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9年,年過70的曹魏太傅司馬懿突然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了曹爽一黨,篡奪了國政。而實際上,這場驚天政變,早在11年前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司馬懿出身於河內司馬氏,自幼便滿腹經綸,有著過人的王霸之略。司馬懿心知曹操多疑,因此以養病為名而閉門不出。而為了讓司馬懿出仕,曹操直接以收押入監獄相逼,最終成功迫使司馬懿成為自己的文學掾。
在曹操身邊,司馬懿雖然每天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的工作,但仍時不時顯露出不臣之心。根據史料記載: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 “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簡單翻譯來就是,曹操察覺到司馬懿有豪傑之志,有狼顧之相。一次,司馬懿向曹操奏報完工作,結束後,他便轉身離開。而曹操心血來潮,喊了司馬懿一聲。司馬懿一聽,趕緊扭頭向後看,而身子卻仍然向前,果然像頭狼一樣。
從面相上來說,狼顧之相代表著兇狠、狡猾和野心,就如《人倫大統賦》所載:
“狼顧者,謂回頭顧而身不轉,性狠,常懷殺人害物之心。”
古人皆注重面相,看到司馬懿陰鷙狠厲的面容,曹操感到非常不安,當晚還做了個“三馬(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食槽(曹)”的夢。於是在第二天,曹操便告誡曹丕“司馬懿絕非人臣,必然會干預你的家事”。
然而曹操絕不會因為司馬懿的面容,就將其殺死。一方面,天下還未統一,司馬懿的才幹是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司馬懿出身高門,與荀彧、陳群等認嗣,不僅只針對於敵人,對自己計程車兵同樣如此。遼東之戰結束後,時間已經進入隆冬。眾所周知,遼寧的冬天是極為寒冷的。士兵們凍得快死,因此紛紛向司馬懿索要棉襖。諸將皆認為:“魏明帝給了我們一倉庫的冬衣,完全可以分給士兵們。”然而司馬懿卻冷酷地說:
“襦者官物,人臣無私施也。”
也就是說,棉襖是官家之物,做人臣的怎能私自施予士兵?作為前方主將,司馬懿對於這些棉襖本來就有自專之權,皇帝之所以送來這些棉襖,就是用來分給士兵的。司馬懿之所以不分棉襖,實際是一種自汙之術、韜晦之術。
在當時的曹魏朝廷,司馬懿功勞最大,威望最高,如今平定遼東,更是無人可及。魏明帝本就是猜疑心極強的君主。司馬懿掌握兵權,他自然不願意看到他再借助官物,私自結恩于軍隊。因此司馬懿寧願背上虐待軍士的罵名,也要證明自己對君王的忠誠。而司馬懿在遼東的屠城,實際也是向朝廷表明,自己沒有野心。
司馬懿撤軍時,魏明帝已經病入膏肓。於是,魏明帝將司馬懿火速招至洛陽。在病榻前,魏明帝流著眼淚,將8歲的太子託付給司馬懿,甚至還讓太子抱住司馬懿的脖子。
很顯然,在魏明帝心中,司馬懿真被當成了諸葛亮式的純臣,值得他以舉國相托。司馬懿的步步為營,最終征服了這位雄猜之主。而當時人也和魏明帝一樣被騙倒,甚至將司馬懿與諸葛亮並稱為“二相”。實際若司馬懿死於高平陵之變以前,還真有可能成為歷史知名的、不輸於諸葛亮的大忠臣。
但與諸葛亮不一樣,司馬懿的忠誠全是裝出來的。遼東之戰結束後的第11年,也就是公元249年,“大忠臣”司馬懿在蔣濟等老臣的支援下,發動了針對大將軍曹爽的高平陵之變,最終篡奪了最高國政。
而在此時,司馬懿終於揭下了他所有的偽裝,露出了尖利的獠牙。在曹爽等人的血泊中,蔣濟等人驚訝地發現,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並不是為了匡正國家,誅殺國賊,而是為了篡奪曹氏政權,實現自己的野心。
司馬懿數十年如一日地扮演著忠臣,數十年如一日的韜光養晦,最終成功騙過了所有人,其狠毒與陰險可謂是舉世無雙。正如陳寅恪所指出:“司馬懿的堅忍陰毒,遠非漢末同時儒家迂緩無能之士所能比。”而他的後代晉明帝聽完司馬懿的事蹟後,更是哭著撲倒在床上:“如今狠毒,難怪晉室的國祚不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