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何騰蛟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南明抗清英雄何騰蛟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有關何騰蛟的生平事蹟,熟悉明朝歷史的人們一定有所耳聞。正史對何騰蛟的描述大抵是“抗清戰績卓著的護國名將”,尤其是他力戰不屈,以死殉國的高風亮節,更令無數史學家欽佩。然而歷史典籍之上,似乎有意何騰蛟他自私狹隘、嫉賢妒能,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種種劣跡隱去,則不知是史書撰寫者對其格外厚愛,還是封建統治階級有著更深層次的政治目的。那麼何騰蛟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何騰蛟壁畫
何騰蛟出身貴州黎平的書香世家,相傳他出生時,鄰人目睹兩尾金色大鯉魚飛進何家,頃刻不見,因而有傳聞說何騰蛟是神魚化身。一個帶著玄幻色彩而生的人,彷彿註定有一番不同尋常的成長經歷,然而何騰蛟卻顯然有些大器晚成,年近三十才考中舉人,後因史可法的舉薦,終於風風光光地出任湖廣巡撫,這才有機會在明朝的政治舞臺上一展抱負。
所以,細究何騰蛟到底是什麼樣的人,首先應當認清的是,他是封建社會的一名政治投機者,他投身仕途,固然有其私心,有著鮮明的階級侷限性,這也就解釋了為何他在後來與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攜手抗清的時候有排除異己、打壓親近農民起義軍之同僚的舉動。
另一方面,何騰蛟一向自恃才高,又很希望得到皇帝的重要,所以儘管名義上打著“聯合抗清”的旗號,暗地裡卻總想突出自己,獨攬湖南一方的行政大權,在亂世中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所以何騰蛟的抗清雖說是愛國行為,卻多多少少透著一種“表演”的成分。
何騰蛟墓
位於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內的何騰蛟墓,是明朝中湘王何騰蛟的長眠之所在。何騰蛟是明朝著名抗清將領,曾與闖王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攜手抵禦滿清勢力,為力保大明王朝的江山做出過傑出貢獻。明朝大勢已去後,何騰蛟兵敗湘潭,絕食七天,堅持不降,而後壯烈殉國,堪稱一代義士。何騰蛟墓便是後人為使英雄得以魂歸故里而建。
何騰蛟劇照
今天儲存完好的何騰蛟墓坐落於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城西的西佛崖一帶,是當地重點文物保護遺蹟,1982年被列為首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悉,這座墓背靠縣城垣,面臨滔滔福祿江水,坐東朝西,周邊青山環繞,綠樹成蔭,風景十分優美。
此外,何騰蛟墓在造型上也十分講究,墓四周皆用條形石塊砌成,層次分明,築壘有數。墓高1.2米,直徑約五米,墓碑上刻有墓主人名號,極具歷史感。
據說解放前,何騰蛟墓後有守墓人住宅,墓前建有祭祠,在面臨福祿江處還有長約八十米的石欄杆一道,以及閣樓一座,規模要比目前大得多。此外,墓地周圍均用石牆封圍,保護工作做得十分到位。
從康熙十五年至光緒七年的二百多年歲月裡,何騰蛟墓歷經多次翻修,目前墓丘及享堂、精舍均儲存完好,可見當地政府及群眾對它的重視。
自20世紀50年代起,墓地周邊原有建築被逐步拆除,但墓丘尚存,直至“文化大革命”期間,何騰蛟墓遭到嚴重破壞,這場厄運過去之後,1980年文物保護單位才重新對它重視和保護起來。
何騰蛟誤國
在中國歷史上,有關明朝重臣何騰蛟誤國的說法由來已久,似乎是個永遠不會停止的爭論話題。
何騰蛟劇照
作為抗清保明,最後以死殉國的明朝將領,何騰蛟曾一度被傳頌為民族英雄,甚至有人將他與史可法並稱為南明王朝最後的“頂樑柱”,然而隨著歷史的迷霧被後代史學家漸漸撥開,許多不為人知的真相也逐漸浮出水面,有關何騰蛟誤國的說法,竟也博得了一部分歷史學家贊同的聲音。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當時身為湖廣大實權人物的何騰蛟是極力主張抗清的,然而作為明朝統治階級的一員,何騰蛟對農民起義軍又懷著深刻的敵意和不信任,在這樣的前提下,他與李自成所部的合作是不可能推心置腹的,簡言之,何騰蛟只是因為自己勢單力孤,無法單獨與強大的清軍抗衡才選擇與農民起義軍合作,實為權宜之計,因此,在合作的過程中,他嫉賢妒能、排除異己,也絲毫不足為怪,比如著眼於民族大義,始終不渝地奉行聯絡農民軍共同抗清政策的堵胤錫,便是何騰蛟排擠的主要物件之一。
有歷史學家指出,明軍在後期的戰鬥中之所以遭遇慘敗,與何騰蛟的自私自利,與友軍貌合神離而導致軍心渙散有直接的關係,因此,雖然他以死殉國保全了軍人的名節,然而因他的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卻無法挽回,後人評論何騰蛟誤國亦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