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三世(大秦帝國)
秦三世,嬴姓,名子嬰或嬰,秦朝最後一位統治者,在位46天。初稱皇帝,後改稱秦王,史稱秦王子嬰。
公元前207年,九月,丞相趙高逼殺秦二世,去秦帝號,立子嬰為秦王。五天後,子嬰誅殺趙高。十月,劉邦率兵入關,在位僅四十六天的子嬰投降劉邦,秦朝滅亡。
子嬰投降後,樊噲提議殺死子嬰,但劉邦沒有同意,而是把他交給隨行的吏員看管。一個多月後,項羽率領大軍進入咸陽後,立刻殺死子嬰,縱火焚燒秦宮室,並進行大屠殺,秦朝累代之積至此一炬而盡。
漢獻帝(大漢帝國)
漢靈帝劉宏次子,漢少帝劉辯異母弟,母靈懷皇后王榮,東漢最後一任皇帝,公元189年-220年在位。因被董太后撫養,故稱“董侯”,初封渤海王,後改封陳留王。
公元189年,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誅殺後,董卓部將李傕等攻入長安,再次挾持了他,後來逃出長安。
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劉協,並遷都許縣,挾天子以令諸侯。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劉協被曹丕控制,隨後被迫禪讓於曹丕。公元234年,劉協壽終正寢,享年54歲,諡號孝獻皇帝。
隋煬帝(大隋帝國)
在位期間開創科舉制度;修隋朝大運河;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對後世頗有影響,然而頻繁的發動戰爭,如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加之濫用民力,致使民變頻起。造成天下大亂,導致了隋朝的覆亡。
大業十四年(618年),驍果軍在江都發動兵變,楊廣被叛軍縊殺。
昭宣帝(大唐帝國)
原名李祚,唐昭宗李曄第九子,公元897年,封輝王。公元903年,授任開府儀同三司、充諸道兵馬元帥。公元904年,唐昭宗遇害後,蔣玄暉假傳遺詔擁立李柷即位。李柷在位3年後被廢,次年被鴆殺,葬於溫陵,年僅17歲。
後唐明宗李嗣源追諡其為“昭宣光烈孝皇帝”,但廟號景宗未被採用,故後世稱其唐哀帝或唐昭宣帝。
宋徽宗(北宋)
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哲宗於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時無子,向太后於同月立他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
宋徽宗即位之後啟用新法,在位初期頗有明君之氣,後經蔡京等大臣的誘導,政治情形一落千丈,後來金軍兵臨城下,受李綱之言,匆匆禪讓給太子趙桓,在位25年,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
他自創一種書法字型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他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被後世評為“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編寫《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說如果當初章惇的意見被採納,北宋也許是另一種結局。並還說如“宋不立徽宗,金雖強,何釁以伐宋哉”。
宋懷宗(南宋)
宋懷宗趙昺,南宋第九位皇帝,宋朝最後一位皇帝,宋末三帝之一。趙昺是宋度宗第三子,宋恭帝、宋端宗的弟弟,曾被封為信國公、廣王、衛王等爵位,生母為俞修容。1278年4月在岡州即皇帝位,改元祥興。
1279年3月19日,南宋朝與蒙元在崖山展開決戰(史稱“崖山海戰”),宋軍被元軍擊敗,元軍隨後包圍崖山,左丞相陸秀夫眼看“靖康之恥”又要重演,遂背時年8歲的趙昺在廣東崖山跳海而死,南宋在崖山的十萬軍民也相繼投海殉國,宋王朝覆亡。
元順帝(元朝)
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國第十五位大汗。公元1340年,妥懽帖睦爾扳倒權臣伯顏而親政。親政初期,他勤於政事,任用脫脫等人,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統治危機,史稱“至正新政”,包括頒行法典《至正條格》,以完善法制;頒佈舉薦守令法,以加強廉政;下令舉薦逸隱之士,以選拔人才;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積弊已久的社會問題。
公元1351年,爆發了元末農民起義。後期逐漸怠政,沉湎享樂,元廷內鬥不斷,外部民變迭起,無法有效地控制政局。公元1368年,明軍進攻大都,妥懽帖睦爾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對全國的統治結束。
崇禎皇帝(明朝)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
崇禎帝繼位後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可惜其生性多疑,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
崇禎帝死後,自殺官員有戶部尚書倪元璐、工部尚書範景文、左都御史李邦華、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大理寺卿凌義渠、太常寺卿吳麟徵、左中允劉理順、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等,駙馬都尉鞏永固全家自殺,太監自殺者以百計,戰死在千人以上。宮女自殺者三百餘人。紳生生員等七百多家舉家自殺。
宣統帝(清朝)
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於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