以及內部對抗賽三層把關後,將有25名U14球員獲得赴西班牙分校深造5年的機會。

投入巨大,回報縹緲

培養一個青訓學員一年要花多少錢?恆大足校給出了答案。2018年,足校開始“全精英、全免費”辦學,精英生訓、賽、學、吃、住、穿等生活保障“全免費”,校本部學生年人均投入就要25萬,西班牙分校學生人均投入更是達到50萬。

“不免費”的情況下,家庭對學員的投入更高。2014年《中國足球職業聯賽青訓調查》顯示,家庭培養一名球員的總費用在50萬元左右,其中學費與陪讀費共佔6成,營養費與差旅費佔據剩餘4成。時至今日,這個數字只會多,不會少。

對家庭而言,更難的恐怕不是高昂的花費,而是回報的不確定性。恆大足球學校競訓總監裏卡多直言,成長過程中,球員的身材與心理等各個方面都會隨發展有不同變化。因此,很難評價一個青少年青訓球員會不會成為一個球星。在歐洲,當球員成長到17、8歲時,才會對其進行評估。在此之前,絕大多數家庭都在用高昂的投入,來等待一個縹緲的未來。

放眼整個足校,青訓投入則更為龐大。自2011年開始辦學,恆大已在足校方面投入超28億元。其中,19億用於建設恆大足球學校,2018年之前,辦學投入為每年1.1億元,2018年之後,每年投入超過2億元。

十年成材,精細培養

8-10年,這是業界公認的,一家青訓機構從建立到向俱樂部輸送球員所需的時間。“9歲進來,8年後17歲,10年後,19歲進入一線隊”,前中國國家隊主教練朱廣滬這樣推算。十年的成材時間,與各行各業相比都不算短。而除培養週期長之外,青訓培養的維度與方式等方面,同樣是大部分行業難以比及的。

技術、戰術、體能、康復、營養,恆大足校的精細化培養涉及各個環節。小年齡段抓基本技術訓練、球感和身體素質,大年齡段狠抓足球技術、戰術運用和體能訓練,這是恆大針對不同年齡段球員的不同培養方式。而細分到個人,學校更是制定了“一生一方案”的訓練措施,幫助球員形成個人獨特的技術優勢。

對球員的培養離不開訓練,球技的提高也必須經過實戰的歷練。除參加中國足協U系列青超賽事外,足校還為不同年齡段安排了多場盃賽,保證各年齡段隊伍全年打滿50場比賽,與高水平對手比賽的場次不少於1/3。盃賽中含金量最高的當屬“恆大杯”馬德里足球冠軍賽。該賽事不僅邀請當地最強隊伍參賽,還要保證外隊主力球員平均出場率超95%,確保參賽隊伍人員配置和比賽質量。

正如恆大足球學校競訓總監裏卡多所言,中國足球要想趕超歐洲,在賽事的安排、組織上還有所欠缺。恆大足校則為這一問題提供了很高的解決方案。在國內的比賽不多的情況下,足校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內聯賽,一方面利用國內外資源“創造”賽事,足校球員與歐洲同年齡段在比賽數量上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編輯:姚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8 字。

轉載請註明: 魯媒:恆大足校在青訓方面與魯能成南北領頭對峙之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