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昭君出塞是哪個皇帝時候的故事 昭君出塞的背景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昭君出塞是哪個皇帝

王昭君,中國四大美女之一,到底有多美無人可知,只是後人用沉魚落雁之貌形容。王昭君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奇女子,在那個封建統治的年代,女子是完全沒有地位的,王昭君卻心懷天下,毅然去到匈奴和親,名流千古。

《昭君出塞》劇照

王昭君出塞發生在西漢漢元帝期間。漢元帝劉奭,是漢宣帝劉詢,也就是劉病已,與其嫡妻許平君之子。劉奭八歲被立為太子,做主東宮之時,他和其父漢宣帝政見不一,劉病已尚法家思想,遵法重刑,而劉奭卻崇尚儒家思想。漢元帝在位期間,是漢朝的鼎盛時期,但也同時是漢朝國力下滑的一個起點。漢朝內部的矛盾日益加深,因為元帝尚儒,以致儒臣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權利鬥爭的陰影籠罩著整個朝廷,外戚、儒臣、宦官三種權利角逐,由於元帝特別崇信宦官,導致皇權甚微,大權旁落,朝政混亂不堪,西漢開始走向衰落。

當王昭君一襲嫁衣現身於未央宮上,元帝看到如此美麗的女子藏於後宮他竟不知,心中實在不捨,可是君無戲言,只能任其離開。後來看到畫師呈上的畫卷,和王昭君相貌相似,只是不如真人那般美豔動人,遂殺死了畫師毛延壽。

公元前33年,漢元帝因病在長安未央宮去世,享年四十二歲,葬於渭陵,諡號孝元帝。

昭君出塞的背景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關係也一直作為政治問題被重視。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以來,一直到王昭君出塞,漢匈關係一直時戰時和,漢武帝之前,漢匈一直以和親來換取邊境安寧。漢武帝即位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朝得以興旺,兵強馬壯,打的匈奴俯首稱臣。

《昭君出塞》劇照

公元前60年,匈奴部族內亂,郅支單于與呼韓邪單于對抗,呼韓邪失敗後南遷於光祿山塞下。呼韓邪一直有心與漢朝交好,這也是其與郅支分歧之處,便親自南下到漢朝面見皇帝,表示親和。郅支單于得知後,害怕漢朝會和呼韓邪聯手,便派使臣隨帶質子到漢,以示親厚。獲悉漢朝派兵護衛呼韓邪時,便索還質子,殺了漢朝使臣,與漢決裂。

公元33年,呼韓邪單于帶著“漢匈一家”的誠意請求和親,漢元帝同意和親,但並不打算以公主嫁他,欲尋找一女子嫁入匈奴。

王昭君,名嬙。選美入宮,一直未能面見皇上。此女若空谷幽蘭,善通音律,知曉詩文,更有花容月貌。得知匈奴求親之事,便自薦出塞。皇帝未見過此女子,便欣然同意。適逢和親之日,王昭君一襲華服,略施粉黛出現在大殿之上,六宮粉黛頓無顏色,元帝有心向往,只是君無戲言,王昭君隨著年邁的呼韓邪遠去匈奴。

王昭君嫁到匈奴,被封為“寧胡閼氏”,是為安寧、和平之意。王昭君出塞,使得邊境免於戰火一百多年,她的子孫後代也為漢匈和平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昭君出塞的原因

漢族與匈奴的關係一直很微妙,從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立國到昭君出塞一百多年間,漢匈關係一直劍拔弩張,漢武帝即位以前,因為漢朝國力微弱,想要舉兵討伐,奈何軍事力量實在薄弱,只能透過和親來換得邊境安寧。漢武帝即位後,國力充實,更有霍青、霍去病兩位猛將,匈奴大敗。

昭君出塞圖

公元前60年,匈奴集團內部發生內訌,郅支單于與呼韓邪單于爭的單于之位,呼韓邪失敗,被迫走出單于庭。呼韓邪單于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他審時度勢,害怕受到漢與郅支單于的兩面夾擊,便主動與西漢結好。公元前51年南下,親自入漢覲見漢帝。離開時由漢朝派兵護衛,這一舉便扭轉了漢匈兩族敵對的局面。

漠北的郅支單于獲悉後,同樣擔心呼韓邪與漢族聯合,便送侍子入漢以示友好。後見漢朝出兵幫助呼韓邪,便與漢決裂,索還侍子,並殺了漢使。呼韓邪曾三次進長安面見漢帝,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漢元帝不捨自己的公主遠嫁黃沙漫天之地,便意欲在後宮之中找一女子賜以“公主”身份,遠嫁匈奴。但是後宮之中沒有一人願意自動前往,這時,一名出塵脫俗的女子願意遠嫁。出嫁時,元帝發現此女子有沉魚落雁之貌,心內遺憾不已,然而木已成舟,昭君帶著漢匈兩族的和平使命,嫁入匈奴單于庭。王昭君嫁入匈奴,呼韓邪對她呵護有加,她也同時肩負了傳遞漢文化的重任。


昭君出塞路線

西漢年間,匈奴單于呼韓邪來三次來漢,以示親近。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求親與漢元帝,想要迎娶漢朝的一位公主和親。漢元帝不願讓自己的公主和親,便從後宮中找來一名自願前往的女子,賜以公主身份嫁入匈奴,此人便是王昭君。

昭君出塞線路圖

昭君出塞的路線,歷史上並無明確記載,只能憑藉遺留的文獻記載,做出推斷。歷史上記載,當時呼韓邪單于在宣帝年間第一次從漠北入漢,漢朝派兵在他經過的七個郡縣,沿途保護,以示歡迎。據《資治通鑑》的考訂記載,那七個郡縣分別是五原、朔方、西河、上郡、北地、馮翔,最後到達長安。如果當時所載各郡縣位置準確,那麼這七個地方分別是現在的內蒙古包頭、杭錦旗、東勝縣,陝西的榆林、甘肅的慶陽,今天的陝西西安。呼韓邪第一次進入長安所走的就是這條線路,不難想象,當時昭君出塞所走的也是這條線路。

昭君出塞的這條線路基本是秦朝開築的直道,路面平坦寬闊,傳聞當時昭君出塞時並不是坐車而是騎馬,匈奴乃遊牧民族,馬背上的民族,此說法有其合理性。還有人說是騎駱駝,匈奴地區除了馬以外,還盛產駱駝,而且進入沙漠地區,駱駝比馬更實用,都有其合理性,日後所作“昭君出塞圖”馬和駱駝是都有出現的。而今,昭君出塞的路線圖也會被髮展成旅遊線路,在那古道之上,分明還能聽到琵琶曲。

昭君出塞的歷史意義

公元前33年,匈奴單于呼韓邪來漢朝覲見大漢皇帝劉奭,請求與大漢和親,增進兩地往來,共促繁榮。漢元帝念其求親誠懇,再者,漢朝內部矛盾重重,國力也不再像從前,便應允了他。

昭君出塞圖

漢元帝雖然應允了匈奴單于的和親,可是他並不捨得自己的公主遠嫁匈奴受苦,於是便想在後宮之中尋找一名女子,自願嫁到匈奴去。皇帝后宮佳麗三千,可是真正受到皇帝垂憐的屈指可數,大都在宮牆內裡等白了頭髮。聽到有機會出宮,很多人都欣喜若狂,但是知道去地是不毛之地,便都生了退意。王昭君是她們中唯一一個主動請纓的女子,眾人都很是不解,如此顏色的女子,怎會甘心去那荒涼之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王昭君去意已決,就真的隨著匈奴單于北上塞外了。

昭君出塞,在漢匈雙方都是政治上的一件大事,呼韓邪單于封王昭君為“寧胡閼氏”,意為安寧、和諧。昭君出塞結束了數百年來匈奴與漢朝的對抗,建立起和平的少數民族關係。王昭君出塞,也帶去漢朝先進的文化和知識,促進了漢朝和匈奴之間文化、經濟的發展,正如《詠懷古蹟》中所寫“千載琵琶作胡語”。昭君出塞,也為漢匈關係播下了友好的種子,王昭君死後,她的子孫後代也積極的為兩地和平關係奔走,所以,王昭君被稱為“一代奇女子”一點不為過。

昭君出塞是哪個塞

公元前33年,匈奴單于呼韓邪南下匈奴求取漢朝公主和親,漢元帝答應了他,但是心裡卻另有打算。他不捨自己的親生女兒嫁給那位年邁的老人,也不願讓她的公主嫁入蠻荒之地。後宮之中唯獨不缺的就是女人,元帝的近臣為元帝出謀劃策,讓他在後宮之中尋找一位女子,代替公主,遠嫁匈奴,元帝也是這樣想的。

昭君圖

王昭君,名嬙,漢元帝在全國範圍內選美以填充後宮,王昭君也在其中。此女子若空谷幽蘭,溫婉賢惠,善通音律,更有沉魚落雁之貌。應召入宮後,她卻無緣見到皇帝,在宮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這樣每天虛度光陰,煩悶度日。後宮女子眾多,但是真正得到位分的卻少之又少,能有出宮的日子那是極好的事情了,但是聽說所去之地乃極北苦寒之地,便一個個都生了退意,除了王昭君。這個如蘭花一般的女子,不願終身被禁錮在這厚厚的宮牆之中,毅然決定遠去匈奴。

王昭君隨著呼韓邪單于去了匈奴,這一去就再也沒回來,把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漢匈之間的和親。杜甫《詠懷古蹟》當中寫到“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沙”,這個美麗的女子偉大的一生最終化為黃土。

那麼昭君出塞,到底是哪個塞?據歷史考證,此塞就是光祿塞,光祿塞遺址位於陰山山脈。公元前51年,呼韓邪單于南下投漢,所住之地便是這光祿塞,後來漢匈和親,出的就是這光祿塞。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501 字。

轉載請註明: 歷史上昭君出塞是哪個皇帝時候的故事 昭君出塞的背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