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草書
唐代在國力、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發展都是空前繁榮的。開國後的幾任皇帝都勤政愛民,大力發展生產,減輕百姓負擔,這讓唐朝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空前強大的封建帝國,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時代,更是出現了“開元盛世”的局面,而此時文化藝術的交流和融合趨勢更是曠古空前。書法也就成了當時最為普及和鼎盛的藝術,草書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被人大膽革新,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張旭。
張旭草書《心經》
張旭深諳草書藝術精髓,後來的顏真卿等人的書法藝術就是由他傳授的。剛開始的時候,張旭從一個公主和一個挑夫相爭過路的情景中領悟到了草書的意境,又從一位大娘舞劍的姿態中領悟到了草書的神韻。張旭十分好酒,也練得一手好草書筆法,故被時人稱之為“張顛”。他的草書雄渾放縱,“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勾勒出了唐代文化藝術的張狂神態。
張旭草書筆法上的境界很高,被世人譽贊為“草聖”。他在創作的時候專心致志,神態痴迷,旁若無人,看得出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對創作的嚴謹心態。後人只要談到草書,必會提及到張旭此人。若論及唐代書法,可能有人對懷素、顏真卿等人的態度意見各有褒貶,但惟獨對張旭只有誇嘆和褒讚。
張旭草書作品有《冠軍帖》、《終年貼》、《肚痛貼》、《古詩四帖》、《草書心經》等,留於後世的有《古詩四帖》、《肚痛帖》等作品。後人欣賞他的遺作時,莫不稱讚其作品中表現出的雄渾的藝術神韻和創作熱情,讓人歎為觀止。
張旭是哪個朝代的
自晉代以後,唐代在書法藝術的發展歷史上出現了另一個高峰。唐代建國以來,政治和經濟的發展空前強大,文化藝術的交流也更加廣泛,使得書法藝術也更加受人歡迎,也出現了很多影響深遠的書法家。張旭也正是從唐代開始出現,並最終成為了一代書法藝術名家。
張旭像
張旭生於唐代開元、天寶年間,此時正是唐代空前繁榮的盛唐時期,這一時期的經濟文化發展已經有了新的變化和方向。各家的書法風格已經真正擺脫了王家派系的綁縛,形成了他們自己獨有的筆法風格,他們在篆書、行書、草書、楷書等方面的成就極為之高,讓後世書法家都有借鑑和瞻仰。就連唐皇帝也是書法名家,唐玄宗李隆基通曉騎射,善於書法,他的行書和隸書筆法等成就也是相當的高,傳世的作品也有很多,如碑刻《紀泰山銘》等。
草書在唐代的發展極為鼎盛,以張旭和懷素等為首的草書書法家將草書的發展推上了一個巔峰。唐代統領天下共約有二百九十年的時間,而張旭正是生活在唐代中期,有著良好的政治經濟環境和文化交流環境,使得他有著絕佳的環境進行書法創作和藝術交流。張旭生於唐代的吳郡,也就是現如今的中國江蘇省蘇州市。他年輕時曾做過縣尉,當時他寫的文字已經被人們所稱讚,就連告狀的老人也都稱讚他的字寫得其妙珍貴,可以加封珍藏起來。所以後來他就越加勤奮練習,筆法精進,功力倍長。後來他還升官做到了長史。
張旭的草書作品在唐代被奉為至寶,所有人都希望得到他的一紙筆墨珍藏起來,可見他的草書筆法的高深境界,他也因此被人稱為“草聖”。
張旭代表作
張旭,唐開元年間人,年輕時曾做過官,後來仕途失意,便整日沉浸在酒海和書法藝術的海洋中,常常醉酒後瘋狂揮寫草書作品,是唐代草書筆法的集大成者,被人尊稱為“草聖”。那麼這位草聖張旭代表作有哪些呢?
張旭像
張旭將書法藝術特別是草書藝術發展和抬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開創了氣勢博大、意境恢宏的草書筆法。雖然張旭生前書法作品很多,但是傳世真跡卻沒有留下太多,主要是因為時代變遷,年代久遠,很多真跡都在改朝換代河歷史更迭的炮火中湮沒了。如今我們所能見到的、可供人們瞻仰的作品意境寥寥無幾,比較著名的遺作有《古詩四帖》、《肚痛帖》等。
《古詩四帖》在明代和清代都被宮廷收藏著,現在這幅作品被遼寧博物館收藏。千百年來,多少人都對這幅作品的作者耿耿於懷,有人認為它是謝靈運所作,也有人認為它是北宋時期才有的作品,後來一位叫楊仁凱的鑑藏家在期刊上發表文章,主張此幅作品乃是張旭的大作,後來便一直沿用此說法,所以現在人們普遍認為這是張旭的遺作,這也成了張旭代表作之一。
張旭的另一個遺作便是《肚痛帖》,該作品的真跡已經下落不明,此帖是在北宋時期由人摹刻在刻石上的,刻石高約四十釐米,寬約三十四釐米,現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館裡。全帖僅有三十個字,寫的內容大概是張旭肚痛之時為自己診斷而寫作的。雖然只有寥寥數字,但是卻看得出張旭在寫作時的狂放狀態和意境,也表現出張旭在創作時的無拘無束的藝術狀態。
張旭代表作僅存於世的雖然很少,但是我們從其僅存的作品中還是能看到張旭在創作時的熱情和豪邁的氣度,同時也能看到他在草書筆法領域的功夫和追求。
張旭字帖
張旭在草書書法藝術上的功力十分深厚,以其豪放不羈的筆法和慷慨狂蕩的性情,成就了草書藝術風格的獨特典範。“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這是唐代詩人杜甫對張旭的概括,短短二十一個字,把張旭活生生的擺在了我們面前,讓世人為之傾倒,為之讚歎。因此張旭字帖也十分受書法愛好者歡迎。
張旭《肚痛帖》
張旭的書法首先是繼承了前人的書法藝術,然後又在此基礎上發展成他個人獨特的風格,他的草書藝術不是一朝一夕、一日一夜所形成的,而是在常年練習楷書書法的根基之上、加之自己特有的靈感和藝術創作的基礎之上練就而成的,他的書法作品不僅表現著他的書法藝術,更包含了他全部的個人情感和情懷,看了讓人內心澎湃、為之讚歎。張旭因為其超高的草書書法成就和藝術情懷,被世人稱之為“草聖”。
張旭字帖裡,最為著名的就是《肚痛帖》和《古詩四帖》,此兩帖書法作品現今仍有收藏儲存。《肚痛帖》是一幅單刻帖,沒有落款,上邊總共有六行字,共計為三十個字,從其筆跡點法上看屬於一氣呵成,字型連貫,飄逸頓挫。刻帖上說到:“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為計,非臨床。”可以看得出此帖像是表現張旭肚痛之時為自己診斷的文字。開始時幾個字寫得還算是比較規正,到了後面則越寫越快,越來越癲狂,可以看得出草書的創作情境和張狂氣勢。《古詩四帖》裡邊內容總共是四首詩賦,首先是庾信的《道士步虛詞》,然後便是謝靈運的《王子晉贊》和《巖下見一老翁四五少年贊》。這幅貼是一幅狂草作品,其狂放氣勢和筆法風格算得上是張旭字帖中的一件重要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