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大詩人杜甫生平簡介 絕句杜甫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杜甫簡介

杜甫,字子美,河南鞏縣人,自稱少陵野老,被後人尊稱為詩聖,其詩被稱作詩史,對我國古代詩歌的影響深遠,是唐代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李杜”,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 畫像

杜甫出生於北方的名門大士族,家族為京兆杜氏分支的襄陽杜氏,自祖父杜審言起舉家自襄陽遷至鞏縣。杜甫小時候家境優厚,生活寬裕,年幼好學,七歲能成詩文,不過杜甫小時候也十分頑皮,院子裡棗樹熟了的季節,一天可以上樹不知幾回。

杜甫十幾二十歲時好遊歷,四處出遊,24歲時考試落榜,至744年,杜甫遇到李白,兩人一見如故,談詩作文甚是交好,秋末時節二人告別,杜甫結束遊玩回到長安。

杜甫所生活的年代恰逢唐朝由盛至衰的轉折,由於杜甫家學淵博,其早年的作品一方面主要表達了他理想中的生活與抱負,另一方面顯露了他關懷民生與駁斥政治醜惡的思想,逐漸走上了憂國憂民的創作道路。隨著唐玄宗的政治日益腐化,其生活也逐漸陷入困境。

此時杜甫仕途也不順,遭遇科考鬧劇,士子全數落選,無奈之下轉投權貴之門依然無果,困居長安十年,鬱郁不得志。

後來遭遇戰亂,杜甫顛沛流離也始終不忘牽掛國家與百姓憂患。此後,杜甫在官場流離,遭遇了世態炎涼,在此期間他創作了不少佳作。759年,杜甫開始在外漂泊,社會動盪,杜甫對混沌的政治痛心疾首,生活艱苦,此時作品的產量也極大。

此後,杜甫在船上飄蕩,思鄉心切卻因生活艱苦而不能北上,最終於大曆五年冬,死於一艘小船上,享年59歲。

絕句杜甫

杜甫一生留下詩作無數,他在經過了長期的漂流後重返成都草堂時,知道安史之亂已平,心境十分舒暢,面對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忍不住提筆做此佳作《絕句四首》組詩,其中最有名的自然要數第三首:兩個黃鸝鳴翠柳。

兩個黃鸝鳴翠柳

絕句之三《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對大多數人而言並不陌生,我們早早地在小學課本就目睹過這首唐詩佳作的風采了。詩歌的前兩句細緻入微地描繪了風景的美麗,而後兩句則表達詩人在看到吳船時產生的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詩歌的譯文是:兩隻黃鸝鳥在青翠的柳條之間輕快悠揚地歌唱,白鷺排成長隊直直地衝向蔚藍的天際。我呆立在窗邊,能看到遠處西嶺上面常年不化的厚厚積雪,門前停靠著由萬里之外的東吳赴此而來的渡船。

詩歌以極富生機的美麗景象起頭,一開始就給人營造了一種清新暢快的情緒氛圍,在詩歌的前兩聯中,杜甫從不同的角度刻畫了眼前的這幅春景,翠璧的綠色、黃鸝的歌聲、飛天的白鷺,動靜融合,交相輝映,十分傳神。且在前兩聯中,杜甫以“兩”對“一”,以“橫”對“縱”將風景寫得生動活潑,寫出了自在的舒適感,也寫出了自然的開闊。

後面兩句中,詩人在窗前瞭望,因為早春的空氣清新因而能看到遠山的積雪,推遠了意境,最後一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的複雜心境,睹物思情,念起故鄉卻未點破,在希冀與感懷之間顯得意蘊深長。

麗人行 杜甫

《麗人行》是杜甫反應“安史之亂”的社會現實,詩人杜甫透過描寫楊家兄妹春遊的場景,來表達統治者的荒淫腐敗之風。為人稱道的是《麗人行》中杜甫全篇未用諷刺之話但卻通篇表現了諷刺意味,其詩藝術效果甚強。

杜甫《麗人行》插畫

《麗人行》全詩粉三段進行賞析,第一段先是描寫遊行的仕女們的體態之美,“肌理細膩骨肉勻”,和她們所著的服侍之盛,“蹙金孔雀銀麒麟”,以此來引出楊氏姐妹的嬌豔姿色和華麗服飾引人注目。

第二段描寫的是宴會的盛大和豪華,還有他們所得到的非凡對待,世人以此為顧忌,均待之細心且謹慎,唯恐他們不滿。第三段描寫的是楊國忠的跋扈驕橫,杖權弄勢的氣勢無人能止。全篇詩篇所描寫的場景十分宏達且豔麗,詩人的筆觸甚是細膩生動,雖只是描寫麗人遊玩的生活場景,卻很好的傳達出為官者腐敗奢侈的糜爛之風。

詩人杜甫描寫的《麗人行》很好的諷刺統治者的無能和政府的腐敗,當時的外戚奪權已成為統治階層的一種普遍現象,外戚集團便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利益集團,篡權奪勢,奢侈享樂引得眾百姓不滿。最終釀成“安史之亂”。

而杜甫以楊家兄妹的奢靡享樂的情形很好的諷刺了當下的時政,此詩含蓄而又深刻的批判了統治者的腐敗。


 

杜甫的茅草屋

?杜甫年輕時一直心繫國家,曾抱負宏偉,以滿腹才學投奔國家,曾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但是卻落選,而這並沒有打擊到杜甫,在他三十五歲的是因受到號召““通一藝者”到長安參加考試,但由於當時的鬧劇使得當時應試者全部落選,遂杜甫便奔走長安十年,不得重用。

杜甫茅草屋故居

後逢“安史之亂”長安被攻陷,唐玄宗逃往西蜀,唐肅宗即位,杜甫欲前去獻力,遂隻身前往,不料被叛軍截獲,困至長安,後得以逃出長安,被任以左拾遺,後因觸怒唐肅宗被貶。同年年底,杜甫同唐肅宗返京,因群臣鬥爭被外調,杜甫對朝政腐敗深感失望,遂辭官而去。

於是杜甫帶著家眷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後至成都,得好友相助,於公元761年時,杜甫一家得親友相助在成都西郊浣花溪邊上築起一座茅草屋,居住於此,這裡也就是後來著名的杜甫草堂。

好不容易杜甫一家有了可以暫避風雨的茅草屋,不料八月時大風颳大雨下,於是屋漏床溼難以入眠,因此杜甫感慨自己的遭遇,便有了這千古名詩流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在這茅草屋中居住的四年時光中便,創作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詩歌,而這個茅草屋便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

惡搞杜甫

?杜甫為我國唐代的“詩聖”,其所寫詩歌具有深遠的影響力,他在詩歌方面進行創新和發展在文壇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杜甫擁有以才濟世的抱負,卻屢陷窮困之境,而在2012年的時候迎來了杜甫的1300年的壽誕年,也是在這一年掀起“惡搞”杜甫的行為

“杜甫很忙”圖片

當年在微博上興起一組“杜甫很忙”的系列圖片,引得眾人瘋狂轉發,而這個“惡搞行為”也因此引起眾人的討論和思考。這組圖片原圖來自中學語文課本的杜甫插圖,圖片中杜甫時而揮手切西瓜,時而身騎白馬,時而玩cosplay,時而自拍等等行為,對這個“惡搞”行為,眾人持有不同意見。

一方面是認為這純粹是在惡搞,杜甫乃是中國唐代偉大的詩人,其所作的貢獻甚是突出,如今卻被人拿來如此戲弄,造成的影響之壞,認為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破壞,要制止這種行徑。“惡搞”應該分清底線,而刻畫“杜甫很忙”這種行為是無知、淺薄的。

而另一方面則有人認為,這可能只是學生上課無聊所作的惡作劇罷了,沒必要以如此嚴重的“罪行”蓋在他們頭上,認為批判“惡搞”杜甫的人不過是假正經而已。

惡搞不過是一種潮流文化,對杜甫和傳統文化的尊重並不是只體現在誦讀詩歌和傳揚文化,既然能被詩歌等傳統文化打動,又何必在意“惡搞”這樣的行為呢。而且不一定“惡搞”杜甫又會掀起新一輪對杜甫的認知,成為傳統文化復起的契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180 字。

轉載請註明: 現實主義大詩人杜甫生平簡介 絕句杜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