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秦檜
史載,南宋時期的一代奸相秦檜沒有後代,他的兒子秦熺並不是他的親生兒子,而是秦檜的夫人王氏保養的。秦檜有個私生子,叫林一飛,他本來想把這個兒子認祖歸宗,但礙於他夫人的權威,卻始終不敢如願。但是,秦檜可是誅殺岳飛的梟雄,怎麼會如此害怕他的老婆王氏呢?那個王氏又是何許人也?
秦檜的畫像
王氏,在史書上沒有留下姓名。但她是北宋時期著名宰相王珪的孫女,早年就嫁給秦檜。秦檜出生於1090年,李清照出生於1084年,比秦檜大四歲,所以,王珪的女兒王氏應該比李清照小六年以上。而巧合的是,王氏的父親王仲山,還生了另外一個女兒,也是他的第一個女兒,俗話說就是長女,嫁給了李格非。李格非和王仲山的女兒,也就是李格非的王氏,生了一個女兒,便是李清照。關係看上去很複雜,但是總結成一句,李清照基本上就是秦檜的老婆王氏的表姐妹,也就是秦檜的表姐妹。按照年齡推論,一般情況下,李清照是秦檜的表姐沒有錯。
之後李清照改嫁張汝州,但是張汝州並不像她的前夫趙明誠一樣,他動不動就對李清照拳腳相加。李清照覺得很委屈,她向朝廷上告,張汝州的官職是靠行賄得來的。但是張汝州既然是個官,關係網自然不一般。李清照必須面對的是張汝州的那一大批在朝在野當官的朋友。他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只能找官員親戚幫忙。但是她卻一直沒有找到秦檜和她的表姐王氏,她找的親戚是兵部侍郎諅崇禮。所以由此可見,秦檜雖然和李清照沾親帶故,但是他們的關係並不是很親近。
李清照蘇軾
蘇軾和李清照都是宋代著名的詞人,蘇軾擅長豪放派,而李清照擅長婉約派。雖然他們生活於同一時代,但很有可能兩人連面都沒有見過。
李清照的雕像
蘇軾生於1037年1月8日,卒於1101年8月4日,李清照生於1084年,卒於1155年。從生卒年月上看,兩人的年齡有很大的差距,相差了整整47年。所以有交集的可能性很小。他們唯一的聯絡是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他算起來也算是蘇軾的學生。在李清照小的時候,她都是生活在她的家鄉歷城。後來大約在她五六歲的時候,她的父親李格非當了官,就把全家遷到了東京汴梁。之後,李清照基本是在京城長大的。而這個時候,蘇軾則一直都在南方當官,兩人沒有見面的可能。
但是兩人對宋代的詩詞發展都有很大的貢獻。蘇軾在填詞的方面一直在尋求著有所突破,他的詞,並不特別注重格律,不會因為格律而犧牲意境。所以,這也是他填詞一直被人詬病的原因之一。他的詞,一般以豪放風格為主。而李清照的詞,有著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對塑造哀婉的意境尤其擅長。李清照是一個經歷了靖康之變的女詞人,她隨著宋朝王室的南渡,在日後的詩詞中,也表現出了一種憂國憂民的思想。所以她的詞文,分成前後兩個階段,前期主要以離愁別恨為主,後期則較多地表現出她對於國家政事的感慨和感嘆。
蘇軾和李清照,都是宋詞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是當時傑出的大文豪。
李清照行茶令
李清照和趙明誠是一對門當戶對的金童玉女,在那個封建社會,婚姻基本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們能夠理解彼此,是非常難得的事情。志趣相投,還有了共同的精神層次。
李清照古畫像
因為兩個人都喜歡文學作品,古詩典籍,經常互相品評彼此作品。兩個人還做一些小遊戲,也是跟做學問相關,他們樂此不疲。在撰寫《金石錄》的時候,李清照和趙明誠有時候會對一些典故知識等產生不同意見,兩個人的性格又是誰都不服輸,慢慢產生競爭。
趙明誠一想,這樣不行,不利於家庭和諧,也對《金石錄》編纂不利。得想個辦法,於是他在書房裡煮茶,然後兩人對坐,一個人隨口說出一句典籍或者詩句,就讓對方說出出處,甚至精確到第幾頁第幾行。贏的人可以先喝一杯茶,輸的人後喝茶,還要負責泡茶。
這樣一來,兩個人不僅感情增加,而且博聞強識,讓記憶力增強,知識面拓寬。這被後來人稱為“茶令”,和行酒令差之甚遠。李清照對自己的記憶力特別自負,在這過程之中也常常是她贏,有一次她贏了之後得意忘形,哈哈大笑,將茶杯翻到,不僅茶沒喝上,還弄溼了一身衣服。趙明誠覺得她著一些小動作都特別可愛,也許趙明誠並不是比不過李清照,而是他覺得讓自己的妻子開心才是最重要的。“行茶令”有助於啟蒙智學,夫妻兩人二十餘載終於寫出了《金石錄》的曠世鉅作。
李清照作品風格
李清照是歷史上少有的女公卿,被稱為易安居士。無論是事業還是愛情都有著極高的追求。她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事,思考別人思考不到的東西,就承擔了更多的責任。一個有著現代女性人格的封建社會女子,她超越了所在的時空,所以註定被人誤解,揹負著沉重的國仇家恨,人生的磨難讓她的理想國越走越遠。
李清照古畫像
李清照作品中體現的愛國,對時局的評判,追求男女平等。她開創了中國女性作家愛國主義的先河,她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女性除了感情生活的另外一面。宋朝的朱彧說她是當朝婦女之首。現代文學家胡適評價李清照最妙的地方是用白描的手法寫詞,所以他能影響很多人。因此後世也應該推行白話文。北宋時期的文壇主要以小令為主,李清照之後便開啟了慢詞。她不會隨波逐流的用當時的文字風格,而是自創了一番體系。李清照擅長用比喻的手法以寫物明志。喜歡用人們熟知的一些典故,用通俗的語言讓人們理解文意。李清照擅於用語言表現音樂的優美,詞本身就是歌詞的一種,她能從口語中提煉出生動的文學語言,這才最顯示個人功力。用文字和音律把控情感,李清照站在女性的角度,用抒情的手法展現少女的天真和少婦、寡婦的不同狀態,離別相思各有風格。繼承了婉約派的寫作手法又有了自己的創新。
李清照父親
李清照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人物,這也和她家人的影響有關,對她影響最大的就是她的父親。他的父親是李格非,北宋的文學大家,從小天資聰穎,在文學方面有很大的天賦,後來高中進士,做了一名官員,起初的職務是參軍。雖是軍職卻是那種出謀劃策的人物。
李清照塑像
後來調任到其地方作教授,當時的宋朝有兼職其他官職的先例,當地官員看他清貧給他一個閒置官職讓他兼任,李格非謝絕了,為人很是高風亮節、兩袖清風。他依舊清貧卻專心著述,漸漸的文以著世,後來文章被蘇軾所賞識,著有《洛陽園名記》。
後來朝廷設立一個就像如今的圖書館一樣的機構,當然裡邊都是珍藏。當時的宰相命令李格非去擔任,然而李格非拒絕了,違背了宰相的命令,被迫離開了朝廷。在返鄉的路上碰到了行騙的道士,李格非識破了道術,給當地的百姓解除了一個危害,李格非返鄉不久後,朝廷再次提招,讓李格非擔任禮部外員郎等官職。
此時的李清照已經長大了。在父親的薰陶下,對於文學也表現出了極高的興趣,不過緊隨著由於李格非參與了黨籍案而被罷官,從此家道中落,一蹶不起。
被罷官之後,李格非一心專研東晉的文章,自己也領悟了其中的很高的造詣內涵,最終在六十一歲的時候正寢。而李清照也在這個時候成為一顆耀眼的明星並迸發。
李清照三瘦
李清照留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名詞佳作。其中,“三瘦名句”是李清照三首代表詞作,分別出自於《鳳凰臺上憶吹簫》、《如夢令》和《醉花陰》。《鳳凰臺上憶吹簫》有句內容為“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如夢令》中有一句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醉花陰》中寫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醉花陰
這三首詞中都有一個“瘦”字,所以後人將三句膾炙人口的名句稱為“三瘦”。
《鳳凰臺上憶吹簫》和《如夢令》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醉花陰》是李清照後期的代表作。就從曲調來說,《鳳凰臺上憶吹簫》和《醉花陰》偏沉悶、哀愁,而《如夢令》的詞風比較清麗明快,體現了詞人悠閒舒適的生活。《鳳凰臺上憶吹簫》是李清照創作於青州,這首詞表達了李清照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當時,李清照和趙明誠生活在青州,期間,趙明誠受到朝廷外派,需要到別的地方任職。李清照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能和丈夫見面。詞中用“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訴說自己因思念丈夫而日益憔悴地情形。《如夢令》中詞人用“紅肥綠瘦”四字,歌頌了自己對大自然和生活的喜愛之情,曲風明快,體現了早期李清照悠閒舒適的生活寫照。《醉花陰》是李清照後期詞曲經典作品,這首詞寫於趙明誠去世之後。透過“人比黃花瘦”來反映出自己愁苦的心態,將思念家人,思念丈夫之情展現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