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子貢是怎樣的人 子貢的故事有哪些?
端木子貢是怎樣的人
端木子貢原名端木賜生於公元前520年,是當時春秋戰國時期衛國人,後來成為當時衛國和魯國的首相。還是儒學家孔子的得意門生,孔子弟子十哲之一,被孔子稱為瑚璉之器美稱。
端木子貢圖
子貢自小聰明伶俐,家境殷實。父親是商人,在其二十多歲時候開始繼承父業學道經商。在其虛歲二十六那年巧遇孔子並拜孔子為師。拜師以後端木子貢未留在孔子身前,而是周遊列國進行遊說講學。端木子貢非常尊師重道,孔子死後他在其靈前守夜三天,守墓三年。孔子死後不久端木子貢成為魯國和衛國首相,他從老師那學來的各種官場生存伎倆發揮的淋淋盡致,不久就取得了大王的信賴,他利用自己官居高位,不斷的周遊列國遊說,做生意,把生意做的風生水起。成為當時孔子弟子之中的首富。端木子貢在治國當中也別具一格,對外他主張和平外交政策,透過對話解決爭端,反對武力解決問題。對內他講究說教,對犯罪之人進行說教使其深刻檢討悔過自新。
端木子貢因病於公元前456年病逝,享年64歲,葬在現如今的河南省鶴壁市西北方向的浚縣,當時的墓地位於浚縣縣城東南張莊村,墳前是浚縣人民政府豎立的大青石墓碑,上面刻有“先賢端木子貢墓”,顯示出家鄉人民對這位儒家弟子的愛戴之情。端木子貢一生經歷豐富,尊師重道,誠善盡孝。後人對他評價極高,他在推動歷史的程序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子貢的語言藝術怎麼的
子貢,姓端木,名賜,字子貢,是春秋時期衛國人,也是當時有名的富商。同時,他也是一個才華橫溢,能言善辯的人,他在與孔子及其弟子的相處中,均展現了他非凡的語言藝術。
子貢畫
第一,子貢對孔子的崇拜已經達到了一個境界。他在描述孔子時,古今中外所有恭維孔子的文章和好話,都被他講完了!在他和陳子禽,叔孫武叔等的對話中,他對孔子的崇拜就更加表現的淋漓盡致,不得不說,他把恭維孔子的話,變成了一種藝術。
第二,子貢懂得委婉含蓄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一次子貢同弟子想了解孔子的想法,子貢就以委婉的比較得出了孔子的想法,除了聰明,他的委婉也是一種藝術。
第三,子貢在溝通時總是先了解對方的心意再進行溝通。這樣既避免了錯解和爭吵的情況,也能很好的解決問題,這在溝通時也是一門藝術。子貢以這種語言藝術贏得了許多好評,也讓別人樂於和他談話。
第四,子貢,能言善道,又善於批評。在辯論時,他總能找到駁倒對方的觀點,連孔子也對他的聰明讚賞有加。子貢批評人時,有理有據,不輕不重,恰到好處。把能言善道和批評都處理的極好的人,也唯有他了!
最後,子貢是謙虛的。在說話中,謙虛也是一種難得的藝術,子貢在面對同僚的恭維和讚賞時,總能謙虛對待,總是把孔子放在第一,在他心中,連自己也不能超越孔子,縱使他自己也很優秀。
子貢的故事有哪些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對待商業一直都是處於打壓狀態,所以,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不會富有,也不會與商業扯上關係。但是,子貢卻是與眾不同的,他是學者,也是富有的商人。
子貢圖
子貢是個十分聰慧的人,他在經商方面很有天分,善於透過對市場的前期進行思考,分析,從而對未來的商業行情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和預測。而且他做事十分果斷,善於抓住機會,利用機會來賺取屬於自己的錢財和資源。例如,有一次,他就抓住了棉漲價的機會,賺了很多錢。所以,他能夠在沒有官位的情況下變成有錢人。
子貢一生謙虛謹慎,當孔子把他和顏回放在一起比較時,他直接就說不敢和顏回進行比較,說自己只能做到舉一反一,不夠聰慧;除此之外,子貢軍事頭腦較好,一生軍事成績突出,這從他周旋於各國之間,就各國家的戰爭策略進行評論和提出意見方面就可以看出來。
子貢一生愛好學習。他是孔子門下的優秀學生之一,他經常會和孔子討論問題,雖然經常會被孔子反駁,但是,他依然很熱忠於和孔子的討論。子貢十分尊重孔子,別人問他孔子是從什麼地方學習的,他說,老師可以從任何地方學習到知識,而且就連別人覺得不好的方面,老師都可以學習到好的東西。總之,在子貢的眼中,孔子是真正具有智慧的人,他可以發現別人難以發現或者是不會發現的事物。這就是子貢的故事。
子貢問為仁講了什麼東西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上之仁者。”其意思是:子貢問該如何提高道德修養,孔子說,木匠要做好工事,必然要先使工器鋒利,住在一個國家,需要與士者的賢者以及士人中的仁者交往。
子貢圖
從淺層看,提高道德修養和木匠做工是沒多少關係的,可是往深層次想,木匠要做好工事,得有好的工器,同樣地,君子要提高道德修養,就得和道德修養高的人交往。這就是子貢問為仁這句話中兩個事物之間深層次的聯絡了。
其實,孟母三遷的故事也證明了子貢問為仁的這句話的道理,為了孟子的教育,孟母幾次遷家,不讓他跟隨外界而荒廢學業,最後選擇了學習氣氛濃厚的地方安家,所以,要想做好事,你得有好工器,而要做好君子,你得有像君子一樣的朋友在身邊。
古時類似於子貢問為仁這樣的話很多,都是關於交往的,只不過有些複雜,如上面論語中的這句,但也有比較淺顯易懂的。如宋朝歐陽修:君子與君子以同道而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這話有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味道,但也從側面反應了和思想道德高的人交往,那麼你也會是道德高的人。還有西晉的付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劉禹錫在《陋室銘》中的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顏回的“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都同樣的闡述了子貢問為仁的這句關於交往的話。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是什麼意思
子貢問,如果有人既能給老百姓謀取利益,又能幫助所有的人,這算是仁人嗎?如果放在當今社會,這豈止是仁人,可以稱之為上帝,菩薩,能夠解救世人。
子貢與孔子
現在有一些被稱為父母官的人卻不做為人父母的事情,在百姓心裡地方官員就是天,可是這個天卻不能給百姓們帶來更多的福利。現在有很多人見到馬路上摔倒的老人不敢上前扶一把,難道只是大家都冷眼旁觀,覺得事不關己嗎?現在有多少人看到歹徒行惡時能夠奮勇向前,見義勇為呢?這一個個案例告訴我們,現在社會,博施於民者不多,博施於民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不是所有的官員都不為百姓做事,只是一部分官員的行為讓百姓寒心了;並不是所有人都不想去扶路邊上跌倒的老人,只是碰瓷事件太多了,大家都不敢上前了;不是所有人都不想見義勇為了,而是很多人不能團結起來一致對外了。這是現在的現狀,這也是子貢所說的博施於民的困難所在。
當想起中國傳統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時,我們就想到了中國著名大思想家子貢提出了“如有博施於民”的仁的思想。可是,這仁義道德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又有多少人心裡想的和實際行動相輔相成呢,只希望大家不要忘記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文化,也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做仁字記心頭,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子貢問曰是指什麼
孔子的弟子子貢經常會被提到,發生在孔子每一位弟子身上都有許多的故事,當然子貢也不例外,子貢非常愛學習,對待學術的態度也非常認真,有不懂的問題就會去問清楚,所以經常會有子貢問曰。
子貢畫像
比如著名的子貢問曰中就有子貢問孔子為什麼給孔文子一個文的稱號,孔子告訴他因為孔文子聰明勤奮還非常好學,即使是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詢問也不覺得羞恥,所以給他一個文的諡號。子此章主要表現貢對待不懂問題的好奇心好虛心求教的態度,這則文章是孔子在教給子貢對待學問的態度要不恥下問,要多多向身邊比自己學問高的人學習。
比如還有子貢問曰中出現子貢問孔子怎麼才可以叫做士,孔子告訴他自己做事情的時候內心要知道羞恥,去國外當使者的時候能夠完成君主交給的任務可以叫做士。子貢又問,次一等的呢,孔子說家族中的人認為他孝順父母,鄰里百姓認為他尊敬兄長。子貢又問道,那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說,說道做到做事情堅持到底,不分青紅棗還固執己見那是小人所為,但是也可以說成是再次一等計程車了。子貢問那現在的執政者,你是怎麼看待的呢,孔子嘆氣說,這些心胸狹窄的人怎麼能算得上呢?
子貢問曰的文章還有許多,可以多看一些多學習一些古代然如何處理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