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被譽為 駱賓王在獄詠蟬

駱賓王被譽為

駱賓王是唐朝有名的詩人,七歲就已經做出了至今還在流傳的《詠鵝》這首詩。作為古人,一般都會有稱號,特別是名人。那麼駱賓王被譽為什麼呢

駱賓王圖片

說道駱賓王被譽為什麼這個問題,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初唐四傑”之一這個稱號。這個稱號可謂是對駱賓王極大的讚美,因為初唐時期,詩詞非常發達,名人輩出,在這樣的環境下,駱賓王被譽為初唐四傑,可見他的才華得到了多麼大的肯定。當然除了這個稱號之外,駱賓王還有其他的稱號。

駱賓王七歲就做出了《詠鵝》一詩,可見他的才華是天生的,所以這件事之後,駱賓王被譽為“神童”。作為神童的駱賓王在才華上一直是居高不下的,但是才華如此之高的駱賓王在成年後卻很不順利,特別是他的仕途上,可以說是屢屢受挫。

當然,駱賓王被譽為初唐四傑也好,神童也好,都是因為他的才華在支撐,就是在仕途受挫之後,他在監獄裡寫的《在獄詠蟬》和之後討伐武則天的《討武曌檄》也讓世人驚歎於他的才華。可惜他空有一生才華,留下了上百首的以物喻人的詩詞,也沒有發揮的餘地。

駱賓王被譽為初唐四傑等等稱號,都是對他才華的肯定,可是他的才華卻只能付諸於對景物變化的描寫,卻不能作為施展抱負的手段,最後徒留後世人對他擁有如此之高稱號的感嘆,而他自己卻一生坎坷,空留名聲。

駱賓王在獄詠蟬

公元前678年,駱賓王剛榮升侍御史不久,因為性情耿直,在上書議事時觸犯了武則天,隨後又遭到了小人汙衊,以貪汙和忤逆罪被判入獄,《在獄詠蟬》便是這次牢獄之中創作的。

駱賓王在獄詠蟬圖

《在獄詠蟬》有兩部分組成,簡短精美的駢文作的序和五律詩。序文是一段抒情故事,講述了駱賓王作這首詩的起因,綜合的敘述了蟬,借之表達了自己身陷囹圄的哀怨及希望朝廷能夠明察秋毫為自己平冤的期望,為下面的主體詩文做好了鋪墊。

序文中,駱賓王用典故來表達自己當時的心境與期望。在聽到蟬鳴心中產生了悲傷之感,用反問的語氣將蟬與他自己緊緊的結合在了一起。隨後便開始綜合性的敘述了蟬,包括蟬的形態,蟬的習性以及蟬有哪些美德,雖實在介紹蟬,但駱賓王將蟬影射到自己身上,用蟬寓己,達到了一種人蟬合一的境界。

做好了鋪墊,在五律詩中,便將蟬與自我融合的更加徹底,使得駱賓王想要表達的感情與期望表現的更加淋漓盡致。從開始用蟬鳴來勾起了思鄉之情,一個人在異鄉,在獄中,對於家鄉的思念比以往更深。接著一蟬一人的並排描述,讓人與蟬結合在了一起,用比興的手法來表達自己身陷囹圄、一事無成的悽慘感情。然後不提蟬,不提人,將自己與蟬真正的融合在了一起。

這首詩情感細膩深邃,字裡行間處處體現著駱賓王深厚的功力。對於蟬的妙處不僅僅只是在於結構上的符合,更是在於蟬的意向上所包含的文化內涵,使其成為了後世膾炙人口的佳作。

駱賓王討武檄文

《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是唐代詩人駱賓王的代表作之一,這篇文章寫于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時。

駱賓王討武檄文

武曌宅元年間(公元684年),武則天設定了臨朝稱制,正在為下一步自己做皇帝而準備建立大周王朝,這件事,引起了許多貴族內臣的憤怒和反對,李敬業,是開國元勳李績的後人,召集兵馬在揚州起兵,想要康復唐朝的大業,駱賓王這個時候已經是李敬業的幕僚之一。駱賓王早就對武則天的統治存在著強烈的不滿,在他看來,武則天寵信奸佞,穢亂後宮,又不守安分,殘酷暴力,本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君主。他曾經多次上書出言諷刺,幾次下獄卻依舊不肯改變初衷,後來在李敬業起兵之時做了這首《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作為軍用的文書,駱賓王確實做到了明理辯師,氣勢高昂卻言辭謹慎乾脆利落。

不僅僅表明了武則天作為一代君主的罪過,也順便提醒了這些匡復李唐盛世的人們,寓意在生死存亡的時刻,為起兵討伐武則天做了充足的鋪墊,並且將人們心中的豪情壯志都激發出來,起到了很好的排程氣氛,激發意志的效果。這篇《代李敬業討武曌檄》行文流暢,感情飽滿,是名垂千史的好作品,後世的人們可以從這首詞中,認識到武則天的蠻橫無理,從裡到外,令人警醒深刻,文采勁道,令人深思。起到了鼓舞志氣,折服人心的作為,至今仍是歷史上極有藝術價值的不朽之作。


駱賓王活了多久

駱賓王,我國古代唐初時期偉大的詩人,更是個頗具有傳奇色彩和浪漫主義的奇人。字觀光,生於公元619年,卒年不詳。所以關於駱賓王到底活了多久一直是史學家們研究的課題。

駱賓王像

而駱賓王之所以逝世的年份不詳,是因為他是被戰亂所累,不確定是否死亡造成的。當時李敬業起兵造反,希望駱賓王可以寫一封討伐武則天的文章,正好駱賓王被武則天迫害而對她心生不滿,所以很爽快的答應了下來,這才有了《討武曌檄文》的面試。

但是在起義兵敗後,駱賓王就下落不明。有一種傳言是,在戰亂中駱賓王被殺,當時是687年,所以駱賓王活了69歲。但另一種說法認為駱賓王當時並沒有死,據說駱賓王一行人跳水逃匿,追捕他們的官兵害怕上面官員責罰,所以殺了兩個和他容貌相似的人,駱賓王自此可以活了下來,不過這則傳言並沒有說清楚駱賓王到底逃到何處,死於何年,只是說他最後兒孫滿堂,所以這個說法沒有辦法推算駱賓王到底活了多少歲。

在他的家鄉義烏,他母親的旁邊有座駱賓王墓,這是他的家鄉人為了紀念他而特意立的衣冠冢。而不久之後在南通城黃泥口有人也發現了駱賓王的墓碑,不過經過歲月的璀璨,駱字只剩下最後的半個字,不過也有可能這是當地人以為被殺的那個是真的駱賓王,所以為了他建了墳墓,總之,最後駱賓王的卒年成了一個謎。

駱賓王簡介

駱賓王是唐代初期著名的詩人,是“初唐四傑”之一,字觀光,浙江義烏人。駱賓王的父親曾是青州博昌縣令,死於在任期間,而其父死的時候駱賓王還尚且年幼,便只能流落他方,在窮困潦倒中生活。

駱賓王像

直到永輝年間,駱賓王成為了李元慶的府屬,憑藉著自己的才能被封為東臺詳正學士,但因他犯事被降職,發配到了西域,駐守邊疆。在此期間,他寫了很多邊塞詩。到了公元678年,駱賓王被調任為武功主簿,之後有過兩次升遷,官至侍御史。當時正是武則天當政,對於受傳統思想影響的駱賓王而言,認為女子執政是極為諷刺的,故駱賓王便多次上書諷刺武則天的行為,致使他受到了牢獄之災。在他入獄的第二年遇到特赦才得以被釋放,被派到臨海作縣丞,後來他自動放棄官位,過起了雲遊的生活。公元684年,駱賓王成為徐敬業的府屬,參與了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自立為女皇事件,並寫下了《為徐敬業討武瞾榭》這篇氣勢磅礴的名作。同年十一月,徐敬業起義失敗,被誅殺,駱賓王則下落不明。對於駱賓王的死,有多種說法,一說是駱賓王被徐敬業的部將王那相所殺,還有一說是駱賓王逃了出來,最後出家為僧。

駱賓王七歲便能寫詩,被人稱為是“神童”,據說朗朗上口的《詠鵝》正是他七歲時候作的。駱賓王擅作七言歌行,比較出名的是初唐時期較為罕見的長篇《帝京篇》,在當時被認為是千古絕唱。駱賓王在五律詩、駢文上也有具有時代意義的代表之作,如《為徐敬業討武瞾榭》,他的詩作是“初唐四傑”中最多的。

駱賓王的一生

駱賓王,公元619年出生在婺州義烏(今中國浙江義烏),是唐朝著名的詩人,他在七歲所做的《詠鵝》一直流傳至今,千年不衰,也因為這個典故,他從小被人稱作神童。

駱賓王解釋圖

他出生的地方是義烏的一個小村子駱家塘,原本駱氏在當地是大氏族,祖父也曾是個地方官員,父親是才華橫溢的才子,在他出生的時候,雖然駱氏已經大不如從前,可是嚴謹明禮的家風卻是一直沒有改變。

駱賓王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極有才華的人,最後他的名字是取自《周易·觀·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從此之後,他的名字就是賓王,字觀光。意思即是希望他長大成人之後能夠有一番作為,進入仕途,輔佐明君,光耀門楣,並且成為一個有品德有聲望的高官員,最好能體察民情,幫助天下的黎明蒼生,為天下的黎民百姓謀福。

可是當時那個年代,社會動盪,武則天獨霸天下,寵幸奸佞,殘暴不仁,駱賓王認為她是個穢亂宮闈的罪人,幾次上書諷刺,被打入牢獄之中兩年有餘,後來李敬業起兵時,他作為幕僚先聲奪人,寫下了氣勢磅礴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成功的為李敬業造勢,可是兵敗垂成,駱賓王從此消聲覓跡,是死是活都沒有人知道。《資治通鑑》說他與李同時被殺,《朝野僉載》說是投江而死,《新唐書》本傳說他“亡命不知所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577 字。

轉載請註明: 駱賓王被譽為 駱賓王在獄詠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