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紅利初顯,素質教育或將迎來下一新風口?
10月中旬,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明確指出:學校的體育中考要逐年增加分值,要達到跟語數外同分值的水平;並在此基礎上,立即啟動體育在高考中計分的研究。
隨後,王登峰再次指出,2022年力爭全面覆蓋美育(美術、體育)中考。學校美育課程將以藝術課程為主,包括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戲劇等,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納入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計分科目,依據課程標準確定考試內容。
此舉一出,引發熱議。有家長對藍鯨教育表示,擔心未來孩子會帶著“合理藉口”去玩,而耽誤主科學習。“無論體育、美育,不過就是一個孩子王帶著孩子玩,還沒有多做兩套題來的有用,長此以往孩子就記得玩了,其他科目都耽擱了。”
那麼,美育教育究竟有何意義?除體育、美育外,政策紅利下,還有哪些品類受到關注?資本又是如何看待素質教育各品類的發展?
美育教育除了玩還教什麼?
“我們是做教育戲劇的,而不是戲劇教育,所以我們不講聲臺形表。教育戲劇是透過想象來學習的一種‘體驗’的過程。我們不是教某一個學科或技能,而是探索如何讓孩子‘認識我自己’。”抓馬寶貝的創始人王威對藍鯨教育表示。在抓馬寶貝,孩子不是為了一兩場所謂的完美演出而努力,而是透過成為故事中的角色,去探索複雜的問題、想法和感受,去經歷故事中最深刻的部分,從而產生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不是應試科目,不能考試加分,培訓費用不匪,這樣的教育機構會有家長選擇嗎?王威表示,抓馬寶貝每年為200個家庭和他們的孩子提供一個空間,目前他們位於望京的校區已經接近飽和。特別是疫情過後,很多3-4歲兒童的家長選擇帶孩子來上教育戲劇課,這有助於緩解孩子因疫情產生的焦慮。
她表示,隨著國際教育更多地進入到中國家長的視野並逐步與國內教育接軌,家長開始意識和理解教育戲劇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希望給孩子們更多空間來嘗試和探索,並培養孩子對自己的認知、鍛鍊他們承擔責任的能力,所以家長和孩子對於教育戲劇的認可程度在不斷升溫。
實際上,對於主要集中在3-12歲的學員群體,抓馬教育並沒有僅僅提供獅子王、白雪公主等童話故事題材,而是創新性加入了一些極端的戲劇內容,如葬禮、戰爭、災難等主題。
“其實,家長也是會有擔心,怕孩子在體驗這些故事時受到很大刺激。但其實這就是教育戲劇的意義所在。”據王威表示,在確定學生體驗這些“極端”的情況之前,老師會做細緻的評估。在體驗過程中,老師也會給予孩子完備的保護——這些素材課程的體驗時間一般都會比普通題材的課程長,能夠留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做心理鋪墊。同時老師會根據每個孩子的年齡、性格等,來決定每個孩子進入故事的角度。
王威表示,透過戲劇,孩子能夠清楚地知道這只是故事。但是在規定好的體驗任務和故事情節的推動下,孩子會自然而然的融入進去,並能夠在戲劇故事獨有的衝突和張力下,在短時間內自主做出判斷,並透過對比觀察其他扮演其他角色的同伴的反應,進行換位思考,找到最適合自身的應急解決方案。在戲劇扮演中經歷這些“極端”情況,可以提升孩子的抗壓能力,從中學到的應急經驗也很容易被記住。
“我們的會員不僅僅是孩子,而是這個孩子所處的家庭。為了讓家長也能切身感受到教育戲劇的益處,我們專門為家長設定了家長工作坊。”王威表示,讓家長在戲劇中扮演孩子,透過角色互換,在瞭解教學內容的同時,讓家長也學習和討論與孩子溝通的方法。
其實體育教育和文學藝術教育對於孩子發展都至關重要,體育教育能夠培養孩子的更多是剛性的素養,如抗壓能力、決策能力等等。對於溝通理解能力、感知力、創造力、共情能力等素養,就需要文學藝術方面的課程和活動進行專業的培養。”黑蝶資本創始人孟凡在接受藍鯨教育採訪時表示。
而站在投資人的角度,賽伯樂投資集團教育產業基金合夥人程子嬰表示,對於素質教育品類,投資人會更多關注市場規模及持續發展潛力——使用者需求是否夠大,賽道是否夠剛需。在她看來,數理思維、大語文等將素養教育與應試教育相結合的品類或將更易受到資本關注。
“實際上,大語文這個概念很泛化,書法、閱讀等等都會被放在大語文中,但更細化來說,我們在做閱讀教育,透過優質的影象、文字內容幫助低齡孩子認識和感知世界。”KaDa故事創始人謝琳斐對藍鯨教育表示。
“最初佈局這一賽道是為了填補中國乃至全世界兒童中文啟蒙閱讀的空白。”謝琳斐指出,閱讀素養培養其實在很多歐美國家已經得到廣泛關注。但由於繪本價格高昂,而電子閱讀軟體更多針對成年人,對於低齡段孩子而言閱讀體驗難以把控。反觀很多優秀的兒童繪本創作者,大多也不理解新媒體運營和營銷,很難將優秀作品送到更多孩子面前,作品變現困難,自然很多人無法堅持。
KaDa故事搭建了一個互聯互通的平臺,專為低齡段兒童提供繪本故事閱讀服務。工作人員透過科學評判將優秀繪本內容進行分級、分類,透過大資料,按照孩子的年齡和興趣偏好推薦內容。同時也將使用者的資料及時反饋給內容創作者,讓他去清楚地知道自己作品的使用者畫像,建立雙方的聯絡,更好地創作出更受市場歡迎的作品。家長透過會員制訂閱,創作者還能夠實現穩定收入;省去市場渠道銷售和長期的出版時間,優秀作品在一週內就能與小朋友見面。
素質教育下一風口在哪?
“實際上,除了現在備受關注的體育、藝術教育相關品類,科學科普類素質教育專案也十分值得關注。”北塔資本投資總監李逸飛表示。在他看來,科學科普品類除了數理思維培優、STEAM機器人教育之外,針對低齡化孩子的科學啟蒙探索類培訓將會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自古以來,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是為博學。而今隨著自然科普類短影片在自媒體上的大火,加之各個博物館文創掀起的國潮迴歸,博物教育市場日漸火熱。
有相關人士指出,博物教育包含很多戶外體驗實踐,加之低齡孩子本就有很強的親近自然的偏好,更符合孩子探索學習的習慣;同時,即便是室內教學,孩子閱讀的更多是圖片影片等影象資訊,較比文字更好理解和記憶;博物科普的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孩子更容易在教學中和日常生活中獲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對於低齡段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博物教育有獨特的優勢。
“我本人之前算是中國比較早期做雲計算工作的。2018年我到紐約大學做訪問學者期間,深入瞭解到一些發達國家,他們的孩子怎麼去看待自然,怎麼去感受自然,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更符合我的初心,除了單純的經濟價值,更想做一些有社會價值和社會意義的事情。”同時,作為本就是自然教育方面的愛好者,王旭創立了樹行途生態教育。
在王旭看來,自然教育是最容易與其他科目相結合的。“自然教育就像是一個載體,它可以承載藝術、體育、語言教學、數理化等各個科目。”
目前,樹行途的產品分為三類,其中課程部分,樹行途創新國內少有的自然系列性課程,從昆蟲、鳥類、哺乳動物、植物、淡水動物、海水動物六個主線,以及生命演化的化石及運動的礦石課,形成了6+2的自然教育課程體系;另外,樹行途教育還為中小學提供多種自然相關的生態文明實踐課。
除了課程,樹行途生態教育也承接室內外大小展覽,探索自然總動員市集,創造實體自然場景的互動空間。同時也有自然魔法盒蝴蝶套裝等多種品類的教學硬體產品和衍生品外售。
在王旭看來,未來自然教育將會吸引更多專業玩家以及各類人才參與進來。在這個行業自身的發展上,政府的高度關注以及大家意識的提升,都會把自然教育的市場快速開啟。同時,由於自然教育的相容性,與語言培訓行業、旅遊業等其他行業更好的結合,也將是發展的一個方向。
同樣作為自然教育的參與者,博旅文化創始人鄭洋則指出了幾個博物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首先,由於自然教育沒有很明確的准入門檻。同時品類繁雜,教學質量良莠不齊,很多機構甚至連本土化的生物都不瞭解就組建研學活動,孩子戶外娛樂需求達到了,但是學習效果無法達到。
“其實,比起孩子在一兩天的活動中玩得開心,我們更欣慰的是與一群同樣對自然有興趣的孩子建立長久的朋友關係,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探索到的任何所得所感都可以和我們分享。我們要培養的是孩子敬畏自然、熱愛自然的興趣以及探索自然的好奇心,這才是我做自然教育的初心。”鄭洋表示。
鄭洋也提到外部資本也給行業發展帶來的影響。“這個賽道想要獲得資本的青睞很難,因為標準化和可複製性太難了,我們聊過一些投資人,他們更多強調短期變現,而自然教育是一個偏向情懷的東西,加上疫情的影響仍在持續,活得很難。”
針對資本對於科普教育方面的看法,李逸飛從投資人視角給出了不一樣的觀點。在他看來,線下自然教育目前最重要的瓶頸是無法規模化複製。“其實,包括K12機構在內,在連鎖店建設上,行業內已經有很多解決方案,只是很多自然教育機構負責人只是想做成小而美的小生意,並不想找規模化的解決方案。”
李逸飛表示,其實在資本層面,能夠關注到素質教育賽道的專業投資人和機構,都瞭解這個賽道的基因和屬性,因此更看重是持續性的穩定增長,並沒有只看著短期的收益。同樣,投資方能夠在機構規模化運營方面給予很大幫助,包括對接師資培訓等合作、提供規模化營經驗方案等。“只要這個機構單店模型能夠跑通,能夠穩定性盈利;負責人有規模化經營的眼光和想法;同時信任接納外部資本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