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妙棋險象環生,毛主席著急壞了,幸有這位名將主動補上了缺口
東北全境解放後,順勢解放平津,就成了中央軍委考慮的重點了。回顧當年的這段歷史,我們無法不由衷地產生對毛主席的敬佩之情,敬佩他那高超的戰爭指揮藝術。
1948年11月,遼瀋戰役剛結束,硝煙尚未散盡,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司令員程子華接到命令:停止休整,率東北先遣兵團先行入關!與華北軍區聯手,圍困華北國民黨軍華北“剿總”傅作義部主力。
此時的林彪的東北野戰軍已有70餘萬人,正如毛主席所說:林彪壯得很哪!但東北野戰軍只下轄兩個兵團(1949年3月才增加成4個),即第1兵團與第2兵團,有12個步兵縱隊,15個獨立師,1個炮兵縱隊,1個鐵道縱隊,3個騎兵師,1個坦克團等。第1兵團司令員是肖勁光,政委是蕭華;第2兵團司令員是程子華,政委是黃克誠。
東北先遣兵團下轄兩個縱隊,即第4縱和11縱,是程子華任司令員的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的一部分。
毛主席與中央軍委明確指示,東北先遣兵團應速取平綏線上的南口、懷來。華北軍區第2、3兵團統歸程子華指揮,合力圍殲該線上的傅作義部主力。
中央軍委的的具體部署是,由華北軍區楊成武的第3兵團首先包圍張家口之敵,吸引傅作義部主力前往馳援,然後華北軍區楊得志的第2兵團迅速切斷平綏線上懷來、宣化間的聯絡,東北先遣兵團再切斷平綏線上北平、懷來間的聯絡。
這樣整個張家口至懷來線上的傅作義所部就陷入了既不能西逃,亦不能東撤的窘境。傅作義的主力一旦被圍,就下不了決心率平津守軍東逃。等到東北野戰軍主力再一入關,華北便在我軍囊中了。
在遼瀋戰役即將結束的時候,蔣介石認為東北易主,華北孤危,曾考慮放棄平津,令傅作義率部南撤,以加強長江防線或淮海戰場;但又怕不戰而撤,政治影響不好,故舉棋不定。
好面子,一直是蔣介石的毛病,為之吃過不少虧。
傅作義脫離閻錫山後,一直經營綏遠,綏遠成了他起家發展的老巢,西退綏遠,較為可行;但又怕綏遠地貧人稀,勢孤力單,難以持久;如率部南撤,又怕被蔣所吞併,故也猶豫徘徊,難以決心。
蔣傅二人同床異夢,各有懷抱。
蔣介石的這種心理,傅作義打的小算盤,早已被足智多謀的毛主席洞若觀火了。
楊成武的第3兵團首先行動,對張家口形成了包圍態勢。傅作義判斷東北野戰軍經過遼瀋戰役後需要休整一段時間才能入關,因而派出跟隨自己多年的王牌軍——第35軍西援張家口,準備先擊破楊成武兵團,然後再回頭迎擊東野。
傅作義沒想到,此舉正中毛主席調虎離山之際,毛主席立即給程子華下令——率領所部4縱、11縱取直徑向南口、懷來前進,切斷平張鐵路,把傅作義嫡系35軍困於張家口殲滅之。
程子華得令,星夜率部出發,誰知走到密雲時卻出了問題——差點影響了中央軍委關於整個戰役的部署。
走在前面的是11縱,派人來報告程子華,說密雲只有一個保安團,連警察才一兩千,好打得很。程子華也沒多想,就同意順手拿下密雲,他命令前衛11縱轉向攻擊密雲,後衛4縱改為前衛,繼續向懷來前進。11縱遵令組織一部兵力上去就打,剛掃清外圍,不料從古北口、石匣鎮逃過來一個師國民黨軍竄進了密雲。
11縱只好將主力都調過來圍城,經過一天猛攻,終於將這股敵人殲滅。20個小時,全殲了密雲的守軍6000餘人。
攻打密雲驚動了傅作義,明白是林彪的東野已經提前入關了,就急令在張家口的第35軍速速返回北平,並撤守了外圍兵力回北平加強防禦。
第35軍有幾百輛美製十輪卡車,在軍長郭景雲率領下迅速東返,急如風火。對這一突發情況,楊成武兵團準備不足,沒有實施有力行動去阻止第35軍東撤。
此時楊得志兵團還在數百里外,難以及時到達指定位置。程子華的東北先遣兵團不但打密雲誤了事,也遲遲未能佔領懷來截斷平張線。
毛主席氣得當時在雪地上亂走了半天,誰勸,他也不肯回去。
誰知,第35軍軍長郭景雲鬼使神差地幫了我軍——就在35軍即將逃回北平的那天晚上,軍長郭景雲鬼使神差般地下令在雞鳴驛宿營,這一夜,為解放軍主力圍困第35軍贏得了時間,
本來,第35軍副軍長王雷振看出問題了,他對35軍從張家口一出來就屢屢遭到共軍阻擊但有沒有大部隊正面作戰的現象深感憂慮,提醒郭景雲解放軍可能有大批援軍到來的憂慮。
但他的這個意見,狂妄自大的郭景雲沒有理會。
郭景雲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終他的第35軍在新保安被趕來的解放軍部隊包圍了。
第35軍回撤受阻於新保安,傅作義又急令第104軍西出接應。懷來距新保安不遠,沿途又沒有部隊阻攔,第35軍極有可能逃掉。
幸虧這時負責圍困新保安的華北3縱司令員鄭維山反應機敏,在無法請示又沒得到命令的情況下,毅然決斷把主力調到沙城一帶佈防。第二天與援敵展開激戰,第35軍趁機拼死突圍,在戰況最緊急時,第104軍和第35軍相隔不足八里,兩邊喊殺聲都能聽清楚。
華野另一支部隊匆匆趕到,這才擊退第104軍,緩解了平張路上的危險局面。
毛主席聽說鄭維山的華北3縱主動補上了缺口,和兄弟部隊協作擊退敵人,才舒了一口氣,放下心來,他馬上以軍委名義通電錶揚鄭維山,嚴厲批評了耽誤進擊的程子華。
程子華雖然率部隊佔領密雲,殲敵6000多人,但暴露了東北野戰軍入關的訊息,使傅作義加強了防備,耽誤了切斷平張路的時間,差點貽誤戰機。
自作主張的密雲一戰,絕對是得不償失的,但程子華對整體與區域性的關係認識得不到位。《程子華回憶錄》中說,毛主席批評程子華後,程子華還和毛主席辯論了起來,解釋自己在密雲發生戰鬥的必要性。
被毛主席以軍委名義通電錶揚的華北3縱司令員鄭維山是河南新縣人,1955年被授予了中將軍銜。他勇猛善戰,毛主席頗為讚許,曾說“南有許世友,北有鄭維山”。
接下來的兩週時間,毛主席採取了很高明的“圍而不打”與“隔而不圍”戰略。
所謂“圍而不打”是對張家口、新保安暫時只圍不打,以便吸引平津敵人不好下決心從海上逃走,亦使傅作義捨不得起家的老底子而難下逃跑之決心。
所謂“隔而不圍”,即是對平津塘等地,只作戰略包圍,隔斷諸敵聯絡,不作戰役包圍,以待部署完成後再各個殲敵。
毛主席在電報中特別指出:“尤其不可將張家口、新保安、南口諸敵都打掉,這將迫使南口以東諸敵迅速決策逃跑,此點務求你們體會。”
我軍終於把傅作義集團分割包圍到張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五個互不連線的要點上。攻克塘沽,控制海口,就能切斷敵人海上南逃之路;攻克新保安,打掉傅作義這張王牌,就動搖了其固守平津的決心。
殲滅戰開始了,新保安、張家口敵人迅速被全殲,傅作義的王牌軍第35軍灰飛煙滅,軍長郭景雲在給傅作義發出最後一封電報後,讓一士兵去提了兩桶汽油,打算集體自焚。但無人聽命。最後郭景雲無奈地走向後院,掏出手槍自殺身亡。
接著,已入關的林彪大軍只用了29個小時就解放了天津,俘警備司令陳長捷,市長杜建時等,全殲國民黨守軍13萬人。
隨後,毛主席打談結合,以打促談,和平解放了北平,傅作義率部起義回到了人民的陣營。
戰爭與政治,戰略與策略相結合,是以毛主席指導戰爭的一大特色。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避免更多的人在戰爭中傷亡。仁者愛人,人間大慈毛主席!(劉繼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