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雲南省某委員提出了“重建西南聯合大學”的建議,該建議的具體措施如下:恢復西南聯合大學名號;由中國42所世界一流大學聯合組建新的“西南聯合大學”;選聘世界一流專家、學者、諾貝爾獎獲得者、院士以上世界一流教育家擔任校長;中國42所世界一流大學每所大學推舉幾位世界一流學科帶頭人,同時聘請每一個學科的中國教育界前十名的專家、學者聯合執教,擔任導師;大學機制採用董事會制度,以國有為主,吸收民間資本投資,國有民營混合體制,雙輪驅動,雙軌並行;傳承西南聯大的辦學精神,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
“重建西南聯大”的建議,引起了廣泛熱議。有人認為集合國內最為頂尖的的四十二所大學之力,打造新的“西南聯合大學”,一定可以恢復當年西南聯大之盛況;有人則擔心此舉會破壞“曾經的美好”,因為歷史上的西南聯合大學是國人心目中的“精神聖殿”,如果辦得好倒沒什麼,如果建設水平沒有達到人們的預期,會影響“西南聯合大學”在人們心中的形象,也影響其歷史定位。
歷史上的西南聯合大學又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簡稱西南聯大,其成立於1938年(1937年11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在長沙組建成立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4月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終止於1946年,辦學時間僅8年。然而就是這八年的時間,西南聯大儲存了抗戰時期最重要的科研力量,培養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優秀人才,為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進步作出了傑出貢獻。
西南聯合大學的創辦過程非常艱辛,在當時特殊的環境下,一大批優秀學者輾轉數千裡,來到昆明,他們舍小家為大義,克服重重困難,才建立了舉世聞名的西南聯合大學。1938年5月,西南聯合大學正式開課,到1944年,西南聯合大學成為當時中國國內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之一。
西南聯合大學存在的八年多時間,一直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心靈燈塔”。因為它,許多國家寶貴的文化血脈被儲存了下來;也是因為它,讓當時痛苦的中國文化人始終對未來報有希望。所以,即便西南聯大沒有了,它仍是國人心目中的“最強高等學府”、“最美大學”,暫時還沒有誰可以替代。
那麼,讓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聯合組建新的“西南聯合大學”,靠譜嗎?
這是非常有爭議的問題。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探討一下。
首先,有沒有重建的必要?
事實上,在特殊歷史情況下組建的西南聯合大學早已成為了某種象徵、某種印記,它存在於人們的記憶裡。那些又低矮又潮溼的校舍;那些面容憔悴但依然精神抖擻的老師和學生們,譜寫了一個時代的絢爛。
我們現在可以做出比當年更高的樓、更漂亮的教室、更美麗的校園,但這有何用?有多少人願意承認重新組建的“西南聯合大學”是歷史上西南聯合大學的“繼任者”呢?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記憶,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美好。所以,就讓屬於那個時代的西南聯合大學,成為過去的美好吧,重建或不重建,真的沒有必要。
其次,就算重建了,能不能恢復當年之輝煌?
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組建成立的西南聯合大學,注入了這三所國內最好大學的所有師資和生源,可以說,當年國內最好的師資和最優秀的生源都在西南聯合大學。最優秀的老師和最優秀的學生一起在西南聯合大學生活了八年多,大家同心同力,加上它“出生”在那個特殊的時期,才成就了西南聯大的創世之名。而今,即便聯合42所“雙一流”大學的力量,也難以組建出一所“最優秀的老師和最優秀的生源願意紮根於此”的“西南聯合大學”,因為大家一定會把最好的師資和最好的學生留在本校。一所名義上的“西南聯合大學”,一所不能恢復當年之輝煌的“西南聯合大學”,重建還是不重建,大家心中是明明白白的。
西南聯合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國立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大學之強,不在於它有多少幢大樓,而在於它有多少大師,也在於它培養了多少優秀學子。理解了這些,大概就不會再去爭論“西南聯合大學要不要重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