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鄭州市春霖職業培訓學校的校長在《寫真地理》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內容是“特異學生”用“意念和能量傳播”將煮熟的雞蛋“還原”成生雞蛋,並孵化出小雞。這樣奇葩的“科學研究”引發了網友質疑。對此,該校一名負責人聲稱:“不用懷疑,這個課程未來會去中科院授牌,也會在鄭州大學開設。”隨後,中國科學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聲”轉發了相關報道截圖,並配字:“呵”。鄭州大學回應:論文作者非校友會成員。
一個“呵”字簡單有力地表達了中科院對“熟蛋返生”的明確態度。各類打著“科學”名義出書搞培訓、大肆斂財的現象並不罕見。從媒體報道來看,這個春霖職業培訓學校把“全腦潛能”開發作為培訓重點,費用動輒數萬元甚至十幾萬元。更讓人驚訝的是,該校還搞起了師資培訓:“2021年2月,春霖職校全腦潛能師資培訓及實驗基地正式開始招募。3月底,首屆師訓班圓滿結束。”如此“授人以漁”的行為或許使該校名利雙收,但卻可能讓更多學生付出了誤入歧途的代價。
在不少網民透過各類腦洞大開的段子諷刺“熟蛋返生”論文時,我們必須深入思考如此“奇葩”的實驗和偽科學培訓為什麼能夠存在?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僅靠巧舌如簧還是不夠的,透過“打擦邊球”和權威機構扯上關係是一些人的基本套路。具體來看,如果沒有學術期刊和有關社會組織的站臺,“熟蛋返生”對於大多人來說可能就是一個笑話,但有了白紙黑字的學術論文和眾多名頭看似不小的頭銜,“熟蛋返生”就成了很多人雖然不懂但是相信的“科學”。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對於“熟蛋返生”的新聞,我們既要關注當事者,也要關注站臺者。
無論從科技強國還是從立德樹人的角度,對於各類偽科學都必須依法嚴厲打擊。據說,有關部門已經介入。我們期待,不僅要查明“熟蛋返生”論文的來龍去脈,更要回答當事學校的教學資質和內部管理是否存在問題?有關當事人各類頭銜涉及到的機構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相關監管部門日常監管責任到位沒有?同時,不妨以此事件為契機,進一步嚴厲打擊各類非法社會組織,加強社會組織管理,規範學術期刊審稿發稿流程,避免各類合法機構有意無意地成為一些人謀利的道具。沒有了站臺者,各類“大師”的獨角戲也就自然失去了觀眾。
來源|法治日報
來源:蚌埠檢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