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魏國在戰國初期的領地為什麼被分成了幾乎不接壤的兩部分

由 寸建宇 釋出於 經典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前403年),晉國的趙、魏、韓三家大夫被周天子封為正式諸侯,春秋霸主晉國一分為三而滅亡。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晉”,也是標誌戰國時代正式開始。

奇怪的是,如果仔細觀看趙、魏、韓三家剛剛瓜分晉國的地圖就會發現:魏國魏國在戰國初期的領地被分成了幾乎不接壤的兩部分,這種情況直到戰國中期才有所改變。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三家分晉”出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晉國大夫勢力發展到最終架空國君並完全控制國政的地步。而晉國大夫能夠架空國君的主要原因是晉國中後期的大部分領地都是這些執政大夫的封地。

因為這些執政大夫在春秋時期都是晉國人,所以除了核心領地外,執政大夫的其他領地都是犬牙交錯的,自己家的封地被其他家族的封地分開是很常見的。這種狀況直到春秋後期才逐漸改變。

智氏滅亡後,趙、魏、韓三家開始著手解決領地的問題。魏國領地則被趙、韓分成兩個部分。但魏國的西部領地擁有晉國賴以稱霸天下的鹽礦和銅礦,東部領地則是靠近洛邑的的中原腹地。

魏國當然不可能將如此重要的領地與趙國、韓國交換,便只能接受領地被趙國和韓國分成了幾乎不接壤的兩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