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與元祐更化有什麼聯絡
司馬光與元祐更化
司馬光是宋朝時有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他因為待人接物溫良謙遜、秉性正直、勤奮刻苦而受人敬仰。他深受儒學思想的影響,其行為表現更堪稱儒學薰陶下的典範。並且司馬光主持編纂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鉅著——《資治通鑑》,對後世影響深遠。
司馬光畫像
元祐更化是宋元祐年間,王安石變法被推翻的事件。那麼,司馬光與元祐更化的關係是什麼呢?
元豐八年,宋神宗病逝之後,趙煦宋哲宗繼位。由於宋神宗生前大力推崇新政,然而他的做法並未能得到所有人的同意,而高太后就是反對新政之人中的一個代表,不過礙於後宮不能幹政的限制,所以神宗在位時,高太后只能默不作聲,因此神宗退位之後,名義上宋哲宗執政,不過當時的大權全掌控在高太后手中,因此新法被廢除。
在高太后垂簾執政之後,首先做的就是啟用那些在王安石變法時被罷官的重臣,司馬光等於是又重回朝廷,得到重用。司馬光上臺之後,聯合當時一批反對變法的大臣們開始著手恢復舊法。司馬光掌權之後,首先對王安石進行攻擊,把變法帶來的一切消極影響的責任全部推給了王安石,說他不顧大局,肆意妄為,說他的變法只會讓朝廷動盪,百姓不得安生。接著全面否定了新法,新法被廢除。
而後,高太后對司馬光更加信任,甚至在司馬光死後,還將他的變法措施推行的更加徹底,並啟用了大批保守黨人接管朝廷要職,這整個過程史稱“元祐更化”,司馬光是主要的領導者。
元祐更化簡介
元祐更化,是指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在宋哲宗元祐年間推翻王安石變法的事件。那麼元祐更化簡介是什麼呢?
司馬光銅像
元豐八年,也就是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危,宰相王珪率領宰執入見,要求病危的宋神宗立儲,並要求皇太后聽政。此時的宋神宗已經不能說話了,只能點頭同意。之後宋哲宗繼位,改年號為元祐。
由於宋哲宗繼位年僅十歲,因此所有的大權由太皇太后掌握。太皇太后對王安石的新法一直持反對態度。但是在宋神宗面前又不能表達,只能默不作聲。等到宋神宗死後,太皇太后就開始了對新法的進行廢除。
首先第一步,就是將在變法過程中受到迫害的保守派解放出來。司馬光、文彥博等被重新啟用,各種反對新法的力量又重新匯聚到了一起。之後,司馬光打出“以母改子”的旗號,光明正大地反對新法。他們將王安石的新法全盤否定,把許多舊法都恢復了。不僅如此,保守派還將王安石等變法官員全部貶黜。
在對外政策上,保守派依然採取妥協政策,將原本已經收復的領土劃給西夏,以求得太平。原本欣欣向榮的北宋王朝,逐漸喪失了活力。
但是,由於保守派無視皇權,引起了宋哲宗的強烈不滿。在宋哲宗親政之後,斥責反對派不懂君臣之義,把原本風光一時的保守派打壓下臺。
透過元祐更化的簡介,可以看出,元祐更化,實際上是保守派對改革派的一次報復行為。
元祐更化的背景
元祐更化,是推翻宋神宗改革的一次政治活動。保守勢力的上臺,意味著王安石變法徹底失敗。那麼元祐更化的背景是什麼呢?
王安石畫像
元祐更化能夠開始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保守派重新掌握政權。元豐八年二月,宋神宗病危。宰相王珪在宋神宗的病榻前要求皇帝立儲,並讓英宗高皇后聽政。此時的宋神宗已經無力說話,只能點頭答應。就這樣,高皇后就從幕後,走上了政治舞臺。
高太后原本就是將門之後,她的父親曹彬對王安石變法一直持反對態度。但是礙於宋朝嚴苛的家法,並不出面干預。現在面對這樣一個機會,當然不能錯過。
三月一日,高太后開始垂簾聽政,宣佈立宋神宗的第六個兒子趙煦為皇太子。到了五日,宋神宗去世,年僅十歲的趙煦繼位,即為宋哲宗。以高太后為首的保守派,又重新獲得了政權。
此時,遠在洛陽的司馬光,聽說宋神宗去世以後,就急忙趕赴京城。沿途的老百姓都夾道歡迎。高太后派人問司馬光當務之急。司馬光以奏扎的形勢,坦露了自己的心聲。他認為目前有兩件事必須做,一個是廣納諫言,第二就是廢除新法。因為司馬光是一個保守派,所以他對新法,一直持全盤否定的態度。他認為王安石變法,完全就是“舍是取非,興害除利”。司馬光的態度與高太后的想法不謀而合,因此不久後,司馬光以門下侍郎入朝。在執政後上書朝廷廢除新法。元祐更化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透過元祐更化的背景,我們可以知道,沒有將變法反對勢力徹底剷除,是導致王安石變法失敗最重要的原因。
元祐更化的內容
元祐更化,是改變北宋國運的一件大事。司馬光在高太后的支援下,對王安石的新政進行全面否定。但是,從元祐更化的內容中看,保守派不僅恢復了舊制,還打擊了改革派,給整個王朝埋下了隱患。
司馬光畫像
元祐更化的內容之一,就是廢除新法。司馬光獲得權力之後,打著“以母改子”的旗號,反對新法。他稱王安石為“不達政體,專用私見,變亂舊章,誤先帝任使”。有了這樣一個輿論準備之後,司馬光開始全面打擊變法。在他的支援下,很多新法大部分被廢除,原來的舊法被一一恢復使用。比如說差役法,司馬光要求全國各地要在五天之內恢復原來的差役法,廢除免役法。這就引起了較大的混亂,被貶謫在寧江的王安石聽說後,大吃一驚,但此時的他也無可奈何。這一舉措,對社會的危害,比熙寧以前還要嚴重。透過變法積累起來的錢財,也在元祐更化中被消耗殆盡。
與此同時,在對外關係方面,保守派依然遵循了熙寧以前的妥協政策,明明已經收復的安疆、葭蘆、浮圖、米脂四寨,卻被保守派割讓給了西夏,目的是為了偷安一時,保全榮華富貴。保守派這些倒行逆施,激起了社會的廣泛不滿。但是司馬光等人卻依然無視這種局面,繼續推行這些政策。最終引起了宋哲宗的極大不滿。等到皇太后一死,那些保守派也隨之垮臺。
透過元祐更化的內容,可以知道,雖然王安石變法產生了弊端,但是保守派的倒行逆施,最終導致了北宋王朝的沒落。
元祐更化的過程
元祐更化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鬥爭的過程,是新黨和舊派的權力之爭,也是對北宋王朝國運的一次賭博。
群臣覲見宋神宗
王安石變法,並沒有將反對派一網打盡,而只是將其貶謫和發配。等到宋神宗病重後,那些保守派就開始蠢蠢欲動,希望在宋神宗死後,重新獲得朝廷大權。到了元豐八年,支援變法的宋神宗去世,宣仁太后垂簾聽政,保守派的黃金時代開始了。
高太后一向對新法持反對態度,但是礙於中國的宗法制度,無法干預朝政,只能眼看著宋神宗進行改革。但是此時的高太后,手中已經掌握了至高無上的權力了。所以她上臺以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新啟用以司馬光為首保守派。元祐更化,就這樣在高太后的執政下開始了。
在啟用司馬光以後,元祐更化的第二步,就是廢除宋神宗時期王安石所推行的所有新法。無論是均輸法還是募役法等等,都被保守派所廢除。同時又把曾經的舊法一一恢復,最終達到他們的目的。
元祐更化的第三步,就是打擊變法派。章惇曾經批判司馬光恢復差役法,結果被保守派打擊報復直至被迫賦閒。蔡確寫首《車蓋亭詩》,結果也被貶謫至新州到死。變法派整日惶恐不安,有些人甚至連冷水都不敢喝,生怕被人下毒。
元祐更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歷史倒退的過程。雖然王安石新政有些措施較為殘酷,但對北宋王朝來說,是一次進步。元祐更化,為北宋王朝沒落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