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子在古代被稱為稷,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植物,被尊為百穀之長,奉祀為穀神。過去,對一些大戶人家的門樓匾額上刻有“祖稷宗尼”的字樣兒,老是不解其意。後來才明白,這四個字的意思是奉穀神與孔聖人為宗祖,也即通常說的“耕讀傳家”之意。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具有幾千年的農耕文明。所以,人們在尊崇讀書人、尊崇文化的同時,總不會忘記自己的農耕先祖,對穀神總是頂禮膜拜,在民間還將每年的農曆五月二十五日作為五穀田
苗的生口。
在農民眼裡,五穀不僅是莊稼,而且是能主宰年景豐歉、掌管人們溫飽的至尊神靈。正因為如此,被尊為五穀之神的穀子幾千年來就一直被人們廣泛種植著。穀子,確實是北方農民賴以生存的最主要的糧食作物。種植穀子的最好時節是每年的“穀雨”前後。農諺雲:“幹種糜谷溼種豆。”意思是說,糜子和穀子都適宜在土壤千燥時種植。這樣,只要播種後一下雨,穀苗就會破土而出,並且一出土就會顯出茁壯生長的勢頭,莊稼人稱其為“發苗”。穀子的田間管理很重要,農諺雲:“糜搜雙耳谷搜針”,意思是說,糜子苗在長出兩片葉子的時候,就要將其周圍的雜草和弱苗搜除掉;而穀子則在生出像針狀的幼苗時,就要將其周圍的雜草和弱苗除千淨,否則,就會被“子荒”,就會影響秋天的收成。穀子懼伏旱,因為伏天正是穀子拔節抽穗時間,這個時候遇到“卡脖子旱”,到了九月收穫的時候,那穀穗“就像是狼尾巴”;如果伏天有幾場“飽墒雨”,那麼,到了秋天,那穀穗就一定會沉甸甸地“笑彎了腰”。穀子的收割期是每年的“寒露”前後。農諺雲:“寒露谷倒一半。”這就是
說,到了“寒露”節氣,穀子就將近有一半被收割掉了,剩下的也就會在節後的幾天時間內被收割乾淨。
小時候,我們老盼若打穀子。因為打穀子時,就能吃一頓小米乾飯。打穀前,社員們集中時間將田裡的穀子背到打穀場上,然後按不同品種分別碼垛在打穀場的邊上。遇到豐稔年景,那一人多髙的谷垛子能將打穀場的周邊碼得滿滿的,那齊刷刷密實實的穀穗在秋陽的照耀下,放射著耀眼的金光.散發著濃郁的谷香,把金秋的氣氛渲染得格外熱烈。打穀這天,人們一清早就來到打穀場上,男社員用鍘刀將穀穗從谷稈上鍘下來,女社員們就將穀穗擻在打穀場上,同時,順便將谷葉擇出來,這樣,抖落在打穀場上的就只是一層厚厚的金黃色穀穗了。穀子鍘完了,男社員們開始用草繩捆綁乾草,女社員們便牽上拽著碌碡的毛驢碾起場來,而頑皮的孩子們則在穀場上翻起筋斗來,那股高興勁兒,簡直就像是要過年了,惹得大人們不住地呵斥:“快別搗亂,當心被碌碡碾著!”一般情況下,如果穀穗時過境遷,現在人們再不為吃飯而發愁了。用小米熬粥,已不再是為了充飢,而完全是從保健
方面考慮了。至於年糕,也已完全變成一種象徵性的食物了,吃了年糕,兆示來年會步步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