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盤點人類歷史上十大最嚴重的瘟疫

由 夏德才 釋出於 奇聞

  從古至今,人類遭遇了無數的瘟疫,其中有些瘟疫特別嚴重,對人類後代的影響巨大的有:非典、鼠疫、天花、流感等。總的來說,瘟疫是由於一些強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細菌、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一般是自然災害後,環境衛生不好引起的。下面就和小編去了解一下吧。

  1、黑死病(1347 - 1351)

  黑死病在人類歷史上是最致命的瘟疫之一。普遍認為是由一種名為鼠疫的細菌造成的。但最近有人認為是由其它一些疾病引起的。關於鼠疫的起源在專家中引起了廣泛的爭議。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黑死病開始於十四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或中亞。在隨後的數年內由商人和士兵攜帶到俄羅斯南部克里米亞。在十四世紀四十年代,流行病從克里米亞傳到西歐和北非。黑死病造成全世界死亡人數高達7500萬,其中歐洲的死亡人數為2500萬到5000萬。

  2、第三次鼠疫大流行(1885-1950)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是指1855年始於中國雲南省的一場重大鼠疫。這次世界性大流行以傳播速度快、傳播範圍廣超過了前兩次而出名。這場鼠疫蔓延到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陸,先從雲南傳入貴州、廣州、香港、福州、廈門等地後,這些地方死亡人數就達10萬多人。中國南方的鼠疫還迅速蔓延到印度,1900年傳到美國舊金山,也波及到歐洲和非洲,在10 年期間就傳到77個港口的60多個國家。單在印度和中國,就有超過1200萬人的人死於這場鼠疫。據世界衛生組織透露,這次大遊行一直延延續到1959年,這時全世界因鼠疫而死亡的人數減少到了200個左右。這次流行的特點是疫區多分佈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區,家養動物中也有流行。


  3、查士丁尼瘟疫(541-542)

  查士丁尼瘟疫是指公元541到542年地中海世界爆發的第一次大規模鼠疫,它造成的損失極為嚴重。但是此次瘟疫對拜占庭帝國的破壞程度很深,其極高的死亡率使拜占庭帝國人口下降明顯,勞動力和兵力銳減,正常生活秩序受到嚴重破壞,還產生了深遠的社會負面後果,而且對拜占庭帝國、地中海、歐洲的歷史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當時出現了許多詭異恐怖的情景:當人們正在相互交談時,便不能自主地開始搖晃,然後就倒在地上;人們買東西時,站在那兒談話或者數零錢時,死亡也會不期而至。而最早感染鼠疫的是那些睡在大街上的貧苦人,鼠疫最嚴重的時候,一天就有5000到7000人,甚至上萬人不幸死去。

  4、倫敦大瘟疫(1665-1666)

  倫敦大瘟疫是指一場於1665年到1666年發生在英格蘭的大規模瘟疫。在這場瘟疫中,有七萬五千到十萬人喪生,超過當時倫敦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它在歷史上被確定為淋巴腺鼠疫(bubonic plague)引起的大面積黑死病,由人透過跳蚤感染了鼠疫耶爾森菌 。1665年這場傳染病是淋巴腺鼠疫在英格蘭的最後一次大規模爆發。


  5、美洲瘟疫(16世紀)

  歐洲人到來之前,這裡居住著400萬到500萬的原住民,其中大多數都在16世紀幾十年間死去,有歷史學家甚至稱它為“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不過,奪取印第安人生命的最直接殺手不是歐洲人的槍炮,而是他們所帶來的瘟疫。當哥倫布抵達新大陸時,歐洲人就已經經歷了多次致命傳染病的浩劫,也從中找到了治療一些傳染病的方法。但是,美洲之前長期與歐亞非大陸隔離,印第安人也幾乎與這些疾病完全隔絕。歐洲人的疾病隨著哥倫布的第一次美洲之旅後開始蔓延到新大陸。腮腺炎、麻疹、天花、霍亂、淋病和黃熱病等,這些早已被歐洲人適應的疾病對印第安人來說卻極具殺傷力,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幾乎缺乏抵抗力,尤其是麻疹和天花。

  6、米蘭大瘟疫(1629–1631)

  1629年至1631年,義大利爆發了一系列的鼠疫,通常稱為米蘭大瘟疫。包括倫巴和威尼斯,此次瘟疫造成大約28萬人死亡。米蘭大瘟疫是黑死病開始後的所有流行性瘟疫中的最後一次大瘟疫。1629年,德國和法國士兵將傳染病帶到義大利曼圖亞。在三十年戰爭中,威尼斯軍隊感染了疾病,當他們撤退到義大利中北部時,將疾病傳染給了當地人。當時米蘭總人口為13萬,在這次瘟疫中染病而死的人數高達6萬人。


  7、雅典鼠疫(公元前430–前427)

  公元前430到前427年,雅典發生大瘟疫,近1/2人口死亡,整個雅典幾乎被摧毀。有專家認為此疫即鼠疫。雅典鼠疫是一場毀滅性的傳染病,襲擊了整座古希臘羅馬城。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對這場毀滅雅典的瘟疫的進行了這樣的描述。“身強體健的人們突然被劇烈的高燒所襲擊,眼睛發紅彷彿噴射出火焰,喉嚨或舌頭開始充血並散發出不自然的惡臭,伴隨嘔吐和腹瀉而來的是可怕的乾渴,這時患病者的身體疼痛發炎並轉成潰瘍,無法入睡或忍受床榻的觸碰,有些病人裸著身體在街上游蕩,尋找水喝直到倒地而死。甚至狗也死於此病,吃了躺得到處都是的人屍的烏鴉和大雕也死了,存活下來的人不是沒了指頭、腳趾、眼睛,就是喪失了記憶。”

  8、古羅馬“安東尼瘟疫”(公元164—180年)

  古羅馬“安東尼瘟疫”是因為傳染而引起的。據史書描述得此傳染病的症狀為:劇烈腹瀉,嘔吐,喉嚨腫痛,潰爛,高燒熱得燙手,手腳潰爛或是生了壞疽,感到難以忍受的口渴,皮膚化膿。在近東打戰士兵回到羅馬帝國,帶來了天花和麻疹,傳染給了安東尼的人們。9年後瘟疫再次爆發。 據羅馬史學家迪奧卡稱,當時羅馬一天就有2千人因染病而死,相當於被傳染人數的四分之一。估計總死亡人數高達5百萬。在有些地方,瘟疫造成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死亡,大大削弱了羅馬兵力。瘟疫對羅馬帝國的社會和政治也有著極大的影響,特別是對文學好藝術領域的影響。上面這幅圖上的坑裡的遺骸就是傳染病死者的屍骨,讓人觸目驚心。


  9、馬賽大瘟疫(1720 – 1722)

  1720年,馬賽遭逢瘟疫侵襲,這是該市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災難,也是18世紀初歐洲最嚴重的瘟疫之一。1720年,法國馬賽突發瘟疫,影響了整座城市和周邊城市,造成10萬人死亡。這場瘟疫來得快,去得也快,馬賽很快從瘟疫中恢復過來。經濟只用了短短的幾年就恢復了,並發展很快,貿易擴充套件到西印度群島和拉丁美洲。截至1765年,人口增長恢復到1720年之前的水平。這場瘟疫不像14世紀發生的黑死病破壞性那麼大。

  10、莫斯科黑死病(1971年)

  莫斯科最初出現鼠疫跡象是在1770年底,到1771年春季變成流行性大瘟疫。當時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譬如設立隔離區,銷燬被汙染的財產,關閉公共浴池等。此次大瘟疫造成市民的極度恐慌和憤怒。整座城市的經濟陷入癱瘓,主要是因為許多工廠,市場,商店,和行政大樓已被關閉。接下來是糧食嚴重短缺,造成大部分莫斯科人的生活水平日益低下。為逃避瘟疫,貴族階級和有錢人紛紛離開莫斯科。1771年9月17日早晨,大約1000人再次聚集在Spasskiye門口,要求釋放被俘的反政府武裝分子和消除隔離。


  20世紀十大災難 唐山排第十

  1.黑色風暴

  1934年5月11日凌晨,美國西部草原地區發生了一場空前未有的黑色風暴。大風整整颳了3天3夜,形成一個東西長2400公里,南北寬1440公里,高3400米的迅速移動的巨大黑色風暴帶。風暴所經之處,溪水斷流,水井榦涸,田地龜裂,莊稼枯萎,牲畜渴死,成千上萬的人流離失所。

  這種風暴是一種強沙塵暴,俗稱“黑風”,沙塵暴的一種,大風揚起的沙子形成一堵沙牆,所過之處能見度幾乎為零。它是強風、濃密度沙塵混合的災害性天氣現象。強風是啟動力,具有豐富沙塵源的荒漠是構成黑風暴的物質基礎。

  沙暴發生時,風力多在4~8級,近地面的細沙和粉塵被輸送到15~30米的高空,水平能見度可維持在千米以上,捲起的沙塵物質一般在就近的障礙物或綠洲邊緣沉積,造成沙埋、沙割之害。還有一種與沙暴不同的塵暴現象—8級以上強風把大量塵土及其他細顆粒物質捲入高空,形成一道高達500~3000米的翻騰風牆。暴風攜帶的塵土滾滾向前,在高空可飄散到數千公里甚至1萬公里之外。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區塵暴與沙暴的結合就是沙塵暴,黑風暴是特大的強沙塵暴。


  反思

  這是大自然對人類文明的一次歷史性懲罰。由於開發者對土地資源的不斷開墾,森林的不斷砍伐,致使土壤風蝕嚴重,連續不斷的乾旱,更加大了土地沙化現象。在高空氣流的作用下,塵粒沙土被捲起,股股塵埃升入高空,形成了巨大的灰黑色風暴帶。《紐約時報》在當天頭版頭條位置刊登了專題報道。

  黑風暴的襲擊給美國的農牧業生產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使原已遭受旱災的小麥大片枯萎而死,以致引起當時美國谷物市場的波動,衝擊經濟的發展。同時,黑色風暴一路洗劫,將肥沃的土壤表層颳走,露出貧瘠的沙質土層,使受害之地的土壤結構發生變化,嚴重製約災區日後農業生產的發展。

  人類每一次對自然界的勝利,大自然都要做出相應的反應。繼北美黑風暴之後,前蘇聯未能吸取美國的教訓,歷史兩次重演,1960年3月和4月,前蘇聯新開墾地區先後再次遭到黑風暴的侵蝕,經營多年的農莊幾天之間全部被毀,顆粒無收。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是無情的。3年之後,在這些新開墾地區又一次發生了風暴,這次風暴的影響範圍更為廣泛。哈薩克新開墾地區受災面積達2千萬公頃。


  北美和前蘇聯的黑風暴災難的發生,向世人揭示:要想避免大自然的報復,人類一定要按客觀規律辦事。也就是說,人類在向自然界索取的同時,還要自覺地做好人類生存環境的保護,否則將會自食惡果。

  2大雪崩

  1970年的大雪崩

  1970年秘魯大雪崩是20世紀十大自然災害之一。秘魯位於南美洲西部,擁有一望無垠的海岸線,長達3000多公里。它又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一半,著名的安第斯山脈的瓦斯卡蘭山峰,山體坡度較大,峭壁陡峻。山上長年積雪,“白色死神”常常降臨於此。1970年5月31日,這裡發生了一場大雪崩,將瓦斯卡蘭山峰下的容加依城全部摧毀,造成兩萬居民死亡,受災面積達23平方公里。

  1970年5月31日20時30分。秘魯安第斯山脈的瓦斯卡蘭山。

  此時,在寒冷的地區,不少人都已沉睡於夢鄉之中。

  突然,遠處傳來了雷鳴般的響聲。隨即大地像波濤中的航船,頓時失控,在瘋狂、猛烈地顫抖著。緊接著,又從遠處傳來了天崩地裂般的響聲。震耳欲聾,把人們從酣夢中驚醒。那些正在夜讀、娛樂和工作著的人們,被這突如其來的響聲驚呆了。人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房屋便東倒西歪、吱吱作響地坍塌下來。

  這時,人們才意識到地震災禍已經降臨。


  那些還未及逃離屋子的人們,都被壓在倒塌下來的亂磚碎石之中。有的已被砸死、砸暈,有的在大聲地呼救、哭泣。已經跑到室外的人們,此時也都站立不穩。他們自顧不及,根本無法去搶救被壓在坍塌物之下的親朋好友。外面,寒風凜冽,漆黑一片,誰也看不到誰,只聽到隆隆的崩塌聲。

  忽然,又一陣驚雷似的響聲由遠至近,從瓦斯卡蘭山峰方向傳來。一會兒,山崩地裂,雪花飛揚,狂風撲面而來。

  原來,由地震誘發的一次大規模的巨大雪崩爆發了。

  地震把山峰上的岩石震裂、震松、震碎,地震波又將山上的冰雪擊得粉碎。瞬時,冰雪和碎石猶如巨大的瀑布,緊貼著懸崖峭壁傾瀉而下,幾乎以自由落體的速度塌落了九百米之多。

  剛遭受地震襲擊的容加依城,人們驚魂未定,又被隨之而到的冰雪巨龍席捲,大多數人被壓死在冰雪之下,快速行進中的冰雪巨龍,又使許多人窒息而死。


  在瓦斯卡蘭山峰下,是一片冰川粒雪盆。這裡,聚積了厚厚的冰雪。此時,在山峰上落下的冰雪和碎石的猛烈衝擊下,打碎了粒雪盆內的厚厚冰雪。在巨大的氣浪作用下,盆內的冰雪粉塵騰空而起,好像下了一場特大的暴風雪。頓時,雪花紛飛,漫天四濺,蘑菇似的雪雲升達數百米之高,大有遮天蔽日之勢。

  劇烈的震動,使山頂上的冰雪和岩石連續不斷地崩塌。每崩塌一次,就升起一次蘑菇狀的雪雲。粒雪盆裡,第一次崩塌下來的冰雪,堆積還沒有穩定,雪粒還沒有全部落下,又被再次崩塌下來的冰雪擊得粉塵四起。

  由峰頂紛紛塌落下來的冰雪碎石,在粒雪盆裡匯成了非常龐大的冰雪體。盆內的冰雪愈積愈多,愈積愈厚,開始以極大的速度溢位粒雪盆口,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冰雪流。這股強大的冰雪流,像脫了韁的野馬,帶著強大的氣浪,噴著白色的煙霧,呼嘯而下……


  對於多數人來說,雪崩只是在電影或電視中看到。或許,你還為它的場面之壯觀而感嘆不已。然而,眼下的雪崩,對秘魯人來說,更多的卻是無盡的悲哀和痛楚。

  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最悲慘的雪崩災禍。

  它勾起了人們對一次雪崩的回憶。

  1960年的大雪崩

  1960年1月10日,也在瓦斯卡蘭山峰,發生了一次大雪崩。由於春季降臨,大地回暖,氣溫上升,使積雪開始融化。融水沿著裂隙下滲,起到了潤滑劑的作用,減弱了冰雪與山體間的凝聚力。在這種情況下,山峰上的積雪與山坡間的摩擦力降低,從而引起了大規模的雪崩。那次雪崩雖規模沒有這一次大,但也是相當的驚人。冰雪巨流以每小時140公里的速度執行,雪崩總量達500萬立方米。毀壞了山下的6個村莊。

  由於受到那次雪崩的影響,冰雪流所過之處的地面已十分光滑,灌叢森林植被已失去了當年那樣的阻擋能力,因而使這次大雪崩更是所向披靡、勢不可當。


  此時,從粒雪盆呼嘯而出的強大冰雪流,以極高的速度急馳而下,猶如一條非常巨大的冰雪巨龍,順著雪崩的故道,以每小時300—400公里的速度,瘋狂地向山下衝去。

  在強大氣浪即“雪崩風”的震動和衝擊下,沿途的積雪紛紛落下,跟隨著呼嘯而去,匯成的冰雪巨龍越來越大。轟隆隆之聲,夾雜著噼嚦啪啦的斷裂聲,傳遍了空曠山林。冰雪飛龍所到之處,岩石被擊得粉碎,樹木不是被連根拔除,就是被攔腰折斷,房屋被衝得支離破碎。

  被冰雪巨流掃蕩過的地方,留下了一片荒涼悽慘的景象。到處都是傾倒的樹枝,斷了頭的樹根,匍匐著的灌木,被剝去植被的光禿禿的山坡,破碎的房屋……

  在冰雪巨龍之前,形成的強大氣浪,是由冰雪體高速運動引起空氣的劇烈振動所造成的。這種由冰雪巨流形成的氣浪,衝擊力非常之大,能將途中的石塊騰空捲起。有一塊重達3000公斤的大石塊,竟被拋到了 600米之外的地方。它的破壞力遠比冰雪體本身的破壞力要大得多。


  正是這種強大的雪崩氣浪,不僅成了冰雪體一路披荊斬棘的開路先鋒,而且還殃及了沿途兩邊較大範圍內的森林植被,使冰雪巨龍沒能到達的地方也遭到了嚴重的禍害,大片大片的森林、果園、田地和房屋被毀。

  這條冰雪巨流在故道里高速行進著,速度之快,令人十分震驚。或許是高速運動之故,它改變了原有的前進方式,形成了罕見的跳躍式雪崩:一股高速行進中的冰雪流,帶著強大的氣浪,翻越了瓦斯卡蘭山峰下的一個山脊,向著溝谷肆無忌憚地橫掃而去。所經之處,森林植被全部被毀壞,使另一個山谷也遭到冰雪流的嚴重破壞。

  當冰雪巨龍沿著故道衝到冰舌的末端時,崩塌而來的雪量已達到了3000萬立方米,其中攜帶著數以百萬立方米的岩石碎屑,形成高達近百米的龍頭,繼續呼嘯著向山下河谷、城鎮衝去。一路所過,河流被截,道路被堵,城鎮摧毀,農田被淹……


  在瓦斯卡蘭山下,有一座容加依城,當雪崩剛剛發生之時,容加依城正在遭到地震厄運的襲擊,人們正在忙著搶救自己的親人,有的準備逃離危險之地以躲避災禍。這時,帶著強大沖擊力的氣浪迎面襲來,把人們全部推到在地。頃刻,巨大的冰雪巨龍呼嘯而至,大多數人被壓死在冰雪體之下。快速行進中的冰雪巨龍,形成的強大的空氣壓力,使許多人窒息而死。

  當時有人記錄了十分悲慘的景況:“有的張著大嘴,瞪著雙目而死;有的抱著頭,蜷縮身子而亡。少數沒有被冰雪吞噬的,也個個呼吸困難,張大了嘴拼命地喘息著……”

  容加依城所有的建築物,已被地震震得東倒西歪,只剩下一些斷牆殘壁。隨著冰雪巨龍的飛速到來,強大的氣浪先將廢墟上的一些輕便物品、門窗殘木、床板木架等掀得一乾二淨。房屋柱樑被掀到了河谷之中,屋門窗框被掀到了山岩之上,殘剩的房頂被拋到了遠處,剩下的殘壁斷牆被隨之而至的冰雪巨龍碾身而過,壓倒在地。


  冰雪巨龍掃蕩了容加依城後,最後停滯在附近的一條河谷之中。巨大的冰雪體堵住了一條河流,使河水蓄積,形成了一座“臨時水庫”。經過一段時間,由冰雪體形成的臨時冰雪壩開始融化,導致了冰雪壩的垮塌。“臨時水庫”蓄積的大量河水,洶湧而下,造成了一定範圍內的水災,使容加依城附近的農田被淹。

  這場大雪崩所形成的冰雪巨流橫掃了14.5公里的路程,受災面積達23平方公里,將瓦斯卡蘭山下的容加依城全部摧毀,有 2萬居民死亡,城外大部分農田、村莊毀於一旦。

  俗話說:“禍不單行。”地震不僅誘發了大雪崩,還觸發了大規模的泥石流。

  地震發生之後,山峰上的碎石、土體和冰雪碎塊急馳而下,高速滑動中的冰雪碎石和土體形成了泥石流,從山上席捲而下。一路上,大量的森林、植物、荊棘、灌叢被毀壞殆盡。然後,泥石流又向秘魯中部的陽蓋鎮和潘拉赫城衝去,大批房屋、建築物、人畜被掩埋。城鎮將近?2/3被摧毀,死亡人數達2萬。


  地震、雪崩、泥石流,給秘魯人造成了慘重的損失。據有關部門災後統計,在地震中死亡人數1.2萬人,由地震引發的雪崩中死亡人數2萬多人,由地震引發的泥石流中死亡人數約2萬人,合計死亡人數達5.2萬人之多,造成的經濟損失竟達5億零7百萬美元。

  3特大水災 孟加拉國特大水災

  1987年7月,孟加拉國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水災。在短短兩個月間,孟加拉國64個縣中有47個縣受到洪水和暴雨的襲擊。聯合國就此展開了兩項糧食供給計劃,僅一項計劃的實施每年就要耗資2000萬美元。

  1987年7月,孟加拉國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水災。連日的暴雨,狂風肆虐,這突如其來的天災,使毫無任何準備的居民不知所措。短短兩個月間,孟加拉國64個縣中有47個縣受到洪水和暴雨的襲擊,造成2000多人死亡,2.5萬頭牲畜淹死,200多萬噸糧食被毀,兩萬公里道路及772座橋樑和涵洞被沖毀,千萬間房屋倒塌,大片農作物受損,受災人數達2000萬人。


  孟加拉國位於孟加拉灣以北,屬於恆河平原的東南部,其西為東高止山脈,東為阿拉乾山脈,北為喜馬拉雅山脈。境內有河流230條,每年的河水氾濫都使孟加拉國蒙受巨大的損失。加之這裡地處季風區,印度洋上吹來的西南季風帶著溫暖而又飽和的水汽向低壓區衝來。當受到山脈的阻擋時,立即降雨。這就使得地勢平坦低窪的孟加拉國難逃水災的侵襲。

  水災的發生,加劇了人民的貧困程度,聯合國就此展開了兩項糧食供給計劃。僅一項計劃的實施每年就要耗資2000萬美元。

  這樣巨大的損耗卻仍未得到政府的重視。大自然原有其不可抗拒的力量,但透過有力的預防措施可使其破壞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1987年9月,孟加拉國灌溉、水利發展和防洪部長阿尼斯·伊斯拉姆·馬哈茂德在事後說道,“如果我們和印度、尼泊爾能在有效利用本地區水利資源,即在冬季增加河水流量,在雨季控制洪水這些問題上達成協議的話,我們本來可以減輕7月和8月份在這裡發生的洪水災害的嚴重程度的。”他的這番話若早能做到,數以千萬的人民就不會無家可歸。


  水災給人民帶來的不僅是貧困、飢餓,同時也滋生了大量的細菌。各種疾病在受災區流行,約有80萬人染上痢疾,近百人喪生。這無疑又使孟加拉國人民的生活雪上加霜。

  如何擺脫水災帶來的沉重災難,如何使這個南亞窮國的危機有所緩和,已成為孟加拉國政府有待解決的一大難題,也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4印度鼠疫

  1994年9月18日,是印度象神節的最後一天。古吉拉邦工業城市蘇拉特街頭上熱鬧非凡。數以千計的男人在大街上載歌載舞, 歡慶著自己傳統的節日。人們沉浸在幸福、祥和的歡樂之中…… 可誰知道,此時一種致命的瘟疫卻已悄然降臨到他們中間。 第二天,蘇拉特市剛落成不久的醫院,接收到30名病情相似的患者。他們的症狀是:高燒不退、咳嗽、打噴嚏、吐血和昏厥。

  此後,又有一批病人被送進醫院。 9 月20日第一名患者在醫院中死去;接著,又有不少病人相繼死亡。 從這些死者的外部觀察:他們個個全身發黑,凸著一雙睜大的眼睛,痛苦之狀令人慘不忍睹。 起初,醫生不知道病人患的是可怕的鼠疫病。這也難怪他們,因為自1966年印度最後一次鼠疫大流行以來,這種瘟疫幾乎絕跡,不少醫生從未碰到過這種疾病。


  這時,有人懷疑是被壞人在飲用水源中投毒所致,市政當局下令切斷自來水供應,勘察水源狀況。後來,聽有人說,馬哈什特拉附近的拉杜爾流行鼠疫。醫生立即化驗血樣,結果表明這些病人患的就是這種疾病,這才意識到一場災難已經降臨。

  蘇拉特市的醫療條件非常差,醫療裝置十分落後,醫務力量嚴重不足,治病的藥物少得可憐,而醫治鼠疫所需的四環素、磺胺等藥品更是奇缺。 到10月4日,已有1000多人被送進醫院治療和檢查,其中50人染病身亡。 此時,蘇拉特市猶如面臨著一場殘酷的戰爭,處於十分緊急的狀態之中…… 鼠疫流行的訊息不脛而走。沒過多久,傳遍了整個蘇拉特市。

  一時間,爭購藥品的人流蜂擁而至,藥品商店門口排起了長長隊伍。這種可怕的疾病,使蘇拉特市的居民像熱鍋上的螞蟻那樣,日夜驚恐不安。為了躲避這場災禍,他們扶老攜幼,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交通工具,匆忙地逃離這座被瘟疫侵淫的城市。火車站、汽車站周圍,每天都擁擠著成千上萬的逃難者。市警察局長驚呼:“ 即使有數千警察也無法阻擋逃向四面八方的車流和人流。”


  沒幾天時間,僅有200萬人口的蘇拉特市,竟有30萬人驚恐萬狀,倉皇出逃…… 留在城裡的市民,也是個個惶惶不安。商店、市場和影劇院等公共服務場所關門停業,不少工廠關門停工,學校關門停課,家長不許兒童外出。白天,外出的人們都戴著口罩,沒有口罩的,用手帕、圍巾等捂住口鼻,以為這樣就能夠躲避災禍;晚間,人們不敢外出,街上空無一人,死一樣的寂靜。這時的蘇拉特市,像一座可怕的鬼城似的。

  30萬蘇拉特市民逃向印度的四面八方,同時也將鼠疫病菌和恐懼心理帶到了全國各地。 不到兩週的時間,這種可怕的瘟疫已蔓延到印度的7個邦和新德里行政區:蘇拉特所在的古吉拉邦是鼠疫流行最為嚴重的地區,被傳染和死亡的人數最多。 與蘇拉特鄰近的孟買市,是難民逃亡的第一個目標,該市所在的馬哈拉什特拉邦被傳染的人竟有2105人。

  首都新德里,有770人被送進醫院治療、檢查,36人確診患上了鼠疫,4人不治而亡。 此外,拉賈斯坦邦、北方邦、中央邦和西孟加拉邦的患者也在增多。鼠疫的魔爪還觸及到了邊遠的查謨邦和克什米爾邦。 據官方統計,兩週之內,全國到醫院檢查或治療的患者多達4780人,幾乎每天都有關於死人的訊息。 新德里等地,傳染病醫院已人滿為患,當局不得不在普通醫院闢出臨時隔離病房。


  無論傳染病醫院,還是臨時隔離病房,醫療條件都十分糟糕。 一間昏暗的病房裡,擠著幾十個病人,病房門窗洞開,蚊蠅飛舞,傳播鼠疫的媒體——老鼠,在地上、窗臺上、房頂上打鬧嬉戲——這哪裡是治病的地方! 許多病人因忍受不了這種惡劣條件而逃出病房。衛生部門只好組織一支特別警察小隊,到處追查這些病人,以防止他們傳播病菌。

  鼠疫的突然降臨,對毫無準備的印度當局來說,猶如晴天霹靂。 病人實在太多,醫院招架不住,紛紛告急。藥物供不應求,不少藥房已拿不出治病的藥品。 極度驚恐的市民,搶購疫苗和抗菌黴素,少數地方即使有藥也很快被搶購一空。 於是,印度衛生部門不得不向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國家請求支援,以解燃眉之 急。 然而,更為可怕的是,人們因害怕鼠疫而產生的驚慌失措和歇斯底里。


  出逃的30萬蘇拉特市民,本以為逃出這座被惡魔控制的城市便可以安全無恙。 不料,他們所到之處,都不受歡迎。無奈之下,只得返回老家。 這種大規模的逃離,將驚恐與鼠疫一起傳染到印度各地。許多城市,如新德里、 孟買、加爾各答等,陷入惶惶不安的混亂中……

  鼠疫的流行,引起人們的極度恐慌。這種恐懼猶如大火一樣,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許多國家中止了同印度的各項往來。這對印度來說,經濟方面的損失是難以估計的。據有關方面統計,用於治療和預防鼠疫方面的費用就高達數百億美元。

  原因

  人們不禁要問,銷聲匿跡多年的鼠疫為何再度在印度廣為流行呢?專家們一致認為鼠疫的爆發是極為骯髒的環境所致。據說,蘇拉特市是印度最髒的城市,貧民窟、集市、街頭巷尾,垃圾成堆,臭味熏天。鼠疫流行期間,每天清出的垃圾多達1400噸。遍地的垃圾成為老鼠繁衍滋生的溫床。


  5湖底毒氣

  帕梅塔高原,是個美麗而令人陶醉的地方。喀麥隆湖底毒氣

  1986年8月21日晚,人們正在酣睡之中,突然一聲巨響劃破了長空。不少人還沒等弄清發生了什麼事,就被奪去了寶貴的生命。這晚,位於非洲喀麥隆西北部,距首都雅溫得400公里的帕梅塔高原上的一個火山湖———尼奧斯火山湖,突然從湖底噴發出大量的有毒氣體,它猶如氾濫的洪水,沿著山的北坡傾瀉而下,向處於低谷地帶的幾個村莊襲去……

  次日清晨,喀麥隆高原美麗的山坡上,水晶藍色的尼奧斯河突然變得一片血紅,好像一隻潰爛而憤怒的紅眼睛。草叢裡到處躺著死去的牲畜和野獸。尼奧斯湖畔的村落裡,房舍、教堂、牲口棚完好無損,但是街上卻沒有一個人走動。走進屋裡探個究竟,令人震驚的一幕映入眼簾,那裡都是死人。這是多麼悽慘的景象!死者中有男人、女人、兒童,甚至還有嬰兒。


  從倖存者的口裡,人們知道了慘案發生的經過,伴隨著昨晚飛響的,還有一股幽靈般的圓柱形蒸氣從湖中噴出,整個湖水一下子沸騰了起來,掀起的波浪襲擊湖岸,直衝天空,高達80多米,然後又像一柱雲煙注入下面的山谷。這時,一陣大風從湖中呼嘯而起,夾著使人窒息的惡臭將這朵煙雲推向四鄰的小鎮。

  據不完全統計,在這場災禍中,至少有1740人被毒氣奪去了生命,大量的牲畜喪生。全村650名居民中,僅有6人倖存。

  這一噴毒事件,立即引起了各國的極大關注。尼奧斯火山湖,也因此更聞名於世。日本、英國、美國、法國、義大利等國家,都迅速地派出了緊急救援隊,並派出專家對尼奧斯湖噴發毒氣的成分進行實測,殺人兇手究竟是誰?專家們努力地尋找答案。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工作,終於查明瞭尼奧斯湖中所噴出的有毒氣體成分。專家們一致認為,噴出的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而惡臭則來自硫化氫。人們在向自然界征服和索取的同時,也遭到了大自然無情的報復。湖底毒氣這種自然造成的突發性災難,讓人類嚐到了苦果。


  6霧都劫難

  1952年12月,倫敦的交通幾乎癱瘓,在煙霧瀰漫的第4天,一輛雙層巴士只能藉助於霧燈緩慢地在市區行駛。1952年,倫敦的警察使用燃燒著的火炬,以便在煙霧中能看清別人,並能被人看到。

  素有世界“霧都”之稱的英國倫敦,每當春秋之交,這裡經常被濃霧所籠罩,像是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據統計,倫敦的霧天,每年可高達七八十次,平均5天之中就有一個“霧日”。每當大霧降臨,瀰漫的大霧不僅影響交通,釀成事故,還直接危害人們的健康,甚至威脅人們的生命。

  與1952年的狀況相比,今天的倫敦是一座淨化的城市。那時候,倫敦有燃煤發電廠,離市中心不遠處有許多工廠。大多數住家用燒煤來取暖。以煤為動力的蒸汽機車拉著一節節列車開進首都。對小汽車和卡車產生的廢氣幾乎沒有控制措施。

  1952年12月4日,倫敦城發生了一次世界上最為嚴重的“煙霧”事件:連續的濃霧將近一週不散,工廠和住戶排出的煙塵和氣體大量在低空聚積,整個城市為濃霧所籠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期間,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霧散以後又有8000多人死於非命。這就是震驚世界的“霧都劫難”。


  大煙霧

  1952年12月3日清晨,倫敦氣象臺報告說,一個氣峰在夜間透過,中午氣溫可達到5.6℃,相對溼度約為70%。對於本地來說,這是個難得的好日子——一個可愛的冬日。

  這一天,從北海吹來一股風,吹遍了整個英格蘭,將英國中部的工廠和城市居民住戶中煙囪內冒出來的團團濃霧吹到了九霄雲外,因而空氣變得十分清新怡人。

  然而,誰也不會想到災難正悄悄地來臨。

  傍晚時分,倫敦正處於一股巨大的高氣壓氣旋的東南邊緣,較強勁的北風圍繞著這個反氣旋順時針吹著。這個氣旋中心已到了倫敦以西幾百公里處,沿著通常的路徑向東南方向移動。上午風速變小,雲層幾乎遮蔽了整個天空。時至中午,烏雲把太陽全部遮住,倫敦上空陰霾瀰漫,氣象臺溫度表的讀數為3.3℃,相對溼度上升為82%。


  12月5日,一個異常的情況出現了。倫敦氣象臺的風速表測出了一個非常奇怪的量度——風速讀數完全是靜止的。據當時專家的估計,此時風速不超過每小時3公里。

  倫敦處於死風狀態,空氣中積聚著大量的煙塵,經久不散,風太弱又無法帶走林立的工廠煙囪與家庭排出的各種有害的煙塵。於是,大量的煤煙從空中紛紛飄落,美麗的泰晤士河谷被煙霧籠罩。一位在船上幹活的小徒工,煙霧的入侵使他淚如泉湧;煙霧穿門入室,鑽進了格林威治區的居民家中,使人們痛苦難忍……

  霧雲在城市上空懸浮了5天,逐步變得更髒和更有毒。倫敦市中心空氣中的煙霧量幾乎增加了10倍。

  煙霧使數千受害者患了支氣管炎、氣喘和其他影響肺部的疾病。最後,煙霧散去時,估計已有4000人死亡,其中多數是年長者。


  今天,煙霧的主要起因是機動車所排放的廢氣的汙染。像洛杉磯、墨西哥城等大城市內,煙霧一直懸浮在空中。使用無鉛汽油和安裝機車排氣催化轉化器,有助於減少受這種汙染而損害健康的危險。但是,這仍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嚴重問題。

  7神秘災難 百慕大三角區

  1971年10月21日,一架滿載著凍牛肉的運輸機“超星座號”,從一艘正在海面工作的探測船上空飛過。船員們眼看它飛了一分鐘左右,突然,飛機好像被海水吸住似的一頭墜進海里。以後,船員們什麼也未看見,既沒有發現油跡,也沒有找到屍體和飛機殘骸。唯一能證實飛機失蹤的,只是海面上漂浮的一大塊帶血的牛肉。

  “超星座號”飛機的失蹤,只是這片神秘海域許許多多起失蹤事件之一。據統計,自1840年至1945年間,這片海域上空就有100餘架飛機失蹤;而這裡消失的船隻則更多。

  這片被世人稱作“海上墓地”的地方,就是引起全世界許多科學家關注的百慕大三角區。


  “超星座號”的失蹤,與難以計數的其他失蹤事件一樣,可以歸結為一句話——沒有線索。任何船隻、飛機和人員,只要是在百慕大三角區失蹤的,就甭想再找到倖存者和任何殘骸,所謂神秘就在這裡。

  所有試圖對百慕大三角地區失蹤事件做出合乎邏輯解釋的人都遇到了無法擺脫的矛盾。於是就有人提出“超自然”理論,試圖揭開這世紀之謎。更有一部分研究者,把百慕大三角區發生的災難與外星人和飛碟聯絡起來進行推斷。他們的論點是:這裡存在一個外星人的海底飛碟基地。因為多年來人們曾在這裡觀察到數不清的不明飛行物現象。這些失蹤的飛機和船隻正是被飛碟的乘員掠走的。在波恩舉行的一次科學會議上,著名太空學家雅佛烈`史杜魯賓博士透露了他們用太空時代的科技配合古代記錄進行研究的情況。他認為百慕大三角地區發生的飛機和船隻失蹤之真相已經大白,是一個400年前的隕石在做怪。

  以上所舉的種種解釋,都很難說清百慕大三角區失蹤災難的根源。但儘管如此,人們還是信心百倍,隨著世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那橫行於百慕大三角區海域和上空的“魔鬼”,終歸要被揪出來示眾的。


  8大爆炸

  1908年6月30日,在俄羅斯帝國西伯利亞森林的通古斯河畔,突然爆發出一聲巨響,巨大的蘑菇雲騰空而起,天空出現了強烈的白光,氣溫瞬間灼熱烤人,爆炸中心區草木燒焦,七十公里外的人也被嚴重灼傷,還有人被巨大的聲響震聾了耳朵。不僅附近居民驚恐萬狀,而且還涉及到其它國家。英國倫敦的許多電燈驟然熄滅,一片黑暗;歐洲許多國家的人們在夜空中看到了白晝般的閃光;甚至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人們也感覺到大地在抖動……

  具體的發生的時間:早上7:17分,位置:北緯60度53分09秒、東經101度53分40秒,靠近通古斯河附近(今屬俄羅斯聯邦埃文基自治區)。破壞力:據後來估計,相當於1500-2000萬噸TNT炸藥,並且讓超過2150平方公里內的6千萬棵樹倒下。

  大約當地時間早上7:15分左右,在貝加爾湖西北方的當地人觀察到一個巨大的火球劃過天空,其亮度和太陽相若。數分鐘後,一道強光照亮了整個天空,並且觀察到了蕈狀雲的現象。這個爆炸被橫跨歐亞大陸的地震站所記錄,其所造成的氣壓不穩定甚至被當時英國剛發明的氣壓自動記錄儀所偵測。在美國,史密松天文物理臺和威爾遜山天文臺觀察到大氣的透明度有降低的現象至少數個月。

  如果這個物體撞擊地球再遲幾小時,那麼這個爆炸應該發生在歐洲,而不是人口稀少的通古斯地區,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


  當時俄國的沙皇統治正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無力對此組織調查。人們籠統地把這次爆炸稱為“通古斯大爆炸”。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權於1921年派物理學家庫利克率領考察隊前往通古斯地區考察。他們宣稱,爆炸是一次巨大的隕星造成的。但他們卻始終沒有找到隕星墜落的深坑,也沒有找到隕石。只發現了幾十個平底淺坑。

  因此,“隕星說”只是當時的一種推測,缺乏證據,庫利克又兩次率隊前往通古斯考察,並進行了空中勘測,發現爆炸所造成的破壞面積達20000多平方公里。同時人們還發現了許多奇怪的現象,如爆炸中心的樹木並未全部倒下,只是樹葉被燒焦;爆炸地區的樹木生長速度加快;其年輪寬度由0.4—2毫米增加到5毫米以上;爆炸地區的馴鹿都得了一種奇怪的皮膚病棗癩皮病等等。不久二戰爆發,庫利克投筆從戎,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前蘇聯對通古斯大爆炸的考察,也被迫中止了。 二戰以後,前蘇聯物理學家卡薩耶夫訪問日本。

  1945年12月,他到達廣島,四個月前美國在這裡投下了原子彈。看著廣島的廢墟,卡薩耶夫頓然想起了通古斯,兩者顯然有著眾多的相似之處:爆炸中心受破壞,樹木直立而沒有倒下。爆炸中人畜死亡,是核輻射燒傷造成的。爆炸產生的蘑菇雲形相同,只是通古斯的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