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有哪些精神,勾踐的死因是什麼?司馬遷史記裡詳細記錄了勾踐復國,滅吳的過程,以及越國後代到臣服楚國所發生的事,范蠡離去以後的生活。這篇文章為越王勾踐世家。
勾踐所用的劍
先交代了越國的由來,勾踐的祖先,以及吳越先前的恩怨。接著詳細講述了越國怎麼被吳國打敗,越王敗後如何重新謀劃復仇的過程。文中勾踐問范蠡,夫差殺了伍子胥,周圍都是阿諛奉承的,可以開始攻打吳國嗎?范蠡不同意。當夫差留下老弱病殘和太子,帶著精兵去爭奪霸主之位的時候,范蠡說可以開始攻打了。之後就是伐吳,夫差求饒最後自殺的敘述。
等到勾踐成為強國君主的時候,范蠡離開。范蠡說勾踐長相,顯示出勾踐的不可同富貴之本性。不久勾踐逼死了文種。司馬遷接著記載了勾踐後代接任越國王位後治理越國的情況。越國自從稱霸,勾踐去世後他的子孫後代還是很有能力的守著越國,鞏固越國勢力,然而到了越王無疆這一代,兵敗楚國,許多越國以及吳國的土地都喪失了,越王室遷居到沿海一帶,臣服於楚國。到第七代,越君王配合其它諸侯推翻秦朝。漢高帝的時候恢復了越王稱號。
范蠡隱居齊國,名聲逐漸累積,被齊國邀請作國相。為此又從齊國搬遷別處。後來到了陶地,人稱陶朱公。范蠡隱居於哪就在哪發跡,後人都誇讚范蠡。文章還講述了他的長子營救失敗二兒子殺人償命的故事。後來范蠡老死於陶地,世人都稱他為陶朱公。
勾踐臥薪嚐膽多少年
勾踐大家都熟悉的不得了,臥薪嚐膽啊,打入敵營啊,隱忍不屈啊,多能耐啊。豬狗不如的日子過了十年啊,臥薪嚐膽養精蓄銳了十年啊。
勾踐劇照
一個關於勾踐的苦心人天不負的對聯大家都太熟悉了,在這裡就不說了。關於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呢,其實是這樣的。勾踐被吳國打敗了嘛,就給人家當牛做馬去了。後來因為表現不錯,夫差心情一好一感動,就把人給放回國了。奇恥大辱啊,一般人都咽不下這口氣,但是勾踐不是一般人啊,所以他就嚥下去了。可是勾踐不是聖人啊,他肯定會記得這個奇恥大辱的。他怕回去之後生活太安逸了把事情給忘了,不想報仇了,就開始了自虐行為。
他住在了一個特別簡陋的小屋子裡面,在房樑上吊了一個苦膽。苦膽這個東西好啊,去火解毒,對養生特別好,除了苦點。好吧,不是苦一點,是特別苦,膽囊的地方嘛,大家應該都知道。在故事裡面,勾踐很變態的每天都舔一舔,不知道舔幾遍,但是每天舔是肯定的了。特別苦嘛,弄得自己特別難受。難受過後,就告訴自己說,這些苦都是吳王給自己的,自己一定要報仇。
報仇不能只是說說,只是舔舔苦膽,還得做事。於是勾踐就出臺了一系列的法令,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國力就這麼逐漸的強盛了,後來就把吳國給打敗了,勾踐報仇了。
勾踐怎麼死的
周朝列國或多或少都與上古傳說中的人物有點關係,歷史上比較有名的臥薪嚐膽的勾踐也不例外。據傳說勾踐的祖先為夏朝帝王少康,他的父親與吳王闔閭有間隙,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下面就來看看這場中國版的哈姆雷特吧。
勾踐劇照
勾踐,封國為越,在今會稽一帶,歷史上聽得最多的就是越王勾踐了。他的父親為允常,允常逝世,勾踐即位,吳王闔閭就迫不及待的開始了攻伐,青年時期的他年少輕狂,意氣用事,致使越國被闔閭所困,四面楚歌,後來孤注一擲刺殺了闔閭才得以解圍。仇恨的火焰延續到了闔閭的兒子——夫差身上。
接下來的發生的事就不新鮮了,歷史上的興兵攻伐不過是消磨仇恨的一種方式罷了。即使他的身邊有陶朱公這樣的不世之才,也照樣俯首於命運的作弄。
不過也多虧了范蠡,他委曲求全,割地賠款,才得以存活,還好夫差是個心軟的人,但心軟卻是他最大的弱點。他沉迷於西施的美,殺了伍子胥,讓本應該被處死的勾踐有了機會翻身,就這樣葬送了自己的國家。
勾踐算不上好人,不過是比常人能忍罷了,俗話說的千年老王八大概也這樣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看出來他本性的范蠡撿了一條命,功臣文種卻被殺害,可能是因果,就在殺了文種不久,史書記載他不壽而終,也就是病逝了。
陳道明勾踐
陳道民為內陸實力派演員,擅長演古裝戲,謀士,民間皇帝等。07版的勾踐就是他出演的。勾踐春秋君王,歷史上一個經歷特別坎坷曲折的君主。因為勾踐臥薪嚐膽忍辱負重的歷史形象早就深入人心,現代人想要演繹成功得到大眾認可是一個巨大挑戰。
勾踐劇照
陳道明把這個角色演得苦大仇深,一臉嚴肅,一副亡國之恨,興國之望的樣子,網友認為顯然不能騙國吳王讓吳國放鬆警惕。在作為戰俘的日子,越王應該是淪為魚肉任人宰割的無助,和故意裝瘋賣傻,沒有銳氣沒有仇恨的狀態,也許陳道明身上正能量太強,即使淪落困境也總是透露日後必成大事志向,難掩鋒芒,沒有真正頹敗或者沒有很好的偽裝出喪失意志的形象。從這點來說網友評價他演的勾踐太過陳道明瞭,而非勾踐式陳道明。
這和陳道明以往演繹的歷史人物過於成功給人很厲害的印象有關。看來想輕易超越歷史人物的形象並沒有那麼簡單。另一些網友則認為,越王本身是一國之君,本身九五至尊,就算淪為階下囚,苟且偷生,而且忍受了妻子被玷汙,自己被羞辱各種極端事件後,哪怕真的只是裝瘋賣傻,吳王也不介意,認定勾踐從兵敗那天起早已經是無用之人,並不相信亡國之人還能重新站起來,因此並沒有刻意防範。只是他身邊的謀臣過於緊張罷了。
勾踐的故事總體是一個勵志的故事。除了在吳國作為戰俘生存的日子,後期的臥薪嚐膽,隱忍不發,蓄勢圖謀,重用賢臣,齊心治國,最後起兵徵吳,滅吳雪恥,都看得酣暢痛快。陳道明演得風生水起,出神入化,讓人叫好。總體來說他塑造越王,瑕不掩瑜,臥薪嚐膽是很值得大家觀看的電視劇。
勾踐姓什麼
越王勾踐的姓氏資料比較不一致。勾踐這個名字其實是越王的名,也名鳩淺。在現代出土的文物裡有一個寶劍上刻有鳩淺兩字,經學者分析鳩淺就是指勾踐。有人認為鳩淺是勾踐的通假字,對於鳩淺的字義解析也有不同說法。我們通常都叫這個越王為勾踐,而不是鳩淺。
勾踐畫像
那麼他姓什麼呢?據傳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夏朝開國時代大禹。大禹是我們古代的偉人,又稱夏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主君王,開創了第一個王朝。大禹治水的故事也是流傳至今的故事。大禹姓姒。大禹死後被安葬在會稽並且建立了廟宇祭祀。會稽也就是現在的浙江一帶,這是越國的起源地。
大禹後代少康的一個庶出兒子無餘被封到會稽負責給大禹廟宇祭祀。無餘在會稽建立了越國,這裡就是越國的來源。無餘是大禹的子孫後代自然姓姒。所以越王勾踐也是姓姒。還有說越王姓羋,與楚國是同一個祖先。有資料記載勾踐是祝融的後人,其父親叫允常,為羋姓。羋,一直是楚國國姓。祝融是古代神話中的人物。被稱為赤帝火神等。他的後裔分支成八個姓氏,羋是其中之一。傳說他是楚人的祖先。
至於史記為什麼這樣記載勾踐是祝融後人與楚同姓呢?很多資料記載都有直接稱勾踐為羋姓,與楚國同宗。因為是後代記載,在勾踐死後其子孫曾接受楚國封號,並且臣服於楚國,勾踐後代又改姓氏,情況特別混亂,也有可能後人因此認為江南越國其實是歸屬楚國,並且與楚國同姓。
形容勾踐的成語
形容勾踐的成語有很多,比如說什麼養精蓄銳啊,隱忍不屈啊,委曲求全啊之類的。其實,大多都是說他臥薪嚐膽的故事。
臥薪嚐膽圖片
臥薪嚐膽,簡直太有名了。勾踐打仗打敗了,沒有辦法,只好投降嘍。投降也不是平平淡淡的遞個降書就行了,勾踐不想死啊,要是普普通通的投降,說不定就被殺了。他的臣子很聰明,去用特別多的錢賄賂吳王的寵臣。吳王的寵臣特別的自私,為了自己能得到很多的利益,於是就答應了為勾踐說好話。正好吳王也想宣傳一下自己的仁義之心,於是勾踐就僥倖沒死。好死不如賴活著,就是這個道理。
勾踐就那麼活下來了,活的豬狗不如的,要不怎麼會說他隱忍呢。住的比畜生還差,但是一咬牙就堅持了,連自己的老婆都送給人家做奴婢的人還有什麼事情做不出來的?吳王生病了,勾踐親自伺候。吳王就漸漸的放鬆戒心了,認為勾踐是真的臣服於自己了。後來一次勾踐生病了,病的很嚴重,幾乎要死掉了。吳王怕給吳國帶來麻煩,加上寵臣那麼一說,就同意勾踐回國了。
勾踐回去之後,修身養性,休養生息,睡在草上柴火上,每天都嚐嚐苦膽自虐。終於十年努力,把自己的國家變得強大了。正巧吳王帶著軍隊去炫耀國力去了,他就趁虛而入,把吳國給滅了,報仇雪恨。曾經受的屈辱,如今都不算什麼了。
勾踐怎麼讀
勾踐是古代春秋戰國時期一個越國國君的名字。這個人名是從史籍資料中得知的。由於後代不同朝代記錄和修改,勾踐當時具體是為何取這個名字原因不確定。
勾踐劇照
勾,是古代句的異體字之一,句,讀音有兩個,一個為現代普遍的發音和巨一樣,一個作為人名和勾一樣。古時候只有句這個字,後來經過複雜演變,出現了勾來代替句。所以勾有人會誤讀成句。翻閱古籍就會發現,在唐宋時期還把勾當作句字。原來古時候造字並沒有勾字,所以最初它並不是一個正規的字型,古代多為繁體字,很多簡化成了句,而出現的勾因為和句相似,有可能是句字誤寫了比劃,出現了勾。勾是句的訛化字。
句本身的兩種讀音其中一種為勾。所以在文史資料裡看到的句踐就是勾踐。勾和句讀音都是溝。雖然還有很多人沒有細細研究還會將勾踐誤讀成其它的發音。比如勾又誤讀成夠,第四聲。這和勾字義本身有關。勾,有兩種讀音,一個第一聲,一個第四聲。勾字作為人名的時候明確是第一聲。雖然勾是多音字,發音為夠的解析和夠也相同,因此會引起人誤會,以為勾又是夠的簡化字之類的。
但是如果知道勾踐是人名這一個知識點,也就能正確辨別了吧。歷史上還有許多人名存在誤讀,為了不讓自己鬧笑話,還是應該多翻讀詞典多瞭解字背後的產生來源演變歷史。字是傳播文化的基礎單位,學好文字,掌握文字,掌握中國博大精深的語言奧妙,何嘗不是人生一大樂趣呢?
勾踐的精神
苦是酸甜苦辣裡最不被人喜歡和接受的味道。每個人都喜歡甜,很少 有人願意過苦日子苦生活,但是勾踐做到了。他於會稽被困時心裡很苦,卑躬屈膝在吳國生活時很苦,再次活著回到自己國家,一點一點的積攢自己的實力的日子也很苦。勾踐的這種苦經歷卻給他最終帶來了無上的榮耀和至高霸王的權力。所以說勾踐的精神裡有一味就是苦。
勾踐畫像
勾踐的精神裡還有一種叫做悟的東西。勾踐忍辱負重 奮發圖強滅吳國的故事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可是我覺得更值得大家學習借鑑的未必是勾踐的復仇之心而是他的強國之路。在勾踐被敵人打敗之前他沒有意識到怎樣才能真正強大,在他品嚐百般苦味後,他不僅領悟了該如何強國治國的道理還用堅定的決心去實行。
所謂的臥薪嚐膽其實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其中精髓。勾踐自己是一國君主,又在全國百姓都知情的情況下離開狼狽離開越國,在吳國過著屈辱不堪百般討好的日子。勾踐要想重振自己的威風,重新奪回失去的實力,就必須謙卑,必須放下自己所謂尊貴的君王身份。他做到了,他能和百姓一樣耕地,對於比他更窮苦落魄的人他能充滿仁愛同情,對於有德才的人,他,這個國王能夠卑微真誠的去結識。因此越國的百姓把勾踐所受的恥辱沒有的鄙視而是全部轉化成了凝聚向心力。
勾踐精神裡這種放下,真正的去和臣民融合的君王精神是非常難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