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李時珍的藥方 李時珍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由 公羊易綠 釋出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李時珍作為歷史上傑出的名醫,其所留下的《本草綱目》等醫學著作堪稱東方瑰寶,對國內外均有廣泛的影響,對世界醫藥學的進步和化學等其他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李時珍一生從事醫學事業,對醫學有著很嚴謹的態度,對天下蒼生有懸壺濟世的追求,願以醫術拯救需要幫助的人,因此對官府昏庸之道很是鄙夷,對貪慕權勢、陷百姓於困苦之人呲之以鼻。因此李時珍才放棄年輕時對考科舉做官的念頭,以醫術救百姓於苦難。

李時珍畫像

鮮少為官的李時珍,我們所熟知的是他曾在楚王府中為一官半職,為了能夠順利編修本草書籍,在楚王府中以醫術化解了很多疑難之症。後被推薦進宮,任了為期一年的太醫便稱病回鄉。

之後李時珍還曾經任過小小縣官,在四川的蓬溪縣,但是也為期不久,便回鄉全身心投入《本草綱目》的編修,因此在交接官的時候還發生了一件為人說道的趣事。

前來接替李時珍的縣官職位的官員是位大腹便便的胖子,得知李時珍醫術高明,便要他開一副補身體滋養的藥方給他。李時珍在這位縣官來之前就有聽聞他好酒色,是個昏庸無能之輩,加上現在才剛上任還沒做事便想要補身體,李時珍很是憤怒,但是沒有表達,而是給他開了副藥方便離去。

而這位縣官的師爺一看藥方便得知李時珍在罵這位縣官,從李時珍開的藥方名的首個字連起來看是在說“柏木棺材一副,八人抬上山”的字句,李時珍這個藥方可是把這位新官給氣的半死。

李時珍的父親

李時珍的父親是李言聞,是李時珍醫學的啟蒙老師,在當時李言聞可算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醫生,不僅醫術了得,還常懸壺濟世,幫助貧窮百姓免費治療,可謂是一代仁醫。

李時珍的祖上是學醫的,從小接觸醫術,喜好醫書,對當醫生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是李時珍的父親並不想讓李時珍從事這家族事業,因為在那個封建年代,醫生這個職業是低下的,不被人所看的起的。因此李言聞便要李時珍多讀四書五經參加科級考試,獲得一官半職,也算是光耀門楣了吧。

《大明聖醫李時珍》中李言聞教李時珍把脈劇

但是李時珍對仕途和名利並沒有興趣,加上那個年代百姓太不為官府所關心,疾病流行,百姓卻得不到救助,李時珍看著父親以妙手救助百姓,感到十分的光榮,一直在偷偷的學習醫術。李時珍便一直暗自下決心學醫,為百姓解憂,而真正讓李言聞同意他學醫是在李時珍患病之後,李時珍染上了我們現在所說的肺結核,多虧了醫術高明的李言聞用藥加上細心照顧,李時珍才撿回一命。

李言聞在李時珍好後,聽到李時珍堅定的學醫念頭,終於不再反對,於是開始手把手的教學。讓李時珍從閱讀醫書開始,讓他從書中得到知識,還很注重實踐教育,教李時珍把實踐和知識結合運用。

多虧了李言聞,李時珍的醫術大有長進,也因此為李時珍後來做出的貢獻打下基礎。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也是得到了其父親李言聞極大的支援和幫助,最後造就了這“東方醫學巨典”。

李時珍朝代

李時珍是到如今都影響遠大的醫學家,他是明朝時期的人,在公元1518年李時珍出生在醫學世家,從小對醫學耳濡目染,其父親也是一個當地名聲頗佳的醫生,還著有《四診發明》等醫學書籍,甚有醫學才能。李時珍雖然從小便喜愛醫術,廣讀醫書,但是當時明朝的皇帝朱厚熜是一個非常昏庸的帝王,痴迷於煉丹藥,成仙長生不老,於是醫生的地位很是低下,加上封建時代的惡勢力的壓榨,李時珍的父親並不想讓李時珍走上他的道路成為醫生。

李時珍畫像

於是李時珍被要求讀四書五經參加科舉考試,李時珍父親希望李時珍能考上科舉得到一官半職也算是使祖上光耀了,但是李時珍中了秀才之後一直未中舉人。有一年,李時珍家鄉疫情嚴重,當地官府的官醫不給窮苦百姓看病,但是李時珍的父親秉持醫者父母心一直給窮苦人家看病,這些李時珍均看在眼裡,心中想要做醫生救助受難的百姓的願望加深。

但是真正使李時珍下定決心的是他二十歲那年患了我們現在所說的肺結核,幸虧有其父親細心照料最終才好起來,因此本就沒有愛慕權勢的李時珍便放棄了仕途選擇行醫的道路,解決他人的痛苦才是他的追求。

因此李時珍為了讀書曾經十年沒有出過家門,為了研究透徹醫學,夜夜苦讀,逐漸形成刻苦認真嚴謹的性格,為後來所作出的成就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李時珍活了多少歲

李時珍於公元1518年出生在醫學世家,早年被父親教導讀書考科舉,但是一直無心名利,一直希望成為像父親李言聞一樣是個懸壺濟世之人,幫助蒼生才是他的追求所在,後來得到父親的支援開始學醫的道路。

此後李時珍便一直跟隨父親學醫,不僅閱讀大量醫書,還很注重實踐與知識的結合,在他父親的幫助下,李時珍的醫術進步很大,李時珍也因此發現關於本草的書籍中有很多缺失和漏洞,開始立下編寫完整的本草書籍。

黃海冰飾演的李時珍劇照

公元1551年,李時珍因為醫術高明,被楚王招聘,李時珍想著去能夠幫助自己重修本草,便進了王府,在王府任職期間醫治好了不少雜症,包括世子。加上這段時間朝廷廣納醫術高明之人,於是李時珍便被推薦進宮。

李時珍在宮中為太醫僅任了一年便辭官回鄉了,因為在宮中並未得到重用,意見也被駁回,為同仁譏笑,加上李時珍對名利沒有追求。雖然如此,李時珍在宮中還是大開眼見,閱讀到許多珍藏的醫書,和見到了許多罕見藥材,為他日後編修本草很有幫助。

公元1552年,李時珍便開始了他為期二十七年的考察時間,四處遊歷,不畏艱險穿梭於深山老林中,考察書中記載是否真實,親嘗百草辨區別,為人謙遜,所問之人均是他老師,虛心求教。

公元1578年,李時珍六十一歲的時候終於完成了這驚世鉅作,為世界做出了這巨大貢獻。

公元1593年,七十五歲的李時珍逝世,一輩子與醫學打交道,為百姓考慮,給世界帶來貢獻的李時珍與世長辭。但是他的精神和貢獻一直被後世流傳,名聲永垂青史。

李時珍是哪個朝代的

李時珍是明代人,著名的醫學家,著有《本草綱目》一書。李時珍出生於1518年,即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卒於1593年,即明神宗萬曆二十一年,享年七十六歲。

李時珍畫像

李時珍出生於一個醫藥世家,父親和祖父都是醫生,並且在當地都有很大的名氣,在當時,醫生的社會地位不高,因為這個原因,李時珍想要棄醫從文,他決心苦讀,希望透過參加科舉考試能走上仕途。但是,他先後參加了三次考試,都名落孫山,眼看希望越來越渺茫,在他二十三歲時,還是跟隨了父親學習醫術。

李時珍從小受祖父和父親的影響,在醫學方面有極高的天分,透過自己對醫學的感悟,很快就成為了一代名醫,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盛名。1551年,李時珍治好了富順王兒子的病,名聲大噪,被推薦到太醫院工作。任職四年後,李時珍便辭官回鄉了。而對於李時珍的這段任職經歷,有人在研究歷史之時,有很多爭議,都是關於李時珍太醫院職位高低的說法,但是李時珍在太醫院任職是不爭的事實。在太醫院,李時珍透過自己研究和解讀相關大量的醫學著,為他後來在著《本草綱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太醫院有很多珍稀的藥材和醫學書籍,無疑給李時珍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樣本。後來,李時珍還成立了東壁堂,一邊行醫,一邊潛心寫醫學著作,比如《命門考》、《瀕湖醫案》、《五臟圖論》等作品都出自於李時珍之手。

李時珍簡介

李時珍出生於公元1518年的蘄州,他的父親和爺爺均是當地有名的醫生。雖然如此李時珍卻被其父要求讀書考科舉,而非和他們一樣從醫,因為當時醫生這一職業是低賤的,李時珍的父親希望他能為官光耀門楣。

但是李時珍卻對從官和名利沒有興趣,還是偷偷的在學醫,最後他的父親知道了他的想法同意了他學醫,還給了他很重要的指導。李時珍在這期間便潛心學習,有了很大的進步。後來聽從其父的建議注重實踐和知識相結合,便一邊學習一邊治病,積累了很豐富的臨床經驗。

李時珍採藥圖

後來李時珍因為醫術高明被楚王聘請,李時珍當時已有重修本草書籍的想法,認為去楚王府任職對重修本草書籍有幫助便答應了。在楚王府的期間李時珍解決了很多疑難之症,還救了楚王兒子一命,得到楚王的尊敬。

後來恰逢朝廷選拔各地的名醫,李時珍便被推薦進宮為太醫,在太醫院李時珍閱讀了大量珍藏的古醫書籍,見到了罕見的藥材,大長見識,為他日後編修書籍很有幫助。在宮中的李時珍便向皇帝呈上奏摺表明重修本草書籍的想法,但是不被皇帝採納,加上對名利本無興趣,李時珍便辭官歸鄉。

回去的李時珍潛心研究本草,志在重修書籍,於是他花了三十年的時間,足跡遍江南,行萬里路,不畏艱辛完成《本草綱目》這一著作,還有《頻湖脈學》等其他醫學書籍,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公元1593年,李時珍病逝,享年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