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二》記載,李世民曾經對大臣說:“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人心所見,互有不同,苟論難往來,務求至當,捨己從人,亦復何傷!比來或護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順一人之顏情,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國之政也。”
秦漢時期,中國有了皇帝。皇帝管理那麼大的國家,肯定不可能事必躬親,就需要有人替他辦事。皇帝設立了丞相職位,讓他成為百官之首,替皇帝管理國家。丞相的權力實在是太大了,經常讓皇帝睡不著覺。皇權與相權之爭,在歷史上經常上演。皇帝被丞相殺掉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
漢武帝的時候,為了解除相權對皇權的威脅,採取了隔三岔五殺丞相的辦法。誰被漢武帝任命為丞相,基本上就等於被判了死刑。漢武帝殺掉的丞相太多了,結果沒人敢當丞相了。漢武帝任命衛青的姐夫公孫賀為丞相的時候,公孫賀就求情說:“臣本邊鄙,以鞍馬騎射為官,材誠不任宰相。”
公孫賀不想當丞相,卻被漢武帝強迫出任丞相。公孫賀出任丞相的時候,家人非但不高興,反而愁眉苦臉。漢武帝用了公孫賀一段時間之後,就滅了公孫賀全族。這件事情,不是小說段子,而是典出《漢書》記載的正史。
相權與皇權的爭鬥,持續了幾百年。到了隋文帝的時候,提出瞭解決方案。隋文帝的辦法,就是設立三省六部制,用群相制來分割丞相的權利。原本是一個丞相的權力,被好幾個宰相分割,相權對皇權的威脅,就大大降低了。
唐因隋制,也實行三省六部制,並且還有所改進。唐初的宰相,尚書省的長官尚書令,中書省的長官中書令,門下省的長官納言(後來叫侍中)。中書省的長官,是兩位中書令,唐初是正三品官階。門下的長官,是兩位門下侍中,唐初是正三品官階。
尚書省的長官,只有一位尚書令,正二品官階。唐朝只有一個人當過尚書令,就是秦王李世民。《新唐書》記載說:“以太宗嘗為尚書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職,由是僕射為尚書省長官。”
尚書省的長官,是左右兩個僕射(讀:夜)。左僕射和右僕射,外加兩個中書令,兩個門下侍中,就是唐朝常設的六大宰相。
隋文帝劇照,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除了六大常設宰相之外,唐朝還有本官加銜的宰相。比如魏徵本官是秘書監,後面加上“參議朝政”,就是宰相了。唐朝的官職後面加上“參議得失”、“參知政事”、“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三品”的頭銜,都算是大唐宰相。
本官加頭銜的宰相,有參與決策的權力。朝廷需要加強哪個部門的權力,就會給該部門的主官,加宰相頭銜。比如安祿山,在范陽鎮守的時候,就以邊將本官,加了“同中書門下三品”的頭銜。
唐朝設立這麼多宰相,也是各司其職。唐朝的宰相,尚書省的兩個僕射負責行政。中書省的兩個中書令,負責決策。門下省的兩個侍中,負責駁正。
關於唐朝決策的流程,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李世民的親弟弟漢王李元昌謀反,這樣級別的人物,已經不是大理寺和刑部敢判了,必須讓宰相們來決定。李世民讓中書省討論處理李元昌,兩個中書令討論後,起草詔書判李元昌死刑。
李世民劇照,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李世民想饒弟弟一命,把詔書裡的死刑,改成徒刑,然後用璽。詔書被髮往門下省,門下省的兩個侍中認為徒刑太輕。門下省只有封駁權,沒有決策權。門下省只能將草詔駁回中書省,讓中書省重新討論如何處理李元昌。
中書再次起草詔書,判李元昌死刑。李世民再次改判徒刑,然後將草詔發往門下省。門下省再次將草詔駁回,送到中書省。中書省再次決策,草詔判李元昌死刑。李世民用璽,同意判李元昌死刑。草詔送達門下省,門下籤章透過,草詔就成了詔書了。
門下省把賜李元昌死刑的詔書,送到尚書省。尚書省兩個宰相簽章透過,交給刑部辦理。刑部接過詔書,負責執行對李元昌的死刑。
唐朝的生殺予奪,都是中書省決策,門下省駁正,尚書省執行。如果碰到特別重大的事情,比如對突厥用兵,就要三省宰相和本官加銜宰相集體討論。碰到群相意見不一致的時候,還要表決透過重大決策。
長孫無忌劇照,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唐朝的宰相那麼多,有兩個好處。一個是防備相權對皇權的威脅,另一個是防備拍腦袋決策。有的時候,皇帝頭腦一發熱,就會犯錯誤。比如李世民殺張蘊古,就是典型的拍腦袋決策。
再後來,李世民想殺大臣,都是要經過中書省先決策,門下省討論透過,尚書省簽章,才讓刑部執行,這樣就避免了許多冤殺案。
實行三省六部制之後,朝廷至少有六個宰相互相制衡。相權對皇權的威脅,基本上消除了。到了唐高宗當朝的時候,又發生了相權威脅皇權的事情。長孫無忌一人身兼“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省事”的職務。
決策、駁正、執行三大權力,都被長孫無忌抓在手裡,根本就沒有能制衡長孫無忌。長孫無忌要殺誰,就殺誰,李治都制止不了。長孫無忌要殺吳王李恪和荊王李元景,草詔的事情歸長孫無忌管,封駁的事情還是歸長孫無忌,執行死刑的事情還是歸長孫無忌管。
李治劇照,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新唐書》記載,李治曾經替皇叔李元景和皇兄李恪求情曰:“朕欲從公丐叔及兄死。”
李治的求情,絲毫沒有動搖長孫無忌殺李恪的決心,李恪還是被處死了。李治見到相權已經架空皇權,才培植了以武昭儀為首的庶族功臣集團,對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貴族集團發起攻擊。長孫無忌被殺,表面上是武皇后容不下他。
深層次的原因,還是三省分立被長孫無忌搞成隻手遮天,相權對皇權的威脅,已經達到了讓李治無法容忍的地步,李治才會對母族下手。長孫皇后家族的覆滅,說到底還是皇權與相權之爭。
寫到這裡,我就想啊:“如果長孫無忌聽懂了李世民本文開頭的那段話,就不會一人把持三省相權,就沒有相權與皇權之爭,長孫皇后家族就不會被滅了。只可惜,長孫無忌聽不懂李世民的話,才給家族帶來災禍啊。”
本文史料來源:《漢書》《資治通鑑》《新舊兩唐書》
本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簽約,委託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