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傷感情懷 李商隱登樂遊原極具哲理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登樂遊原 李商隱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廣為傳誦的佳句就是出自李商隱的名篇《登樂遊原》。李商隱在這首詩中讚頌黃昏時刻的的美麗草原風情,傳達自己心中的感受,全詩語言通俗簡潔明瞭,毫無刻意雕琢,節奏輕快鮮明,感嘆深刻極具哲理。

反映傷感情懷 李商隱登樂遊原極具哲理

李商隱 登樂遊原

這首詩的前面兩句寫出了詩人外出登原的理由,是因為黃昏時刻暮色降臨,自己的心情很不好,於是驅車上古原。然而詩歌的後面兩句則是盡力感嘆了落日晚霞的美景,在夕陽餘暉的映襯之下這個世界彷彿塗上了一層金色,只可惜美景不常留,已經接近黃昏了。且詩後面兩句自古以來都膾炙人口,意蘊非凡,含有很高的美學以及哲學思想價值。

樂遊原是唐朝時期的著名遊覽景點,即使在中晚唐的過渡時期也仍舊是京城百姓出行的好地方。由於此地地理位置較高方便眾人觀賞遊覽,因此文人雅士也常常在此吟詩作對抒發才意。樂遊原地區留下的詩篇幾乎有近百首佳作,向來被人所稱道,然而李商隱就是其中一位。

這首詩反映了李商隱自身的傷感情懷,他本就是為了排遣心中的不愉快之意而驅車登原,結果看到了過於美麗的夕陽晚霞,於是心生感概作下此詩。李商隱的詩文向來晦澀難懂,然而此詩卻語言簡單如同白話文,絲毫不用註解,節奏韻律明快,且極具哲理性,是李商隱的詩中十分罕見且珍貴的。

李商隱是哪個朝代的

眾所周知,唐朝詩人輩出,而現今史料上可以查詢的著名詩人大多出自於唐朝,畢竟唐詩、宋詞、元曲各代表當朝的一個文學發展方向,因此談及詩歌、詩人則首推唐代。作為“小李杜”之一的著名詩人李商隱,其姓氏也不難與李唐盛世產生聯想,而他也的確是唐代詩人,卻無奈生在晚唐。

反映傷感情懷 李商隱登樂遊原極具哲理

李商隱 塑像

事實上,李商隱與著名詩人李賀一樣,還是唐氏宗親,也就是大唐王朝的皇家親屬,他自己本人也在多部作品中提及此事,不過因為皇室宗室繁衍過快,且年代久遠,早已不知還剩下幾分唐氏血統,而且鮮有富貴,因此家境在晚唐時期也是一番落寞之態,他的這個皇室宗族身份也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實際利益。

作為著名的晚唐詩人,李商隱與著名詩人杜牧齊名,一起被世人稱之為“小李杜”,再加上詩人李賀,三人被合稱為三李,另與詩人溫庭筠也相交甚歡,被合稱為“溫李”。大概因為生不逢時而又懷才不遇,他一生在官場上不得志,卻意外成就了他的文學造詣,李商隱生在晚唐,此時唐詩已成落魄之態,其發展態勢已大不如前,更何況已經歷了唐詩最為繁盛的登峰,難有造極。但李商隱卻在如此大環境大背景下,將唐詩再次推向高峰,並自成自己的一個風格,其詩流傳至今仍被傳誦,也是有所慰藉。

此外,李商隱有著鮮明的政治傾向與抱負,他一心報效國家,但由於他所在的唐王朝處於日漸沒落的時代,因此在他的很多詩歌中能讀到對政治與統治者的強烈不滿、憤恨以及濃濃的愛國情懷。

李商隱的詩

李商隱是唐朝少有的對於詩的意蘊美好有著極度追求的詩人,他擅長詩的創作,此外在駢文上的文學造詣也十分突出。他的詩構思獨特新穎,風格別緻綺麗,尤其是無題詩以及情詩的寫作上,更是纏綿曲折、婉轉動人,傳頌至今。不過他的有些詩文略顯得過於晦澀難解,因此有人感嘆李商隱的詩這麼美,只可惜沒有註解難懂其情思。

反映傷感情懷 李商隱登樂遊原極具哲理

李商隱 畫像

李商隱的詩歌傳世的有六百餘首,作為一個有著明顯政治傾向以及抱負的積極分子,他的詩中直接觸及政治題材的佔了很大的比例,詠史詩具有極高的成就,既不是無病呻吟,也並非託古懷今,而是借歷史經驗來批議當下世事與統治者,將古今二者巧妙結合,創造了一種政治詩的特殊形式,加強了詠史詩的藝術感。

他的愛情詩在中華古典詩中佔有獨特的一席之地,而無題詩又是李商隱本人別具一格的創新,主要以男女情思為主題,很大一部分表達的是對妻子的深情,意境美好,感情婉轉,辭藻華麗,節奏有致,讀起來意味深長,觸動人心。其中最突出的特色,要數他詩文中的朦朧感,讀起來迷離卻動人,得以傳誦。

李商隱的詩歌能夠在當時詩人輩出的年代獨樹一幟,主要是因為其心思敏感,用情至深,開啟了詩文創作的新風格與新藝術層面。其中他詩歌成就的最高峰要數近體詩,七言律絕尤為最佳,是繼杜甫之後,唐七律史上的第二座豐碑。

馬嵬李商隱

《馬嵬》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筆下的一組詠史詩作,共有兩首,一首七絕,一首七律,均以唐玄宗與楊玉環二人為主人公,透過二人之間的故事而抒發情感,全詩飽含了對唐玄宗的深刻批判,其中詩名的“馬嵬”是指楊玉環被賜縊死的地方。

反映傷感情懷 李商隱登樂遊原極具哲理

楊玉環 馬嵬

第一首的大致意思為:天下風雲變幻,安祿山發動叛亂造反,逆賊們撼天動地地殺入長安城,而唐玄宗被逼無奈之下將自己最心愛的妃子處死,不久後連自己也隨之鬱鬱而終。難道唐玄宗真的會認同楊玉環有叛國意圖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為何他的玉輅還要如此倉促地逃向馬嵬這個地方呢?

而第二首的大意為:傳說中天下除了九州之外,還有九大州。只可惜想必唐玄宗與楊玉環之間今生緣分已了,而來生是否能再續前緣,尚且沒有人能夠知道。人生的相守與離別,誰會知曉呢?遙想唐玄宗當年,暫且留住在馬嵬,只能聽見衛兵們晚間巡查的打梆聲,再也回不到像宮中那樣安枕高臥等待雞鳴報曉的舒適日子了。當時他們還在皇宮中嘲笑牛郎織女二人一年只能相距一次,誰知如今六軍停兵以逼唐玄宗處死愛妃,兩人已成永絕,連牛郎織女也比不上了。如此想來,堂堂君王也不過如此,連自己心愛的女子都沒能力保護,既然如此,還不如普通人家能與民婦相廝守。

這是一首鮮明的政治諷刺詩,李商隱將矛頭直至唐玄宗,認為他自己沉迷於女色最終導致國家傾覆,而且作為一代君王還不如普通的百姓能夠留住自己心愛的妻子。

柳 李商隱

李商隱的《柳》是詩人在感傷自己已經年老之時所創作的一首七絕詩作,用遲暮來喻指自己的晚年,在詩文中,李商隱縱觀柳樹今昔之間的衰敗與茂盛之差,心生感嘆,並以此自比身世,滿是感懷。

反映傷感情懷 李商隱登樂遊原極具哲理

柳 李商隱

這首詩寫在秋天,描寫的是秋日時分的柳樹,可是詩人卻不從此刻的景象說起,而是先回憶其在春光明媚時節裡的面貌,再依此轉回到如今眼前的形象。李商隱在這首詩歌中句句不離柳,可全詩竟沒有出現過一個“柳”的字眼;詩歌的每一句都是在頌物、在寫景,卻也句句都在寫人、自己,強烈地表達了詩人自己對於衰敗枯稀的秋日柳樹飽含悲嘆之意。

詩歌所寫的是,曾經在春日裡的柳樹,春光明媚,春風盎然,百花盛放,燦爛奪目。然而士女們有如片片雲朵一般,錦筵上紅色的裙襬搖曳,綠色的舞袖紛飛,柳樹翠綠的紙條也隨著姑娘們一起飄蕩舞動。然而在對於腦海中春光的描寫之後,下面兩句筆鋒一轉,回到了眼前反差強烈的真實景象。夕陽映在柳條上面,而秋日裡的蟬伏在柳樹上悲傷地鳴號,放眼望去,一派蕭條、淒涼的場景。而李商隱在詩中所描寫的如今與過去之間柳樹的懸殊對比,正是詩人自己的生平寫照。

李商隱的這首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加強反差,用擬人的手法將場面寫得更加生動逼真。詩人以柳來自比,託借柳樹的春榮秋敗來感嘆自己少時得志、遲暮失意的年華不再之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029 字。

轉載請註明: 反映傷感情懷 李商隱登樂遊原極具哲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