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秦桧 李清照苏轼

新闻阁历史事件纵览古今历史,综合重大历史事件,畅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为人知的趣味野史。

李清照 秦桧

史载,南宋时期的一代奸相秦桧没有后代,他的儿子秦熺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而是秦桧的夫人王氏保养的。秦桧有个私生子,叫林一飞,他本来想把这个儿子认祖归宗,但碍于他夫人的权威,却始终不敢如愿。但是,秦桧可是诛杀岳飞的枭雄,怎么会如此害怕他的老婆王氏呢?那个王氏又是何许人也?

秦桧的画像

王氏,在史书上没有留下姓名。但她是北宋时期著名宰相王珪的孙女,早年就嫁给秦桧。秦桧出生于1090年,李清照出生于1084年,比秦桧大四岁,所以,王珪的女儿王氏应该比李清照小六年以上。而巧合的是,王氏的父亲王仲山,还生了另外一个女儿,也是他的第一个女儿,俗话说就是长女,嫁给了李格非。李格非和王仲山的女儿,也就是李格非的王氏,生了一个女儿,便是李清照。关系看上去很复杂,但是总结成一句,李清照基本上就是秦桧的老婆王氏的表姐妹,也就是秦桧的表姐妹。按照年龄推论,一般情况下,李清照是秦桧的表姐没有错。

之后李清照改嫁张汝州,但是张汝州并不像她的前夫赵明诚一样,他动不动就对李清照拳脚相加。李清照觉得很委屈,她向朝廷上告,张汝州的官职是靠行贿得来的。但是张汝州既然是个官,关系网自然不一般。李清照必须面对的是张汝州的那一大批在朝在野当官的朋友。他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只能找官员亲戚帮忙。但是她却一直没有找到秦桧和她的表姐王氏,她找的亲戚是兵部侍郎諅崇礼。所以由此可见,秦桧虽然和李清照沾亲带故,但是他们的关系并不是很亲近。

李清照苏轼

苏轼和李清照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人,苏轼擅长豪放派,而李清照擅长婉约派。虽然他们生活于同一时代,但很有可能两人连面都没有见过。

李清照的雕像

苏轼生于1037年1月8日,卒于1101年8月4日,李清照生于1084年,卒于1155年。从生卒年月上看,两人的年龄有很大的差距,相差了整整47年。所以有交集的可能性很小。他们唯一的联系是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他算起来也算是苏轼的学生。在李清照小的时候,她都是生活在她的家乡历城。后来大约在她五六岁的时候,她的父亲李格非当了官,就把全家迁到了东京汴梁。之后,李清照基本是在京城长大的。而这个时候,苏轼则一直都在南方当官,两人没有见面的可能。

但是两人对宋代的诗词发展都有很大的贡献。苏轼在填词的方面一直在寻求着有所突破,他的词,并不特别注重格律,不会因为格律而牺牲意境。所以,这也是他填词一直被人诟病的原因之一。他的词,一般以豪放风格为主。而李清照的词,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对塑造哀婉的意境尤其擅长。李清照是一个经历了靖康之变的女词人,她随着宋朝王室的南渡,在日后的诗词中,也表现出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所以她的词文,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主要以离愁别恨为主,后期则较多地表现出她对于国家政事的感慨和感叹。

苏轼和李清照,都是宋词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是当时杰出的大文豪。

李清照行茶令

李清照和赵明诚是一对门当户对的金童玉女,在那个封建社会,婚姻基本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能够理解彼此,是非常难得的事情。志趣相投,还有了共同的精神层次。

李清照古画像

因为两个人都喜欢文学作品,古诗典籍,经常互相品评彼此作品。两个人还做一些小游戏,也是跟做学问相关,他们乐此不疲。在撰写《金石录》的时候,李清照和赵明诚有时候会对一些典故知识等产生不同意见,两个人的性格又是谁都不服输,慢慢产生竞争。

赵明诚一想,这样不行,不利于家庭和谐,也对《金石录》编纂不利。得想个办法,于是他在书房里煮茶,然后两人对坐,一个人随口说出一句典籍或者诗句,就让对方说出出处,甚至精确到第几页第几行。赢的人可以先喝一杯茶,输的人后喝茶,还要负责泡茶。

这样一来,两个人不仅感情增加,而且博闻强识,让记忆力增强,知识面拓宽。这被后来人称为“茶令”,和行酒令差之甚远。李清照对自己的记忆力特别自负,在这过程之中也常常是她赢,有一次她赢了之后得意忘形,哈哈大笑,将茶杯翻到,不仅茶没喝上,还弄湿了一身衣服。赵明诚觉得她着一些小动作都特别可爱,也许赵明诚并不是比不过李清照,而是他觉得让自己的妻子开心才是最重要的。“行茶令”有助于启蒙智学,夫妻两人二十余载终于写出了《金石录》的旷世巨作。


 

李清照作品风格

李清照是历史上少有的女公卿,被称为易安居士。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都有着极高的追求。她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思考别人思考不到的东西,就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一个有着现代女性人格的封建社会女子,她超越了所在的时空,所以注定被人误解,背负着沉重的国仇家恨,人生的磨难让她的理想国越走越远。

李清照古画像

李清照作品中体现的爱国,对时局的评判,追求男女平等。她开创了中国女性作家爱国主义的先河,她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性除了感情生活的另外一面。宋朝的朱彧说她是当朝妇女之首。现代文学家胡适评价李清照最妙的地方是用白描的手法写词,所以他能影响很多人。因此后世也应该推行白话文。北宋时期的文坛主要以小令为主,李清照之后便开启了慢词。她不会随波逐流的用当时的文字风格,而是自创了一番体系。李清照擅长用比喻的手法以写物明志。喜欢用人们熟知的一些典故,用通俗的语言让人们理解文意。李清照擅于用语言表现音乐的优美,词本身就是歌词的一种,她能从口语中提炼出生动的文学语言,这才最显示个人功力。用文字和音律把控情感,李清照站在女性的角度,用抒情的手法展现少女的天真和少妇、寡妇的不同状态,离别相思各有风格。继承了婉约派的写作手法又有了自己的创新。

李清照父亲

李清照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也和她家人的影响有关,对她影响最大的就是她的父亲。他的父亲是李格非,北宋的文学大家,从小天资聪颖,在文学方面有很大的天赋,后来高中进士,做了一名官员,起初的职务是参军。虽是军职却是那种出谋划策的人物。

李清照塑像

后来调任到其地方作教授,当时的宋朝有兼职其他官职的先例,当地官员看他清贫给他一个闲置官职让他兼任,李格非谢绝了,为人很是高风亮节、两袖清风。他依旧清贫却专心著述,渐渐的文以著世,后来文章被苏轼所赏识,著有《洛阳园名记》。

后来朝廷设立一个就像如今的图书馆一样的机构,当然里边都是珍藏。当时的宰相命令李格非去担任,然而李格非拒绝了,违背了宰相的命令,被迫离开了朝廷。在返乡的路上碰到了行骗的道士,李格非识破了道术,给当地的百姓解除了一个危害,李格非返乡不久后,朝廷再次提招,让李格非担任礼部外员郎等官职。

此时的李清照已经长大了。在父亲的熏陶下,对于文学也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不过紧随着由于李格非参与了党籍案而被罢官,从此家道中落,一蹶不起。

被罢官之后,李格非一心专研东晋的文章,自己也领悟了其中的很高的造诣内涵,最终在六十一岁的时候正寝。而李清照也在这个时候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并迸发。

李清照三瘦

李清照留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词佳作。其中,“三瘦名句”是李清照三首代表词作,分别出自于《凤凰台上忆吹箫》、《如梦令》和《醉花阴》。《凤凰台上忆吹箫》有句内容为“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如梦令》中有一句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中写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这三首词中都有一个“瘦”字,所以后人将三句脍炙人口的名句称为“三瘦”。

《凤凰台上忆吹箫》和《如梦令》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醉花阴》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就从曲调来说,《凤凰台上忆吹箫》和《醉花阴》偏沉闷、哀愁,而《如梦令》的词风比较清丽明快,体现了词人悠闲舒适的生活。《凤凰台上忆吹箫》是李清照创作于青州,这首词表达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当时,李清照和赵明诚生活在青州,期间,赵明诚受到朝廷外派,需要到别的地方任职。李清照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和丈夫见面。词中用“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诉说自己因思念丈夫而日益憔悴地情形。《如梦令》中词人用“红肥绿瘦”四字,歌颂了自己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喜爱之情,曲风明快,体现了早期李清照悠闲舒适的生活写照。《醉花阴》是李清照后期词曲经典作品,这首词写于赵明诚去世之后。通过“人比黄花瘦”来反映出自己愁苦的心态,将思念家人,思念丈夫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614 字。

转载请注明: 李清照秦桧 李清照苏轼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