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初中記敘文寫作,同學和老師一直比較關注方法,關注從生活中去找材料,很少關注如何讓作文的感情充溢。
技巧之類的,屬於外家功法,而情感和思想之類的,則屬於內家功法。
一篇感情充溢的作文,未必是一篇好作文,但是寫得好的記敘文,往往都能見到作者充溢的情感。比如朱自清的《背影》,那麼一點點的事情,竟成動人的名篇。
同學們筆下的作文,都能夠做到有生活,但能夠做到有情感,確實很少。
我們平時的作文訓練,很多時候過於講技術,一直忽略情感的代入,所以顯得蒼白而虛假,閱卷老師不喜歡,不可能打出高分,就連我們自己,也不想再看第二遍。
之前有觀點認為,作文來自於生活,是生活的真的反映。 但這樣的觀點看起來卻有不足之處,我在作文當中反映了生活,我的作文文從字順,為什麼不給我打高分?
這樣的例子太多。其實作文不僅是生活的反映,更是心靈的創造,情感的昇華,是我們智慧的結晶。作家寫一篇文章,或者我們寫一篇作文,除了對文章語感的把握和文體的駕馭,更要有心靈和情感的參與。
但是同學們平時的寫作,還有許多老師的作文教學,卻不能做到這一點。有時候大家共同的,專注於技巧,在生活的表面滑行,沒有深入生活的內部,更不用說投入自己的情感。
情感充溢,首先要觀察生活,之後貼近生活,深入生活。
於是相當一部分同學一直認為作文難。 作文難嗎? 作文確實很難,如果方法不正確,想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簡直是南轅北轍。
許多同學把觀看當成了觀察,生活是複雜的,些同學沒有注意生活中的聯絡,只是選取了幾個並不相關的點,把這些點串聯起來再寫出來,就變成了流水賬,更不用說展現心靈和情感。
關於語文學習,大家最討厭的三樣,一怕文言文,二怕作文,三怕周樹人。多年以前,曾經出過這樣的高考作文題,最多的選項是周樹人。
為什麼同學怕魯迅呢,因為這三樣裡面,魯迅最不好對付。魯迅是最難貼近的,不瞭解魯迅的生活,也就不會了解魯迅的情感,更不用說理解魯迅。無論是在高中課本還是初中課本中,魯迅都是一種孤單的存在。
在我們的語文學習中,魯迅已經被標籤化。 魯迅是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最硬……
許多讀過一點書的同學,問他魯迅是誰?肯定張口就來,從籍貫,名字到作品,都熟得不能再熟。然後呢,然後就不知道自己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記得魯迅的標籤,卻沒有深入魯迅的作品,就出現了這樣的情形。
魯迅的雜文有些難,《拿來主義》確實不好理解,但是魯迅的《故鄉》,魯迅的《孔乙己》,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確實,完完全全可以讀進去,而且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在我們的情感型別當中,都可以從魯迅的這類作品中找到共鳴。
誰的童年不曾淘氣幾回?
誰的童年不曾爛漫天真?
誰的生活中沒有幾個懷才不遇的人?
有誰在求學生涯中沒有遇到過三味書屋裡那樣的老師?
貼近了生活,瞭解了魯迅的情感,把作家們的普遍的情感,帶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便獲得一種感受,自然我們的情感也會變得充盈。
作文中有了充盈的情感,如果語言不是太差,分數一定不會太低。
下面這本書作者馮淑娟,是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多次受中央電視臺邀請錄製中學教育類節目。本書緊扣新課標,與學習時間同步。從審題、範文等七大高分技法,助力同學們寫出高分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