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給家長聽的開學第一課:什麼是“好的教育”?

講給家長聽的開學第一課:什麼是“好的教育”?

圖說:節目現場 主辦方供圖

新開張的上海書城九六廣場店首場讀書活動——上海新華傳媒旗下“申學課堂”第五期“閱讀與教育”直播節目上週末進行,節目邀請了學者、浦江學堂創辦人鮑鵬山,與語文特級教師、上海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黃玉峰,同臺共論“好的教育”。

“好的教育”簡簡單單,內涵豐富。鮑鵬山以其數十載對教育的持續關注,給出自己的詮釋;從教55年、始終不離教學第一線的黃玉峰校長,對“好的教育”更有著實踐層面上的體悟。只有瞭解“好的教育”是什麼樣的,我們才能有清晰、明確的目標去尋找抵達的路徑。

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副總編劉佩英以自己第一次參加馬拉松長跑的真實經歷,分享了自己的認知:“我跑步時,心裡只有終點。而我身邊的跑友,他們時不時看看街邊的風景,和啦啦隊合個影。學習也像跑步,不能只盯著目標,還要懂得欣賞路上的風景,同時要去關心自己的感受。成績並不那麼重要,過程才是更重要的。好的教育應該培養終身的學習者、優雅的生活者、問題的解決者和責任的擔當者。”

講給家長聽的開學第一課:什麼是“好的教育”?

鮑鵬山認為,“好的教育”一定是有一個“好的結果”的。這個“好的結果”是要給受教育者一個好的人生,讓孩子受了教育之後,有了主心骨,可以從容地過他的人生,遇到問題,可以很好地面對、分析、認知,透過認知自己、認知世界,去處理好自己和他人、和世界的關係。“這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

黃玉峰的教育觀始終落在“人”上——好的教育培養好的人。“現在我們不太強調做好人了。我們講了很多五花八門的事,卻不講人活在世上,首先要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厚道的人、善良的人。”他從《論語》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中,拆解出教育應該要培養人的五大能力——學習力、實踐力、社交力、反省力和幸福力。

在互動環節,主持人向兩位嘉賓提問:不好的教育是怎麼讓“人不見的”?怎麼培養出了“高學歷的野蠻人”?鮑鵬山特別希望,家長不要看子女一時一地、看一次考試沒考好,而是要關注孩子的終身幸福。黃玉峰十分認同鮑鵬山的觀點“為了分數,我們正在犧牲身體、朋友、閱讀、人品。這樣的人,進了清華北大又如何?依然是一個不高尚的人。”

(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898 字。

轉載請註明: 講給家長聽的開學第一課:什麼是“好的教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