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黃花崗起義第二槍是誰打響的
黃興,回答了黃花崗起義第二槍誰開的這一問題,因為與同姓黃的淵源,打響了黃花崗起義的第二槍,黃興在黃花崗起義中起到的決定性作用使得他在中外華僑中都獲得了崇高的威望與名聲,與孫中山先生是很要好的朋友,被稱為“孫黃”。
黃興照片
黃興出生於書香門第,祖上幾朝為官,父親是晚清的秀才,在很多人看來,黃花崗起義第二槍誰開的應該是由一個將門之子來作答的,黃興的早起學習是在國內進行的,這也就導致了他之後思想經歷了一個由維新到革命的過程,後來黃興到日本求學時,受到當地資產階級革命理論的啟迪,隨之感知到了中國救亡圖存的道路,看到了新中國的曙光。在日本時便與蔡鍔等人籌劃報紙,宣傳思想,回國後更是在同盟會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他領導的幾次革命雖然都沒有成功,但是裡面所包含的天時地利人和因素都是令人十分遺憾的,在黃花崗起義後,黃興還一度灰心,甚至想要刺殺朝廷要員來為死去的兄弟們報仇。
黃興為人正直,珍惜友誼,在於孫中山的交友過程中,因孫中山在國外,民眾選舉黃興為大總統,當得知孫中山正在返國途中是,黃興毅然決然的拒絕了大總統的頭銜,堅持應該是孫中山先生來當大總統,黃興投筆從戎,正是他無愧於黃花崗起義第二槍誰開的這一問題,黃興先生於一九一六年病逝於上海。
黃花崗起義又稱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在廣州市,革命先驅黃興先生帶領120多名革命黨敢死隊員發動起義,起義軍死傷慘痛,只餘下黃興一人得以脫身,其餘人員大部分戰死了,一部分戰士被俘後,被殘暴殺死在廣州街頭,起義失敗了。潘達微把其中72人的遺體收集起來,葬在黃花崗,這黃花崗起義的由來,黃花崗起義又稱為黃花崗之役。
黃花崗起義雕像
在黃花崗起義之前,辛亥革命的領導者孫中山已經在廣州舉行過兩次大規模的起義行動,這些起義事先經驗和準備不足,加上敵人非常強大,革命黨武裝人數少、裝備差,不是清軍的對手,很快起義就失敗了。黃花崗起義也在廣州舉行的起義,因此黃花崗起義又稱第三次廣州起義。
黃花崗起義前期,中華大地處在動盪之中,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清政府的統治日益衰退,革命風起雲湧,孫中山和他領導的辛亥革命影響著中國的現代史,黃花崗起義作為辛亥革命早期中一次非常重要的起義,顯示了革命洪流不可阻擋。因此黃花崗起義又稱辛亥廣州起義。
黃花崗起義的時間在當時的陰曆曆法為清朝宣統三年三月廿九日,黃興帶領大家進行起義,因為種種不利原因,在經驗不足和敵人非常強大的情況下,起義軍孤軍奮戰,義士們雖然牲犧了,但是他們浩氣長存於天地間。因為時間的原因,黃花崗起義又稱為三·二九廣州起義。
黃花崗起義時間
清政府腐敗落後,在外面侵略者面前節節失敗,人民生活極度痛苦,仁人志士苦苦尋找中國的未來。在中日甲午戰爭後,中方殘敗後,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作為中國現代革命的先驅登上了風雲變幻的歷史舞臺。1910年11月3日,孫中山開始準備進行廣州起義,也就是黃花崗起義,經過多次商討,暫定黃花崗起義時間為4月13日。
黃花崗起義雕像
在黃花崗起義之前,已經進行過多次起義,都以革命的失敗而告終,在連續的失敗的影響下,有的革命黨人改變旗幟鮮明的起義方針,參與暗殺行動。但是由於革命黨又進行暗殺行為,且不幸被捕,敵人已經加強了警備工作,黃花崗起義時間只好改期進行。4月23日,革命黨人黃興從香港來到了廣州,準備領導起義,經過佈置研究,黃花崗起義時間為4月27日。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這是真正的黃花崗起義時間,黃興帶領革命黨人120多人,以白巾為訊號,帶著槍支彈藥,向督署進攻。
清兵人數眾多,又經歷過軍事訓練,給革命軍人員造到很大的傷忘,黃興帶領大家且戰且退,雖然明知道無法戰勝敵人,但革命黨人還英勇地投入戰鬥當中,戰鬥一直打到天亮,又因經驗不足和事先沒有安排完善,戰鬥中還出現誤傷的狀況,最後只有黃興一人生還,4月30日他帶傷回到了香港。黃花崗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沉重地打擊了清政府的統治。
黃花崗起義領導人
黃花崗起義領導人是黃興,一個憑著一股子不服輸的氣勢帶領有志之士革命的書生。值得一提的是黃花崗起義領導人黃興是湖南人。有人總結說湖南人的個性是霸蠻,簡單說就是湖南人一旦決定做什麼事情,就會拼盡全力做成,不知難而退也不會半途而廢。
黃興畫像
黃花崗起義領導人黃興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有人說黃興上馬能殺敵,下馬能作文,這評價是褒還是貶義,也是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是也有人說黃興是個半吊子軍事家,但是隻要是黃興領導的革命,似乎結果也都不差,這些也全憑黃興的個性使然。
黃興出生在一個書香人家,家裡人希望他考取功名,但是他心裡是討厭極了當時的八股文。但是為了安慰父母的心理,也去考過秀才,他的詩詞中都透露著奔放不羈。最後他還是違背了父親的期待,成了一名戎馬書生。
之後黃興成立了華興華,以“復興中華”為己任,暗中和哥老會聯絡溝通。黃興在其中策劃領導了多次起義,失敗的居多,但是卻振奮了革命人士的鬥志。
最終,黃花崗起義開始了,他們事先商量好的是八百多個人的敢死隊,但是在革命當天到場的只有120多個人。而周來蘇膽小的竟然將他們辛苦從日本購買來的七十多支搶扔進了近海,造成當天革命的彈藥匱乏。當時有點話語權的都覺得將革命延後。但是黃興毅然選擇行動,最後的結果慘烈,但是真真切切地振奮了國內革命人士。
黃花崗起義意義
黃花崗起義意義不凡,雖然它最終的結果是失敗,但是包括孫中山在內的領導人都在強調這次戰爭的重要性和不凡的意義。所以黃花崗起義意義不僅僅在於這場戰役的結果,更是它對後續國民進行革命起到了大作用。
黃花崗起義畫像
在1911年,廣州爆發了一場慘烈的革命運動,領導人黃興帶著120名敢死隊員直接撲向兩廣總督署,因為敵方太強大,這次革命傷亡十分慘重。最後人們在收斂遺骨的時候共計72具,葬於黃花崗,所以稱為黃花崗烈士。黃花崗起義失敗之後孫中山對於黃花崗起義意義說到:這次的戰爭雖然失敗了,但是這七十二烈士的行為已經對全球人民造成了震撼,國內即將掀起一場革命。
黃花崗起義意義不在於結果,更在於它的後續影響。黃花崗起義首先是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七十二烈士的壯烈犧牲足以震撼到國人,所以民主革命精神會被推到一個高潮,同時傳播了民主自由的思想。再往大的方面說,這次黃花崗起義甚至推動了整個亞洲的民主革命程序,可謂是意義非凡。
最後這次的黃花崗起義是資產階級發起的,他們用鮮血喚醒沉睡的國人,給當時的清政府的統治致命的一擊,當時清政府的根基早就動搖,社會人士早就開始起了革命的念頭。而不久之後到來的武昌起義的一舉成功,也是建立在黃花崗起義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