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將蘇元春被慈禧關入大牢,他弟弟說因為慈禧看上他了
清光緒九年,法國眼看歐美強國瓜分清朝,個個撈得盆滿缽滿,一時間急火攻心,也想擠進來分一杯羹。法國另闢蹊徑,他們選擇了從清朝的藩屬國越南下手,想把越南搶佔為自己的勢力範圍,然後以此為跳板,逐漸蠶食清朝領土。越南無力抵禦法國入侵,急忙向宗主國清朝求援。
清朝當時剛剛經歷洋務運動洗禮,大量世界一流的槍炮裝備普及到軍隊中,兵強馬壯士氣高昂,完全具備同西方強國掰腕子的實力,於是被西方列強欺負苦了的慈禧,終於鼓起勇氣硬氣了一回,決定真刀真槍同法國打一仗,也藉機檢驗一下清朝軍隊的戰鬥力。
光緒十一年三月,中法戰爭的關鍵一戰:鎮南關之戰,在廣西與越南交界處開打。清朝方面是老將馮子材等一批將帥,沉著應戰,排程有方,最終大獲全勝,殺得法軍屍橫遍野,“斃匪千餘, 斬首數百”,“?並奪獲槍炮輜重不計其數”,創造了晚清時期對外戰爭絕無僅有的一次大勝仗,大大鼓舞了國人抗擊外國侵略的鬥志,也沉重打擊了西方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後世提起這一次大戰,一般只記住了那位老當益壯的老將馮子材,其實清朝方面參加這一戰的將領眾多,馮子材僅僅是其中之一,他在這一仗中的身份是“幫辦廣西關外軍務”,還有一位功勳卓著之武將,卻被人們忽略。他就是時任廣西提督的蘇元春。
因此嚴格意義上來說,蘇元春才是這次戰役官方認可的主要指揮者,而且蘇元春在戰鬥中的表現也絲毫不遜色於馮子材。蘇元春靠此次戰績博得慈禧信任,此後獨當一面,鎮守廣西並主持中越邊境軍務,長達將近二十年,被清廷視為南疆長城一代名將。
但到了光緒二十八年,58歲的蘇元春卻大禍臨頭。在慈禧授意下,為清朝奮戰半生的蘇元春被撤職罷免,關入大牢,原因眾說紛紜,至今成謎。第一種說法是:蘇元春早年得罪過清朝大臣岑春煊,岑春煊得到慈禧寵信後一步登天,當上了兩廣總督,成了蘇元春頂頭上司,故意羅織罪名對蘇進行挾私報復。
第二種說法是蘇元春貪墨軍餉。蘇元春擔任廣西提督期間,經手的軍餉出現鉅額虧空,歷年累計多達白銀12萬兩。有人說,這些銀子被蘇元春中飽私囊歸為己有,也有人說,蘇元春並未貪墨,僅僅是挪用,他把這筆銀子用來建造廣西邊境的長牆關城和防禦工事,自己分文未取。
第三種說法則更為離奇。這種說法出自清朝貴州鎮遠鎮總兵蘇元瑞。蘇元瑞是蘇元春的親弟弟,兩人是骨肉同胞,幾乎同時參軍,並肩作戰參加了很多戰事,鎮南關之戰中,也有蘇元瑞的身影,而且表現相當勇猛,立下戰功,戰後就被授予貴州威寧鎮總兵、記名提督,此後又調任貴州鎮遠鎮總兵。
蘇元瑞混跡清廷多年,熟知很多所謂“內幕”。蘇元瑞退休後曾跟人說過,蘇元春之所以出事,是因為曾被慈禧看上,而他又予以拒絕。光緒二十五年,蘇元春曾經進京陛見,先後朝拜了光緒和慈禧。蘇元春長相魁梧高大,英氣逼人,當時雖然年過五旬依舊不減當年。慈禧一眼看上了他,對他頗有好感,曾經在言語中“暗示”蘇元春,嚇得蘇元春磕頭不止,連說“微臣不敢望”,結果慈禧惱羞成怒,懷恨在心,才會下手報復。這種說法在當時流行一時,“久居京者自知之”。
按常理而言,慈禧和蘇元春當時都已經年邁,一個六十多歲,一個五十多歲,且身份懸殊,不大可能來一段“黃昏戀”。但蘇元瑞又是當事人的親弟弟,不大可能拿著家兄的不幸經歷編造野史,真相如何有待於後世進一步發掘研究。
參考資料:《清史稿》《蘇元春蒙冤下獄的幕前幕後》《方家園雜詠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