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為什麼自由令我恐懼?

  最近“中年危機”這個詞好像被大家頻繁的提起。來給大家介紹這樣一部電影--《將來的事》,它是法國新銳女導演米婭·漢森 - 洛夫的作品,由著名演員伊莎貝爾·於佩爾主演,講述了一所中學的哲學教師娜塔莉的故事,她努力在家庭和工作之間尋找平衡,但接二連三的事讓她的中年生活陷入危機。該片榮獲柏林電影節銀熊獎。

  她的生活,就是按照

  設定好的角色平穩開展

  娜塔莉(伊莎貝爾·於佩爾 飾)是巴黎一所中學的哲學老師,像絕大部分女人進入中年之後一樣,她的生活被家庭和工作滿滿當當地佔據著。

知乎日報:為什麼自由令我恐懼?

  她的丈夫是同校的哲學老師。結婚這麼多年了,娜塔莉早已習慣平淡的夫妻生活,兩人聊天內容不外乎你今天講了什麼課、學生聽不聽話之類的生活瑣碎。

知乎日報:為什麼自由令我恐懼?

  和這個年紀的大多數人一樣,娜塔莉上有老,下有小。娜塔莉的父親去世了,母親獨自居住,精神狀態不穩定,沒什麼安全感,時常打電話給娜塔莉,用各種理由讓女兒到自己身邊來。母親想搬過去和她一起住,但丈夫很不情願,娜塔莉也沒辦法,只能多抽點時間看看她。

知乎日報:為什麼自由令我恐懼?

  娜塔莉有一雙兒女,也已經搬出去住了,一家人難得聚餐時,娜塔莉和丈夫還聊著過去的政治話題,兒女根本不感興趣。他們沒有像父母一樣從事哲學方面的工作,還覺得娜塔莉對自己的得意門生比對親生兒女更加熱情。兒子自嘲說,自己比不上媽媽的學生,沒有成為她理想中的樣子。

知乎日報:為什麼自由令我恐懼?

  娜塔莉花費很大精力在工作上,她在課上組織學生討論各類高深問題,努力培養他們的思辨能力。有時外出旅遊,她也不忘記抽空認真批改作業。

知乎日報:為什麼自由令我恐懼?

  作為老師,培養出優秀的學生是最自豪的事。法比安就是娜塔莉很滿意的高徒。他曾對人生感到迷茫,無所事事浪費時光,是娜塔莉的督促和鼓勵讓他找回生活的動力,跨入了哲學領域。現在,法比安常去學校看望恩師,和娜塔莉聊聊近況,討論一些哲學話題。

知乎日報:為什麼自由令我恐懼?

  放眼中學生哲學這一學科領域,娜塔莉也是非常優秀的,她負責一家出版社的中學教材的編寫。這套教材在業內評價很高,然而整體設計古典樸素,銷量並不出色。出版社希望將教材變得更活潑、更暢銷,但娜塔莉覺得這是在迎合庸俗的品味,嚴厲地拒絕花哨的改版。

知乎日報:為什麼自由令我恐懼?

  娜塔莉的生活中規中矩,看起來十分美滿;她的經濟狀況不錯,職業在社會上也受到尊重。她照料著生活瑣事,也抽空在上下班的路上讀讀書。一切令她疲憊,但好像又很充實。

  她的生活,似乎就是社會對一箇中年女性的角色設定。作為妻子,娜塔莉和丈夫保持著穩定的關係和日常溝通;作為女兒,她在生活和情感上都照顧著母親;作為母親,即便和兒女有些疏遠,她依然時不時地組織全家團聚;作為老師,她引導學生去思考,熱愛著自己的工作。

  這些角色已經填滿了她的時間和精力,她自然而然而平靜地生活著,並沒有什麼契機,令她能夠像思考哲學一樣思考自己的人生。

  然而習以為常的穩定生活,

  可能一夜間被顛覆

  然而,一些事情接二連三地出現,讓娜塔莉逐漸陷入慌亂。她的母親的精神狀態更加惡化,會在娜塔莉上課的時候一直給她打電話,當女兒一直不接時,母親便開始給消防局打電話。娜塔莉不得不撇下學生趕往現場,被消防員訓斥一通。

  由於她的精力不夠應對母親這種狀況,娜塔莉只能將母親孤零零地送往養老院。

知乎日報:為什麼自由令我恐懼?

  在婚姻方面,丈夫有外遇的事被兒女發現了。他們希望父親不要繼續隱瞞下去,儘快做出選擇。丈夫只好向娜塔莉坦白,最後選擇了從家中搬出去。

知乎日報:為什麼自由令我恐懼?

知乎日報:為什麼自由令我恐懼?

  娜塔莉沒任何挽留的意思,簡單詢問後,說自己太愚蠢,決定離婚,儘管娜塔莉覺得,在這個年紀離婚其實很尷尬,自己已經毫無價值,遭人嫌棄。學生法比安鼓勵她再找一個人共同生活,但她也自怨自艾地說,“我可沒這種慧根。”

知乎日報:為什麼自由令我恐懼?

  不僅如此,法比安要和朋友一起搬到鄉下去,因為在那裡可以有更充足的時間進行寫作。但這樣一來,娜塔莉便少了一個可以經常交流的人。雖然她口頭上沒有說什麼,但心裡其實很失落。

知乎日報:為什麼自由令我恐懼?

  娜塔莉是一個哲學老師,她安慰自己讀過這麼多哲理,她肯定能處理好自己的生活,至少不會像普通人那麼手足無措。她想,自己的人生並非完全失敗吧,至少還有事業和研究。

知乎日報:為什麼自由令我恐懼?

  然而,知識和哲理似乎不能拯救世俗的生活。娜塔莉難以適應生活的變化。她獨自在冷冷清清的大房子裡,心裡也空空蕩蕩的。她晚上到影院看電影,結果被陌生男人盯上,被一路尾隨和糾纏,讓娜塔莉十分慌張。

知乎日報:為什麼自由令我恐懼?

  更糟的事又發生了,母親在養老院不吃不喝,精神萎靡,身體狀態也很差。一天,母親不小心跌倒就去世了。娜塔莉的生活變得更空。

  緊接著,娜塔莉在工作上也遇到了大麻煩。因為她拒絕了出版社對自己那套中學教材進行改版,出版社為了銷售業績,決定放棄這套教材,並重新組建了新的編輯團隊。

知乎日報:為什麼自由令我恐懼?

  似乎就是一夜間,娜塔莉看起來穩定又充實的人生就完全崩塌了。她失去了母親,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學生,甚至連自豪的事業都失去了。

  那些曾經撐起了她生活的角色全部瓦解。她不再是女兒,不再是妻子,得意的學生也走了。失去了這些角色定義,她不再知道自己是誰。在母親葬禮上,娜塔莉朗讀帕斯卡爾《思想錄》的一段話,來表達內心的感受:不知我是誰,也不知該怎麼做。我既不理解我的處境,也不明白我的責任。

知乎日報:為什麼自由令我恐懼?

  我們中的很多人,也是依靠著角色的指令碼生活著的。因為社會對那些角色的期待,我們不必苦思自己究竟該做什麼。儘管我們很多人都會抱怨這其中種種的束縛,但其實角色還是帶給我們很大的安全感。我們中也並沒有多少人思考過如果僅僅作為一個人,自己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宣稱自己渴望自由很簡單,

  真正被賦予自由卻令人恐懼

  母親去世後,她的貓留了下來,娜塔莉對貓過敏,兒女也不願意養,她想到了搬去鄉下的學生法比安,便去看看他,順便問他是否願意收養自己的貓。法比安到車站迎接老師,一路上他都跟隨車裡的民謠開心地唱歌、這自由隨性的狀態讓娜塔莉感到羨慕,想起了自己年輕的時候。

  多年來,她一直跟著丈夫聽相同的唱片,但自己明明根本不喜歡。現在,孩子搬出去了,和丈夫離婚了,母親去世了,娜塔莉覺得自己重新變得自由,她說自由很棒。但事實上,她的話中難掩一種自嘲。

知乎日報:為什麼自由令我恐懼?

  我們都希望自己能自由,覺得自由之後人生或許會充滿精彩。但實際上,自由不是這麼簡單的,自由也意味著風險,真正面對自由反而讓人恐懼。這就像娜塔莉對待母親留下的黑貓的態度。到了農場後,貓從籠子出來潛入森林,娜塔莉很擔心,害怕這隻被人類養慣了的貓能否在大自然的環境中安然無恙。

知乎日報:為什麼自由令我恐懼?

  法比安說,要相信動物的本能,貓餓了就會回來。但娜塔莉仍舊時不時在樹林邊叫喚黑貓。娜塔莉自己,也就像這樣一隻被生活馴養慣了的黑貓。她習慣了過去有條不紊的生活,即便現在意識到自己自由了,對新生活仍然是膽怯的,仍舊懷念曾經按部就班的安全感。

  在鄉下的時候,娜塔莉看到法比安的書架上放著哲學家齊澤克的書。齊澤克的思想非常龐雜,還積極參與各類社會活動,娜塔莉對這位哲學家報以輕蔑的態度,認為他不是一位大師。

知乎日報:為什麼自由令我恐懼?

  法比安爭辯幾句話後,說出了對恩師的生活的真實看法。他覺得娜塔莉不注重行動和思想的統一,她的所作所為只是為了一種角色扮演。比如,她參加抗議,只是滿足對知識分子這一身份的要求,卻從來不敢有實際的行動,因為她害怕行動會損害到當前的穩定生活。

知乎日報:為什麼自由令我恐懼?

  法比安這段直接但命中要害的話讓娜塔莉很不舒服,她只能狡辯幾句,挽回一點面子。

  其實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我們在社交媒體上針對各種新聞表達態度,也僅僅是表達一下態度而已,不敢去付諸於行動。我們痛恨霧霾汙染,在朋友圈發照片抱怨,但沒幾個人真的離開了。我們看到某地發生了災難,紛紛表達祈福祝願,但並沒有捐助什麼,只是向別人展現自己關注苦難的姿態,感動一下自己。

  娜塔莉被學生的這席話刺激到了,她決定第二天就離開,連貓也一起帶走。但這句話不得不讓她反思自己。對自由的渴望,可能必須鼓起勇氣落實到行動中。

  娜塔莉在課上給學生講述盧梭時提到:“希望比擁有更容易令人滿足,快樂存在之前才是真正快樂的。”我們一旦擁有什麼東西,就容易對它產生厭倦。我們最快樂的時候往往是渴望著某個事物、卻還沒有得到的時候。

  娜塔莉開始努力將自己的思想和行動統一起來。她將家裡的地毯換了新的,燙染了頭髮,再次到鄉下看望法比安,修復師生關係,將母親的貓留給他收養。

  她也不願再被過去束縛。在聖誕節,她對負心的丈夫毫不挽留,和兒女一起開心地過節。她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外孫,唱著溫柔的歌,她自己就像這幼小的孩子一樣,擁有著無盡的人生希望。一年後,她終於接納了從過去脫身而出的自己。

知乎日報:為什麼自由令我恐懼?

  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自己嚮往那種狀態:可以不用工作,去過一種無拘無束的生活。但我們很少意識到,社會角色固然使我們被迫揹負了很多責任,卻也推動著生活,給予我們一種根本的、存在主義的安全感。它們為我們制定了諸多的人生內容,不斷完成它們而不用做出選擇,對大多數人來說其實反而是更容易的狀態。而當一種重新選擇生活的自由降臨的時候,我們反而會感到恐慌。

  我們感到恐慌,是因為一種不知所措。我們其實不知道,沒有了那些角色指令碼之後,我該如何度過這漫長的一生?

  到最後,你所有的社會角色都無法成為你生活的根基,也無法成為你做出選擇的依據。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將來的事》,法語原名是 L'avenir,這個詞不是指“將來那些可預測或安排的事”,而是指“完全無從預知的將來的一切”,就像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不可捉摸的命運。也許,我們都需要在命運逼迫我們不得不面對之前,就好好考慮一下我們真正是誰。那才會是我們安全感唯一的、可靠的來源。

  以上。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164 字。

轉載請註明: 知乎日報:為什麼自由令我恐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