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話多惹人煩?麻省理工研究表明:話多的孩子更聰明
有的孩子很喜歡說話,一天到晚講個不停,這讓家長非常苦惱,尤其是在公共場所,孩子不停的說話會讓家長感到煩躁和尷尬,因此很多家長總會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告訴他們要保持安靜。但是實際上,孩子愛說話並不是什麼壞事,相反,愛說話的孩子比不愛說話的孩子更聰明些。
前不久,麻省理工學院釋出了一則研究報告,報告中提到:在同齡人中,愛說話的孩子比不愛說話的孩子智商高出不少。這項研究成果一經發布就引起了相關領域的激烈討論。因為在此之前,美國民眾普遍認同的結論是:愛閱讀的孩子更聰明。
而這個結論源自於美國著名的人類學家託德·雷斯利和貝蒂·哈特在1995年進行的一項名為 “3000萬字差距”的調查。調查過程中,哈特和雷斯利透過觀察並記錄了42個孩子的生活方式,包括他們的語言習慣和詞彙量。
最終調查結果顯示,相比於其他的孩子,那些詞彙量大的孩子學習成績更好。而麻省理工此次的研究是專注於對孩子們語言表達能力的調查與記錄,他們利用技術手段收集了孩子們大腦中語言活動控制區域的影象並進行對比,發現真正影響孩子是否聰明的不是詞彙量,而是孩子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
這項研究的結果看似出人意料,但是稍加思考就會發現其中的必然道理:愛說話的孩子反應一般都比較快,而快速反應就需要大腦快速運轉;所以孩子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就能夠不停的鍛鍊大腦,進而變得越來越聰明。
父母與孩子溝通時需要注意什麼?1、 給孩子丟擲問題,引導孩子獨立思考
有的孩子喜歡動腦思考,家長可以利用這個特點,在與孩子交流時,主動給孩子丟擲問題,例如“小狗搖搖尾巴表明它想做什麼呢?”這類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孩子思考,和孩子一起討論,探尋合適的答案。這個過程能夠起到鍛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作用,對孩子的成長大有好處。
2、 將語言生活化、形象化,便於孩子理解
有些時候大人說的話孩子不能完全理解,因此,在與孩子交流時,大人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要儘量把話說的形象生動,能讓孩子聽得懂,想得通。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充分理解,還可以提起孩子溝通交流的興趣。
3、 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開展孩子感興趣的話題
孩子的世界是單純而美好的,家長在跟孩子交流時應該儘量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孩子喜歡聊什麼,對什麼感興趣。不要一味地給孩子灌輸大道理,孩子聽不懂,也不感興趣,更不會積極地發表看法。
4、 不要打壓孩子的積極性,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
面對同樣的事情,孩子們有許多跟大人不一樣的想法,也許他們的理解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但是孩子在有話要說的時候,家長要鼓勵孩子講出來,講清楚,不能因為孩子說的不對就打壓孩子的積極性。孩子說對了,家長要表揚,孩子說錯了,家長也應該耐心地聽完,然後幫孩子指正。
語言的魅力是無窮的,交流是施展語言魅力的有效途徑。家長多與孩子交流既可鍛鍊孩子的大腦,又可以拉近彼此關係,可謂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