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鑑賞-秋前風雨頓涼

宋詩鑑賞-秋前風雨頓涼

秋期如約不須催,雨腳風聲兩快哉。

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辭老景似潮來。

酒杯觸撥詩情動,書卷招邀病眼開。

明日更涼吾已卜,暮雲渾作亂峰堆。

註釋

1、秋期:指立秋日。

2、不須催:無須催促。

3、雨腳:雨絲。

4、快哉:暗用宋玉《風賦》“快哉此風”意。

5、但得:但願,如是。

6、暑光:暑氣。

7、老景:年邁。

8、觸撥:觸發。

9、書卷:書籍、章卷。

10、招邀:招來,邀至。

11、已卜:已知。卜,預料。

12、暮雲:傍晚天上的雲彩。

13、渾作:渾然、全作。

14、亂峰堆:形容雲彩堆疊狀。

賞析

淳熙五年(1178)六月至淳熙七年(1180),范成大罷居石湖,此詩即作於這一期間。當時詩人已經五十多歲。在經歷了政壇風雲所帶來的人生悲喜劇之後,正以豐富的人生閱歷與人生體悟進入生命的老年階段。

起聯,寫“秋前風雨”。“秋期”句,寫立秋有固定日期,不煩人力去催。不過日期雖有固定,但暑氣卻未必在此時即能消退,秋後熱是常見的,故次句說遇到“雨腳風聲”而有“兩快哉”之感。起句寫季節之常,次句寫遇風雨之快。

次聯,寫喜涼之情,此詩前後三聯筆致均較平,惟此聯最精警。秋前之涼爽,本為人們所盼的,故姜夔《平甫見招不欲往》的“人生難得秋前雨,乞我虛堂自在眠”之句,傳誦人口。但寫喜涼而用“如寇退”作為比喻則極罕見。對句用“似潮來”譬喻老境來勢的迅猛,亦不尋常,不像以潮比愁之為常見。蘇軾《洞仙歌》詞:“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可知迎涼、避老,兩美難兼。詩以“但得”、“不避”四字冠於句首,顯出瞬息間心情的變化,表示寧為前者而犧牲後者,以堅決語氣強調,和他後來所寫《立秋二絕》中的“歲華過半休惆悵,且對西風賀立秋”,用意相近。這一聯,就組織言,是工整的對偶;就氣機言,又是語意貫連的流水對;所以兼有立意新穎、取譬奇特、語言精工、氣機靈活的妙處。

第三聯寫天涼後生活的變化。天氣涼爽了,故覺酒杯可親近,親近酒杯,又收到“觸撥詩情”之效;天熱、眼病,都不利於看書,天氣涼爽了,讀書的興致又起,“病眼”也就受“招邀”而繼續看書。“觸撥”、“招邀”,從物擬人寫來,角度有變化,用詞也新鮮。這聯所寫“頓涼”之效,使上聯所寫之“喜”顯得更有著落,起了以事足情,以綠葉扶紅花的作用。

結聯,預料未來情況。今日之涼,是否一現即退,開頭尚有難卜之意,故有“但得”的假設之詞。這一聯則由於觀察到“暮雲”全作“亂峰堆”,雲氣猶濃,雨自不會驟歇,故能夠肯定“明日更涼”,由當前寫到未來,使“喜”意更深,餘味盎然。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21 字。

轉載請註明: 宋詩鑑賞-秋前風雨頓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