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最初夢想是做畫家,卻被藝術學院拒之門外,結果悲劇了!
如果德國打贏二戰,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希特勒的野心太大了!如果打贏二戰,希特夢的夢想會成為現實:夭折的日耳曼尼亞計劃!希特勒最初的夢想是做畫家,卻被藝術學院拒之門外,結果悲劇了!
1/曾想做個藝術家在成為法西斯戰爭狂人之前,希特勒也有過普通人的平凡夢想,他的最初理想很現實,那就是成為一名令人尊敬的藝術家。
希特勒的出身並不高貴,他的父親阿洛伊斯·希特勒只是奧匈帝國一個海關的小職員。希特勒是阿洛伊斯·希特勒在第3次婚姻中所生的第3個孩子,年幼隨父親加入天主教成為信徒。希特勒6歲時,58歲的父親58歲從海關退休。在其後的4年中,他在林茨附近的許多村莊裡搬來搬去,直到12歲時,希特勒已經搬了7個地方,換了5所學校。希特勒在蘭巴赫附近的本篤派修道院學習了兩年,他參加了唱詩班,選擇了唱歌課。
跟據他自己的記載,他夢想將來當個牧師。而父親卻想讓他成為一個公職人物,所以, 1900年時,父親破費將他被送到林茨上中學,希望他能慢慢步入仕途。但這卻是希特勒最不想做的事。他與父親發生爭執,這次衝突的結果是希特勒在學校裡就不再好好唸書。希特勒在林茨中學在還沒有得到應有證書時,不得不轉學到距林茨相當遠的希泰爾州立中學,他在那裡呆了不久,沒有畢業就離開了。
經過這番波折,希特勒的牧師破滅了,他在心中又萌生了一個新夢想,那就是成為一個畫家,即使成不了畫家,就是做一個建築設計師,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希特勒對於繪畫有著天然地愛好,且有一定的繪畫天賦。19歲那年,希特勒的父親因病去世,沒有了家人約束的希特勒,懷抱畫家夢前往維也納,報考他心目中的藝術聖殿——維也納藝術學院,他接連報考了兩次,兩次都被拒絕,因為他沒有中學畢業證。
儘管如此,希特勒仍然留在維也納。他沒有職業或就職目標,在用完他繼承的遺產和起初領到的孤兒補助金之後,就依靠當臨時工和畫風景明信片餬口。因為被生活拋棄,他的內心可能更多的是荒蕪與落寞,所以他的繪畫經常以廢棄的建築或與世隔絕的小鎮為主題。
2009年4月,希特勒的一組水彩畫在英國拉德洛市進行公開拍賣,拍價合計達到97672英鎊,其中被認為是希特勒最早的自畫像的作品更是賣出了近1萬英鎊的高價。這批畫作大多是希特勒當年為報考維也納藝術學院創作的。這些畫作包括裸體、人物肖像、靜物以及建築景觀等。
後來,希特勒固執地認為他是被一名猶太人教授拒絕。可以說,希特勒的反猶主義最初就是在時期產生的。失去了藝術的追求目標後,希特勒憑藉自己優秀的演說才華,政治才華投身當時已經搖搖欲墜的德國政府中,使德國迅速重新崛起,為他發起戰爭創造了條件。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維也納藝術學院的拒絕造就了這樣一個戰爭狂人的未來。
可以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暴發改變了希特勒。1914年8月,希特勒加入德軍,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希特勒於1919年9月,加入德國工人黨(納粹黨)並擔任主席團委員。魏瑪共和國時期,1921年1月1日政府按照凡爾賽條約的規定建立德國防衛軍。1921年7月,成為德國工人黨元首,享有指揮一切的權力。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發動啤酒館暴動失敗,1933年上臺成為元首。
成為德國元首以後的希特勒,大權在握,他年輕時想成為建築師的夢想又一次甦醒,這次,他要完成一次大製作,那就是改造首都柏林。希特勒認為,當時的柏林與建設太過落後,有必要透過重新規劃和建設讓柏林超過巴黎、倫敦和華盛頓,告訴世界列強一個新的德國已經崛起!而這個新的規劃則有一個宏偉的名字——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亞!而這項牽涉面極廣的改造計劃,就是著名的“日耳曼尼亞”計劃!
二戰爆發後,希特勒在歐洲戰場所向披靡,被勝利衝昏頭腦的他打算在征服世界後將當時的德國首都柏林建設成“世界之都”,並將後者命名為“日耳曼尼亞”。這個野心勃勃的計劃,是由希特勒御用建築師阿爾伯特·施佩爾設計的。比希特勒年輕16歲的阿爾貝特·施佩爾,曾是希特勒的忠實粉絲。
施佩爾的出身比希特勒要高貴,其父當地頗為走紅的建築師。施佩爾中學畢業後,決定學習建築,今後成為他父親那樣的建築師。其後,他先後進入卡爾斯魯赫高等專科學校和柏林—夏洛騰堡高等專科學校,1928年畢業,成為學校最年輕的助教。1931年1月,施佩爾在聽了希特勒的一次演說後,就堅定地成為希特勒的擁護者,並立即申請加入納粹。
施佩爾加入納粹後,曾擔任聯絡柏林市區的網點的信使,因為他有一輛小車。1932年,施佩爾由於主持裝修了戈培爾的官邸和制定了納粹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場設計而引起希特勒的注意,成為希特勒的私人建築師。此後,凡是希特勒要去的地方,施佩爾都是首席裝飾師。
施佩爾和希特勒在建築設計理念上,有著不謀而合地一致,兩人都讚賞以大為標準,使建築物在體積方面戰勝歷史上傑出的建築物,以此來恢復德國人的自豪感,體現納粹的時代精神。1937年1月,施佩爾被希特勒授予國務秘書級振興德國首都總監頭銜,成為繼希特勒、戈林和鮑爾曼之後的第四個上薩爾茨堡人。
在希特勒與阿爾伯特·施佩爾的計劃中,“日耳曼尼亞”的南北交通幹線叫做“光輝大街”,這條大街長8公里、寬120米。大街兩旁將建有劇院、商店以及納粹德國所有各部的辦公大樓,包括一座新的參謀總部大樓、一座陸軍元帥紀念堂、一座新的國會大廈。
大街中央將建造一座新的德國“凱旋門”,高度是法國凱旋門的兩倍,達100米。也許是巴黎的協和廣場激發了希特勒和施佩爾的靈感,他們打算在“光輝大街”的中部修建一個能容納百萬觀眾的阿道夫·希特勒廣場。此外,希特勒和施佩爾還設計了一座龐大的銅質圓頂大廈作為大會堂。該建築以羅馬萬神殿為模型,高達400多米,能容納15萬人,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會堂。
施佩爾還為第三帝國總理府——“元首宮”制訂了建築計劃,造價高達7.5億英鎊。元首宮原計劃建在今天已是德國總理府的地塊,佔地面積比傳說中的尼祿王金殿至少大一倍,僅走廊就長達500米,書房面積更達900平方米。而現任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辦公室只有142平方米。為了實現這些規劃,施佩爾制訂了一項為期10年的建造方案。該專案的基礎工程於1940年7月破土動工,圓頂大廈計劃於1950年4月19日,即希特勒61歲生日的前一天全部竣工。
施佩爾搞的柏林城市模型設計,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火車站,長170米、高117米、進深119米的凱旋門,能容15萬人的圓頂大會堂,能容40萬人的運動場,有1.5萬個床位的大賓館以及各類巨型建築。他的設計,經常使希特勒激動不已,並把完成這一規劃當成他活著的惟一願望。希特勒還經常帶領他的親信來參觀,向客人做詳細講解。而施佩爾的父親看過模型後,只是聳聳肩說:“你們完全瘋了。”事實證明,施佩爾的父親是清醒的,他們確實瘋了,所以,計劃還沒徹底實施,就遭遇了毀滅性打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由於盟軍的空襲和蘇軍的進攻,柏林市區及郊區的150多座電氣、軍火、通訊裝置和軸承工廠被摧毀,1萬多人被炸死,150萬人無家可歸。柏林市區90%的建築被摧毀。1945年4月,蘇軍調集2.2萬門大炮以及10個集團軍,對柏林發起總攻,並最終將紅旗插上了勃蘭登堡門和國會大廈,希特勒自殺身亡。5月8日,納粹德國正式投降。5月23日,施佩爾被捕。一年之後,施佩爾在紐倫堡法庭接受了審判。希特勒打造“世界之都”的妄想也隨著第三帝國的土崩瓦解而化為泡影。
日耳曼尼亞計劃當中,最重要的建築就是—“大禮堂”。根據希特勒的想法,“大禮堂”將是新柏林最重要的標誌性建築。“大禮堂”佔地為315米×315米,建成後高度可達290米,如果建成將20世紀最大的拱頂式建築。“大禮堂”的四方形基礎建築高74米,然後在離地高度98米處建設一個直徑250米的拱頂,拱頂上方為一個塔式天窗。天窗塔頂部計安裝一個被月桂環環繞、抓著萬字徽的巨型鷹徽。
內堂入口對面將建設一面50米高、28米寬的呈弧內嵌式幕牆,幕牆前方立著一根14米高的大理石柱,柱頂安裝一個鍍金的鷹徽。而大禮堂的內堂可容納15萬至18萬人,將作為大德意志帝國重要的活動和大型會議舉辦地,和美國白宮一樣成為德國的政治標誌。
但是實際上,計劃為柏林規劃的其他建築幾乎都沒有建造過,因為德國人修建計劃的前提是戰爭勝利。不過,南北交通幹線的“光輝大街”,在戰時就開始改造了,為了將車輛將被轉移到一條地下公路的工程,這條公路的隧道結構部分已經建成,其中包括拓寬夏洛滕堡路(今天的六月十七大街),至今仍然存在。
作為“日耳曼尼亞”計劃的執行者,施佩爾獲得希特勒的特別重用:1942年初,施佩爾被任命為第三帝國軍備部長,同時負責所有的航道、河流和土壤改良以及所有的發電廠,主管軍需工作。1942年夏,希特勒任命施佩爾和米爾希空軍元帥暫時擔任運輸總監,解決戰時運輸問題。
希特勒自殺前幾天,施佩爾冒著蘇軍的炮火,飛抵被圍困的柏林,和希特勒做了最後告別。5月13日,施佩爾在英佔區被捕。紐倫堡審判中,施佩爾因違反人道罪和戰爭罪被判處20年監禁。在獄中,他寫了一本回憶錄——《第三帝國內幕》,提供了不少有關希特勒和他的親信鮮為人知的內幕材料。1966年10月1日,施佩爾被從施潘道監獄釋放。1981年在倫敦因中風而死,享年76歲。
希特勒的“日耳曼尼亞”計劃雖然以流產而告終,但是,“日耳曼尼亞”的設計卻影響了許多後來人,“日耳曼尼亞”的形象,在藝術作品當中經常出現,比如美劇《高堡奇人》中的日耳曼尼亞和FPS遊戲“重返德軍總部新秩序”中的日耳曼尼亞,都是依照希特勒的“日耳曼尼亞”計劃打造的。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