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囚徒留下一首詩,卻流傳至今,揭開武則天最大的一宮廷秘密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駕崩,臨死之前任命長孫無忌為輔政大臣, 將皇位傳給皇太子李治,教導長孫無忌要好生輔佐新君,李治有一個皇后王氏,王氏身處名門,家中世代為官,受到家族風氣的薰陶,王皇后知書達理,溫婉寬容,本應該成為母儀天下的典範,然而命運讓她遇到了武則天,她的一生髮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武則天的故事大家都聽過,能夠在男人掌權的社會中做到九五之尊,本身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女人,武則天的膽略與野心尋常男子都無法相比,武則天以昭儀身份入宮,在皇后面前還是一個不入流的小人物,不過她這樣的人不會屈居於人下,第一個目標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后,後宮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一番爾虞吾詐、勾心鬥角的爭鬥之後,王皇后香消玉殞,武則天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皇后夢。

眾所周知李治雖是皇帝,卻行事軟弱,武則天做了皇后以後,經常在李治身邊指指點點干預朝政,聰明的武則天知道,自己最大的敵人並不是皇帝,還是那些恪守人倫禮法的大臣和皇子們。

唐代囚徒留下一首詩,卻流傳至今,揭開武則天最大的一宮廷秘密

千百年來,皇位都是皇太子繼承,若是如此武則天最多也就是個垂簾聽政的太后,這顯然滿足不了她的野心,武則天就是要在男權主導的社會中過一把皇帝癮,還要是堂堂正正,青史留名的女皇帝。

為此武則天開始著手清算皇子,李治共有八個兒子,有四個是武則天親生,不是己出的皇子中有的早逝,有的被武則天誣告貶謫,甚至誣陷皇子謀反,被皇帝賜死,四個皇子無一倖免,到了這時候武則天已經被權勢矇蔽了雙眼,為了登上那個位置,武則天竟不顧親情,對自己的親兒子下手。

唐代囚徒留下一首詩,卻流傳至今,揭開武則天最大的一宮廷秘密

顯慶元年,武后長子李弘被封為太子,同樣受封的還有上文提到過的李賢,李賢獲封揚州大都督,李賢樣貌出眾、聚舉止文雅有皇族風範,李治很喜歡這個兒子,公元675年,太子李弘被武則天毒死,暴斃而亡,皇權接班人又空了出來,李賢被封太子,同年高宗任命李賢監國,處理朝廷大小政務,李賢主政期間十分勤奮,愛撫百姓,輕減刑罰,朝堂上下都讚揚李賢,很多人都認定了李賢將來一定能接任皇位,因此都給李賢說好話。

唐代囚徒留下一首詩,卻流傳至今,揭開武則天最大的一宮廷秘密

不過李賢卻與武后關係緊張,當時有個親近武后的術士明崇儼曾對皇帝與武后說“太子不堪承繼,英王(武后第三子)貌類太宗\'\',又言\'\'相王(武后幼子)相最貴”,說是李賢不能委以重任,武后幼子有貴人之相,後宮又有傳聞說李賢不是武后所生,而是韓國夫人的兒子,傳言愈演愈烈,李賢內心恐慌,感到不安。

679年,朝臣明崇儼被殺,久久沒有抓到兇手,武后因此懷疑是李賢所為,之後不久有人誣陷在太子宮內搜出上百副盔甲,武后斷定太子謀反,高宗向來疼愛李賢,不忍心下手,武后卻說心懷謀逆必須大義滅親,李賢因此被貶為庶人幽禁宮裡,與太子交好的眾多大臣都被髮配邊疆,這還不算結束,幽禁數年之後李賢被貶流放巴州,臨走之時竟然連一件棉衣都沒有。

淪為階下囚的李賢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於是寫下了上文提到的悽慘詩句,短短30多個字道盡人間苦楚,暗諷武則天為了權勢不惜殘害親生骨肉,果不其然,李賢到了流放之地後,被武后心腹威逼自盡。

唐代囚徒留下一首詩,卻流傳至今,揭開武則天最大的一宮廷秘密

唐高宗死後,李顯繼位,沒多久被武后廢黜,武后開始獨攬朝政,神龍初年恢復李賢爵位,追封諡號“章懷”,“章懷”太子的身世十分悽慘,兩個弟弟都做過皇帝,妹妹還是權勢滔天的太平公主,生在這樣的家庭中,註定了李賢悽慘的身世。

李賢才華橫溢,在諸多皇子中頗有才學,二十多歲時就統領百官批註《後漢書》,同樣身為太子,李賢三次監國,受到高宗與眾多朝臣的一致讚譽,很多人都認定了李賢是帝國的接班人,然而在母親武后面前,任何阻擋自己掌權的人都必須死,即便這個人是自己的兒子。

唐代囚徒留下一首詩,卻流傳至今,揭開武則天最大的一宮廷秘密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尚可,四摘抱蔓歸”,這首詩出自唐朝皇子李賢之手,誰都沒想到這成了他的絕唱。這一句詩,也道盡了生於帝王之家的悲哀,同時也揭露了武則天最大的秘密——讓後人看看一個女人狠起來,究竟能到什麼程度?如果跟呂雉相比,武則天肯定更勝一籌,虎毒不食子,呂雉起碼不會掐死自己的女兒。

千百年過去了,關於李賢的死一直沒有定論,不過在兩唐書中都暗示是武后誣陷含冤至死,不過也有的人認為是宰相奪權至死,無論如何,李賢的死與權勢之爭脫離不了關係,為了那個高高在上的皇位,父子相殘,兄弟反目,這樣的事不只發生在唐朝,歷朝歷代都有血淋淋的現實,想來這也是封建統治社會的現實所在。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28 字。

轉載請註明: 唐代囚徒留下一首詩,卻流傳至今,揭開武則天最大的一宮廷秘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