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的朋友們都知道,在4S店確定好車型談好裸車價以及相關的費用之後,通常都要交一筆訂車預付款,也就是“訂金”,少則幾千,多則幾萬。
小明早就盤算著買一輛SUV,在某家4S店看上了某款SUV車型之後,與店裡的銷售人員談好價格便交了2萬塊的“訂金”。沒有料到的是銷售人員已經偷偷的把“訂金”改成了“定金”,但小明並沒有仔細看合同便草草的簽了字。
然後過了幾天,小明卻看上了別的車型,於是找到4S店要求退還“訂金”,但這時4S店則以“定金”不退等理由來把小明拒之門外。
相信也有很多和小明一樣遭遇的朋友,因“訂金”和“定金”一字之差卻擁有不同的待遇,甚至要損失幾萬塊,這到底為什麼呢?
“訂金”和“定金”有什麼區別呢?
“訂金”目前在我國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它不具備擔保的性質,可視為“預付款”,當不能履約時,除不可抗力外,應根據雙方當事人的過錯承擔違約責任。
而“定金”則是法律上的一種擔保方式,付“定金”一方如果不履行約定,無權要求另一方返還“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如果不履行約定,需向另一方雙倍返還。
也就是說小明如果付的是“定金”,反悔了就不能再要回這筆錢了,因為小明沒有按照合同履行約定,4S店有權利不退還“定金”。
交“訂金”或“定金”時該怎麼做?
1 ,仔細檢查合同內容
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仔細閱讀並檢查合同的內容,如果發現不明確的條款,應該讓銷售人員解釋說明,如有必要還應該讓銷售人員把一些細節條款明確寫在合同當中,以免後期出現不必要的損失。
2 ,簽訂合同之前應該貨比三家
不論你交的是“訂金”或是“定金”,兩者都是一把雙刃劍,都對雙方有利有弊。所以在簽訂合同之前應該貨比三家,不可盲目聽信銷售人員的說辭,明確自己對於這款車是否真的喜歡,這一點確定之後,想必“訂金”還是“定金”都不會對你造成困擾。
END
“訂”與“定”雖然讀音相同,卻成了4S店坑害消費者的權益的手段。所以,說了這麼多,其實可以總結成一句話:“訂金可退,定金不可退”。大家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仔細檢查合同的內容,如果出現異議,可不予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