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就有很多才女,巾幗英雄,在民國期間就流傳著民國四大才女的佳話。大家肯定都很想了解民國四大才女是哪四個?下 面就為大家一一介紹一下民國四大才女: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張愛玲。這四人在中國文壇上都有自己的一番造詣和成就,為 後人留下了許多經典之作。
民國四大才女之呂碧城
呂碧城生於1883年,父親呂鳳岐是光緒三年丁丑科進士及第,曾任國史館協修、山西學政等,家有藏書三萬卷。呂碧城著作頗豐 ,詩詞、散文俱佳。代表著作有《信芳集》、《呂碧城集》、《歐美漫遊錄》等。
呂碧城12歲那年,父親去世,家道中落,生活艱苦,後隨其母投奔在塘沽任鹽課司大使(八品官)的舅父嚴鳳笙。在清末女權主 義思潮的影響下,呂碧城有意去天津“探訪女學”而遭到舅父嚴詞罵阻,並訓之以女子當“恪守婦道”。憤然之下,年方二十的 碧城小姐逃出家門,獨闖天津。
1904年,呂碧城結識了天津《大公報》總經理英斂之,並以絕妙文采,得到英斂之的賞識,成為該報第一位女編輯。不久,呂碧 城在《大公報》上發表了一系列格律嚴謹、文采斐然的詩詞作品,因其迥異於一般女性的開闊視野和胸襟,贏得了一片讚譽之聲 ,當時名流紛紛唱和,並登門造訪。從此,呂碧城聲譽鵲起,一發不可收拾。此後,她興辦女學、提倡女權、出國遊學,後因不 屑袁世凱稱帝,毅然辭去了大總統秘書的職位。
民國四大才女之蕭紅
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的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現代文學史上一位極具個人特色的作家。蕭 紅,1911年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的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28年在哈爾濱讀中學,接觸五四以來的進步思想和中外 文學,尤受魯迅、茅盾和美國作家辛克萊作品的影響,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30年,蕭紅因反對包辦婚姻,逃離家庭,與中學同學同居懷孕後被棄,困於旅館,困窘間向報社投稿,並因此結識報社的蕭軍 ,兩人相愛,蕭紅也從此走上寫作之路。蕭紅一生受盡白眼冷遇,她的作品中最有成就的是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被香 港“亞洲文壇”評為20世紀中文小說百強第九位。
民國四大才女之石評梅
石評梅,原名汝壁,山西省平定縣城關人。父親石銘,字鼎丞,清末舉人,其家庭為平定城內一個書香門第。石評梅是中國近現 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因愛慕梅花之俏麗堅貞而自取筆名石評梅。石評梅自幼受“四書”、“五經”薰陶,有深厚的文 字功底。
1919年,“五四運動”後,石評梅報考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體育系。在女高師讀書期間,期間,她結識了一大批摯友,也因此 闖入了文學的門檻。石評梅開始在《語絲》、《晨報副刊》、《文學旬刊》、《文學》,以及她與陸晶清參與編輯的《婦女週刊 》、《薔薇週刊》等等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歌、散文、遊記、小說,其中尤以詩歌見長,有“北京著名女詩人”之譽。
民國四大才女之張愛玲
張愛玲,原名張煐。原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童年在北京、天津度過,1929年遷回上海,1930改名張愛玲。主要作品有小說集 《傳奇》和散文集《流言》,隨後,又寫有中篇小說《小艾》、長篇小說《十八春》、《秧歌》、《赤地之戀》、《怨女》和評 論集《紅樓夢魘》等。
張愛玲中學畢業後便到香港讀書。1942年香港淪陷,未畢業即回上海,給英文《泰晤士報》寫劇評、影評,也替德國人辦的英文 雜誌《二十世紀》寫“中國的生活與服裝”一類的文章。1942年應《西風》雜誌《我的生活》徵文寫散文《我的天才夢》得名譽獎。1943年她的小說處女作《沉香屑》(第一、二爐香)被周瘦鵑發在《紫羅蘭》雜誌上。此後三四年是她創作的豐收期,在這期間她創作了很多作品。可惜事業上成功的她在婚姻上並不如意,23歲與胡蘭成結婚,抗戰勝利後就分手,就連第二任丈夫也先她過世,留她一人孤孤單單,最後逝世與洛杉磯公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