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郭子儀如何單騎退敵 郭子儀心胸坦蕩不設圍牆

由 烏雅竹雨 釋出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代宗曾握著郭子儀的手說“吾之家國,由卿再造”。郭子儀在唐朝中期平定了安史之亂,沒想到在晚年還要披甲上陣,為國家散發著餘熱。他是國家遇到危難、衰敗時,能帶領國家興亡的領袖,他的一生都以國事為重。

郭子儀單騎退敵

安史之亂後,唐朝中央沒有力量、政治腐敗,不少節度使擁兵自重。其中有個叫僕固懷恩的,就曾唆使吐蕃和回訖聯合對唐朝進犯。回訖和吐蕃的軍隊所向披靡,一直打到了長安的北面,當時的朝廷十分恐慌,魚朝恩甚至勸代宗再次出逃。可是因為面子問題,代宗不好意思再逃跑,任命郭子儀擊退叛軍。

當時的郭子儀年近古稀,手上沒有兵馬,但他得知因為僕固懷恩的暴斃,吐蕃和回訖正在鬧內訌。郭子儀想著自己之前與回訖的官員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想著與回訖官員見上一面,說服他們不戰而合。郭子儀的這個想法遭到了兒子們的反對,他們十分擔心郭子儀的處境,郭子儀卻認為自己是以理服人,挑選了幾百精兵就往回訖的軍營去。

原來回訖受到僕固懷恩的欺騙,以為代宗和郭子儀都已經死了,這才沒有遵守盟約來到了唐朝。郭子儀瞭解了事情的原委後,趁機向回訖提出聯合大唐擊敗吐蕃的想法,遭到了回訖的回應。後郭子儀和回訖訂立了和約。吐蕃聽到這個訊息,連夜逃走。郭子儀不費一兵一卒,化解了這場本是贏面不大的戰亂。

郭子儀簡介

郭子儀被人稱為郭令公,世人多以汾陽王代替其原名。天寶年間參加武舉進入官場,安史之亂成就了郭子儀的豐功偉績。郭子儀為唐守衛近三十年,是中興名將。郭氏家族興旺,子孫眾多,郭子儀被稱為“五福老人”。

郭子儀畫像

郭子儀從安史之亂為國奔赴戰場開始,在靈武擁立肅宗,到收復二京、嚇退吐蕃,成為唐朝轉危為安的中流砥柱。安史之亂後,不少節度使擁兵自重。僕固懷恩唆使吐蕃和回訖聯合對唐朝進犯。當時的郭子儀年近古稀,手上沒有兵馬,卻挑選了幾百精兵就往回訖的軍營去。最終說服回訖與唐朝聯合攻打吐蕃。

郭子儀的情商頗高,他以真誠打動皇帝,推心置腹感動同僚。他從不得罪小人。郭子儀在敘述祖墳被挖的整件事中,完全沒有涉及到朝中官員,為了不起內訌,郭子儀犧牲了很多。郭子儀向李光弼表明自己沒有私心,勉勵李光弼忠君愛國,兩人合作無間。郭子儀在家時常要求下人不要關門,誰都可以自己進去,這是郭子儀不設圍牆以退為進的安身方法。有次盧杞前來拜訪,郭子儀立馬遣散了所有女眷,自己穿上了朝服,很恭敬地等待著盧杞的到來。因為郭子儀懂得看人,非常有遠見。

郭子儀一生子孫眾多,孫子有好幾十,郭府算上郭子儀家人和奴僕,共計三千多人,長子郭曜廉潔謹慎,三子郭晞善於騎射。六子郭曖與昇平公主“醉打金枝”的事情在民間廣為流傳,他們的長女日後成為了郭太后。

郭子儀封為“汾陽郡王”。逝世時,墓葬在肅宗建陵中作為陪葬,榮寵一生。

郭子儀以國事為重

武則天在執政時期提出“忘戰必危”,興起尚武精神,武舉應運而生。郭子儀就是在那時候透過武藝和軍事理論的選拔成為了一名地方軍官。唐玄宗時期,郭子儀升為朔方軍節度使。安史之亂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如果沒有這場戰亂,郭子儀這個英雄不會這麼快出現。

郭子儀以國事為重

安史之亂爆發後,安祿山勢如破竹挺近洛陽。當時有很多官員跟著變節投降,不少武將趁機向唐玄宗提要求,非得玄宗滿足要求後才上戰場。身為朔方軍節度使的郭子儀被寄予厚望,沒想到他二話不說奔赴戰場。為了國家,郭子儀勇擔重任。郭子儀分析了整個戰爭形式,派兵直搗敵人老巢,扼住了咽喉之地。史思明回到大本營進行防守,不料節節敗退,差點被活捉。唐軍的氣焰高漲了起來,收復失地的信心開始建立。

正面戰場的失利造成潼關失守。唐玄宗帶著楊貴妃來到了馬嵬坡,肅宗卻與父親分道揚鑣在寧夏為王。當時的肅宗身邊只有一些文臣,他急需郭子儀的人馬前來護衛。當時的郭子儀佔領了河北井陘關這戰略要地,為了肅宗的安危,郭子儀犧牲個人甚至軍隊的勝利,派人迎接肅宗,自己也立馬趕到寧夏。郭子儀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讓唐朝能夠存留。

在郭子儀打下潼關後,收復河東郡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郭子儀為了與郡中的原唐朝官員聯絡,親自潛入河東策反,後非常順利的收復了河東,解決了側面威脅。郭子儀為了國家,不顧個人安危。一切的一切,都說明郭子儀以國事為重。


 

郭子儀初與李光弼

《郭子儀初與李光弼》選自《資治通鑑》。郭子儀和李光弼同是安思順副將的時候,兩人關係疏遠、互不交流,後郭子儀取代安思順的職位,李光弼求郭子儀要殺只殺他一人,不要禍及妻兒。郭子儀向李光弼表明自己沒有私心,勉勵李光弼忠君愛國,兩人合作無間。

李光弼像

李光弼是李楷洛之子,自幼嚴肅,治軍極嚴。王忠嗣任朔方節度使的時候對李光弼青眼有加,認為之後肯定是李光弼接自己的班。安思順成為節度使,李光弼與郭子儀同為節度副使,兩人有點競爭關係,關係不是很好。李光弼的軍事、戰功比郭子儀的更出色一些,但是郭子儀的為人處事優於李光弼。當郭子儀繼任朔方節度使時,李光弼擔心報復,求郭子儀網開一面。郭子儀不但不利用職權打壓李光弼,還把李光弼推薦給皇帝,為國效力。這可以看出郭子儀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同時他也推心置腹,感動同僚。

之後兩人攜手與叛軍作戰,安史之亂中兩人功不可沒。儘管都是“中興名將”,兩人的性格卻相差很多。郭子儀為人寬厚,很少得罪人。李光弼的個性讓人望而生畏,難以相處。李光弼為了治軍,將崔眾斬首,威震三軍。兩人作為武官,都遭到了皇帝的猜忌。但郭子儀能夠用真誠打動皇帝,儘量不得罪小人,李光弼卻與小人硬碰硬。最後,一個功高蓋主而主不疑,一個遭受猜忌,鬱鬱而終。

喚聲親翁郭子儀

《喚聲親翁郭子儀》是豫劇《打金枝》中的一個選段。那時昇平公主與郭曖起了爭執,郭曖動手打了昇平公主,駙馬打公主的事情在之前從來沒有發生過。昇平公主受了委屈,進宮向代宗告狀。郭子儀綁了郭曖來到宮中謝罪。代宗唱出了這一選段,表明夫妻倆吵架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長們不需要過多幹涉。

喚聲親翁郭子儀選段

代宗喚了郭子儀一聲“親翁”,稱不應該為了夫妻倆吵架的氣話讓郭曖白白送了命。郭曖年紀還不大,是個孩子,遇事難免考慮不完全,兩個人吵架也是常有的事情。俗話說的好,清官難斷家務事,你一個長輩何必去管他們少年夫妻的事情?不要說你代替我想處罰郭曖,你們想處罰他我還不依呢。現在看著郭曖跪在金鑾殿中,之前肯定遭到了你不少的打罵。讓我來給我的女婿加官進爵吧,賜你官位再上三級。我把代表天子的寶劍賜給你,你能管理滿朝文武。既然汾陽王仗著是你父親欺壓了你,我就給你也封個王。這樣在地位上你們就處於平級,不會受他欺負了。只要郭曖成了王,宮裡宮外、殿上殿下,隨你去哪裡。不要說滿朝的文武百官管不了你,你的父親如今跟你平起平坐也不會把你怎麼樣。

代宗為什麼對郭曖打昇平的事情不計較呢,其實郭子儀在其中佔了很重要的原因。郭子儀本身擔心因為功高蓋主受到皇帝猜忌,平日經常與皇帝回想以前的種種經歷,以真誠打動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