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最嚴重的邊患:吐蕃的綜合實力在唐朝的周邊勢力中穩居第一

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權,自囊日論贊至朗達瑪延續兩百多年。

大唐最嚴重的邊患:吐蕃的綜合實力在唐朝的周邊勢力中穩居第一

為什麼說吐蕃是大唐王朝最嚴重的邊患呢?最直接的原因是吐蕃的立國、擴張和強盛時期與大唐王朝大部分重疊,而兩個王朝之間又存在數千公里的漫長邊境線,不可避免的爆發持續性的激烈武裝衝突和大規模戰爭。

松贊干布在正式創立吐蕃王朝之後,隨即開始向外擴張領土,不過,彼時的大唐王朝正處於鼎盛時期,國力和軍力都佔據優勢,故而吐蕃軍隊在松州之戰失敗之後,主動退兵,然後與唐朝和親,雙方保持了一段時間的和平,但是,吐蕃並不是真心實意的想維持和平,而是在耐心的等待對手衰弱。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大唐不得不從邊境抽調大量精銳部隊對付叛軍,使得西部防務空虛,當時的吐蕃王,乞黎蘇籠獵贊敏銳的捕捉到這個機會,命令軍隊向大唐的隴右道與河西道推進,採取逐步蠶食的策略,在763年將邊境線推進到關內道,也就是當時的京師長安的外圍。

隨後,邠州刺史開門投降,吐蕃大軍長驅直入,距離京師只有兩百餘里,唐代宗驚慌失措,不得不率領文武百官出逃。吐蕃大軍佔領長安,燒殺搶掠了半個月之久,然後才帶著財物不慌不忙的撤走。

而在此後的數十年間,吐蕃軍隊幾乎每年都會越境襲擊,始終給大唐的邊境施加巨大的壓力,同時,由於吐蕃佔領的隴右道內有唐王朝最好最大的馬場,又從側面限制了大唐軍力的恢復。

按照現代人的觀點,吐蕃王國的疆土和根基乃是高原上的苦寒之地,應該是地廣人稀,物資貧乏,可為什麼偏偏吐蕃比同時期大唐王朝面臨的東西突厥、契丹更難對付呢?

首先,吐蕃王國的農業非常發達。

大唐最嚴重的邊患:吐蕃的綜合實力在唐朝的周邊勢力中穩居第一

青藏高原在1500年前,適逢一個相對溫暖溼潤的氣候時期,其腹心之地的拉薩河谷、雅魯藏布江沿岸的河谷低地和平原地帶,土地肥沃,又有灌溉之利,非常適合農業的發展。而當吐蕃王朝對外擴張之後,其武力奪取的唐朝隴右、河西等地和現在印度、中亞部分地區,都是原本農業發達地區,從而保證了充足的糧食供應,有了糧食,人口的增長自然而然有了保障。

據估計,鼎盛時期的吐蕃王國,吐蕃本族人口在100-150萬左右,而境內的其他民族居民總數則在500萬以上,單純的人口數量在大唐周邊的民族和國家中穩居第一。

其次,大片優良的牧場保證了充足的戰馬。

無論是吐蕃本部的藏區,還是併吞過去的原吐谷渾青海湖周邊以及北部草原,甚至大唐的隴右河西等地,都有連綿不斷的草原,是優良的牧場,既能發展畜牧經濟,又保證了充足的戰馬供應。

即便是在吐蕃衰落後的遼宋時期,兩宋都長期嚴重依賴從處於分裂狀態的吐蕃部落購入戰馬來滿足軍隊的需要,便是最好的例證。

再次,吐蕃的西部邊境與中亞相接,東部則與大唐接壤,能夠接觸、吸收和利用東西方的金屬冶煉和武器製造方面的技術進步。

根據同時期的資料記載,吐蕃士兵的鎧甲非常精良,並且在唐軍繳獲的甲冑當中,有相當數量的鎖子甲,而鎖子甲最早是黑海北部的斯基泰人發明的,顯而易見,只能是從中亞傳播過來。同樣的,吐蕃士兵的武器,弓、箭、長矛、劍等都是精心打造的鐵質武器,與唐軍的制式武器相比不相上下。

大唐最嚴重的邊患:吐蕃的綜合實力在唐朝的周邊勢力中穩居第一

第四,吐蕃人的生活方式雖然已經演化到了農耕和遊牧並重的階段,但保持了遊牧民族驍勇善戰的特點,按照《唐書·吐蕃傳》的描述:軍令嚴肅,每戰,前隊皆死,後隊方進,重兵死,惡病終。累代戰沒,以為甲門。

最後,吐蕃王朝出色的行政管理能力。

松贊干布在王朝的建立之初,確定曆法,規定統一的度量衡,依據于田、天竺等文字創造了吐蕃文,又制定了殘酷而又相對較為健全的法律,創設了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和軍事制度,從而為日後治理疆域廣闊、部落民族眾多的王朝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吐蕃的綜合實力在唐朝的周邊勢力中穩居第一,當仁不讓,成了大唐最嚴重的邊患。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07 字。

轉載請註明: 大唐最嚴重的邊患:吐蕃的綜合實力在唐朝的周邊勢力中穩居第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