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鋤禾日當午)的李紳是個什麼樣的人?

大家好,我們的文山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小時候語文課本有(憫農)這篇文章,還要求我們背誦下來。一直都覺得寫文章這個人肯定懂得珍惜糧食。後來才知道作者李紳過得是非常奢侈。他後來都經歷了什麼呢?
李紳772—856年,他是唐朝著名詩人,官居宰相,和白居易是同年出生同年逝世,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與白居易、元稹他們都有不錯的交情。李紳自幼好學,27歲中進士,皇帝見他學識淵博,授予翰林學士。
寫(鋤禾日當午)的李紳是個什麼樣的人?
有一年夏天,李紳回故鄉亳州探親,剛好遇到同榜進士李逢吉。兩個人一起登上城東觀稼臺,二人遙望遠方,心潮起伏。李逢吉心中無限感概,隨即作了一首詩。最後兩句是:“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遷任如登臺。”他的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臺這樣快就好了。李紳從當時的反應來看,沒有想那麼多升官發財的事情。倒是看到田野裡的農夫,還在炙熱的太陽下辛苦勞動,心裡油然生起憐憫之心。隨口吟道:
寫(鋤禾日當午)的李紳是個什麼樣的人?
憫農詩 鋤禾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連說:“好,好!這首作得太好了!我們都要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啊!”
李紳也是感概萬千,接著又說道: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寫(鋤禾日當午)的李紳是個什麼樣的人?
這下李逢吉聽了,你李紳這話就是在詆譭朝廷。李逢吉多了個心眼,趁著這次機會可以向朝廷告狀。兩人回去後,李逢吉對李紳說:“我覺得你的兩篇文章寫得很好,能不能把兩首詩你寫下來送給我?”李紳說:“那是隨口說的小詩,讓你見笑了。如果要我寫詩,不如我再寫一首送給你。”李逢吉只好說:“可以可以。”於是,李紳又提筆寫下一首:
壟上扶犁兒,手種腹長飢。
窗下織梭女,手織身無衣。
我願燕趙姝,化為嫫女姿。
一笑不值錢,自然家國肥。
李逢吉看這篇文章,心中竊喜,這篇文章比剛才那這首詩指責朝廷更具體。李逢吉辭別李紳後,很快就回到京城。李逢吉想把李紳的詩當做他升官的墊腳石。於是他回到朝中,迫不及待向皇上說:“啟稟萬歲,今有翰林院學士李紳,對朝廷不滿,居然寫詩發洩私憤。”武宗皇帝大吃一驚,忙問:“你可有證據?”李逢吉連忙將李紳詩奉上。
武宗皇帝召李紳上殿,拿出那首詩來。李紳說道:“我回鄉看到農民勞動很辛苦,隨即就寫下來了,絕對沒有對朝廷不敬,還希望皇上體察!”武宗說:“我久居高堂,都忘了民間疾苦,都是我的過錯啊!還好你寫這篇文章提醒了我。我封你為尚書右僕射(相當於宰相),以便共商國事,治國安民。”李紳謝過皇上。武宗又說:“這事還多虧李逢吉舉薦。”此後,李紳則對李逢吉感激不盡。
寫(鋤禾日當午)的李紳是個什麼樣的人?
李逢吉知道朝廷不僅沒有處罰李紳,而且還給李紳升了官,心裡有些擔驚受怕。不曾想李紳卻登門向他表示謝意。李逢吉更是矇在鼓裡,只好哼之哈之。不久,李逢吉被降職調任為雲南觀察使。這時他才感到自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真的是讓他哭笑不得。
只是後來李紳發跡之後,為人處世都變了,生活非常奢侈。他喜歡吃雞舌頭,一餐飯就要殺掉一百多隻雞隻取舌頭。對人也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以前經常到一個叫李元將的人家中作客,每次見到李元將都稱呼“叔叔”。現在李元將因為要巴結他,主動降低輩分,稱自己為“弟”、為“侄”,李紳都不滿意,直到李元將稱自己為“孫子”,李紳才勉強接受。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52 字。

轉載請註明: 寫(鋤禾日當午)的李紳是個什麼樣的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