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謝彥波:15歲讀碩、18歲讀博,為何被美國列為潛在危險?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太過聰明也未必就是好事,小時候看電視總是羨慕那些跳級的人,小小年紀就能上大學,卻忘了人生還有後續,而之所以後來沒有了訊息,是因為太聰明的人往往聰明反被聰明誤。
當初的神童謝彥波,小小年紀就跳過了初中高中,直奔大學而去,後來還是沉寂在人海里。少年班的眾多學子,一個個都是天縱奇才,但最後好像大有作為的卻沒有幾人。
1966年底謝彥波出生在湖南,他的父親是湖南醫學院的物理老師,是個極有文化的人,他們一家住在醫學院的家屬院裡。
一歲的時候,因為父母都太忙,他被送到鄉下奶奶家,由奶奶負責照顧他的飲食起居,一直到他快要上學的年紀,才被從鄉下接回城裡。
明明是一個城裡的孩子,在鄉下呆久了,看城裡什麼都覺得稀奇,但他性格內向,從不張口問,也或許是對爸爸媽媽沒有那麼依賴。
他很少開口說話,就算是渴了餓了,跟人說話就是:"彥波要吃飯!"一聽就是鄉下老人寵溺孩子的語氣,讓他這麼大了,連個第一人稱的"我"都不會說。
母親心碎於兒子的木訥,對於兒子的前途充滿擔憂,但身為父親的人,卻似乎沒有這份憂慮,認為兒子是外濁內清,只要能給他正確的引導,將來必定會大有作為。
上學了之後,謝彥波還是不喜歡說話,他從不回答老師的問題,這讓老師感受到他的不同,但他的作業確實做得挺好,那些題目他都能答對,又不能因為孩子不愛說話就直接批評孩子,於是老師就把情況告訴了他的父親。
為了讓謝彥波變得活潑一點,他的父親想了很多辦法。
跟孩子講道理,他們未必聽得進去,謝彥波的父親就是一個老師,深諳這些道理,於是他給謝彥波講故事。
《小木偶奇遇記》講完之後,謝彥波果然忍不住好奇問道:"為什麼小木偶不問問別人怎麼解決那些困難呢?"謝父回答:"因為他不愛說話。"
聽了故事之後,謝彥波果然有了變化,雖然還是話不多,但是好歹活潑了許多。
雖然大學老師每天都要批改別的孩子的作業,但對於自己的孩子,謝老師也沒有放鬆,某一天他在檢查謝彥波的作業的時候,忽然發現謝彥波的作業本上有一道五年級的數學題,而且他還做的很好,那時候謝彥波才上二年級。
在父親的詢問之下,謝彥波回答:"我在學校五年級的課堂裡旁聽了一遍就會了。"父親驚訝於謝彥波的聰明才智,從此對於他的培養更是下足了功夫。
謝父決定親自指導兒子自學,小小的謝彥波對於知識也是求知若渴,他還給自己安排了一個嚴格的時間作息表,每天堅持5個多小時的自學課程,天天如此,學累了就去玩滾鐵環,這是當時小孩子之間流行的遊戲。
就這樣,才過了一年,他就把初中的數學都學完了,到了第二年就學完了高中的數理化課程,等到第三年,他已經做過了數以千計的習題,開始鑽研大學微積分和解析幾何的課程。
然後他參加了高二年級的數學競賽,一舉獲得第二名,然後他又馬不停蹄的參加了長沙市的高中時數理化競賽,也名列前茅。
謝彥波一戰成名,年少出名,大家都知道那個小學還沒上完的小孩子,竟然連高中生的難題都做出來了。一夜之間,名聲大振,連中國科技大學都注意到他。
中科大派遣學校的少年班的負責人前來面試他,面試過後中科大對他很滿意,覺得他的功課都達到高中畢業的水平,決定錄取他進入中科大的少年班。
儘管少年班的年齡都普遍偏小,但11歲的謝彥波在裡邊還是小的過分,他進入大學之前還只是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進入大學的時候還在玩兒滾鐵環。
因為他的年紀太小,還缺少生活自理能力,且周圍人看他的眼神讓他以為自己真的就天下無敵,自視甚高。
對於比他年紀大的人,他也不知道該怎麼和他們相處,總不能讓人家和他一起滾鐵環。對於少年班的人際關係課程和心理健康課程一向是學校的難點。
但是謝彥波是裡邊的難中之難,老師一直都很擔心他們以後,就算再聰明的人,他總要和別人接觸,如果他們總是這樣驕傲自大,只怕以後到社會上不能適應。
哪怕生活中有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謝彥波還是在15歲的時候,考上了中科大的研究生,在研究生生涯中,他就和導師的關係不太和睦。
但是因為愛才之心,導師還是讓他研究生平安畢業,就在所有人都以為他未來可期,可能會成為世界上年齡最小的博士的時候,變故發生。
18歲讀博士時,他和中科大的博士導師周光召,關係十分不融洽。周光召提的意見他根本聽不進去,一味地堅持自己,導致周光召十分失望,決定不再教他。
在國內博士不能畢業,他就打算出國深造,於是便去了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還被安排跟著安德森做固體物理理論工作。
安德森是上一任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能跟著他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但一向驕傲的謝彥波顯然並沒有這樣覺得。
在留學生的圈子裡,謝彥波和導師關係緊張早就不是什麼秘密,謝彥波的論文中寫道,安德森的理論是錯誤的,還列舉了諸多例子來論證。
但這個理論明明已經被大眾認可,安德森覺得謝彥波是故意這樣做,他簡直不可理喻。
正在他們的關係處在懸崖邊上的時候,在美國發生了一件可怕的槍擊案,一個北大留美學生因為和導師關係不好,便拿著槍殺了自己的導師還有同學,最後又自殺。
一時間所有的老師人人自危,尤其是和自己的學員存在矛盾的導師,更是內心恐慌,為了防止類似事件的發生,他們決定排除這些潛在的危險。
謝彥波便被美國列為潛在的危險,中國科技大學決定讓謝彥波回國,就這樣他的博士夢再次破滅。
在中科大教他們人際關係的老師說過,對於少年班來說,人際關係和心理健康是整個班級都落下的課程,他們在上學時沒有能養成良好的心態,周圍人對他們的推崇誇獎,讓他們喪失了平常心。
這種缺陷不是一時的,會跟隨他們一輩子。更有少年班的同學承認,直到現在他們仍然缺少人際關係方面的能力。
他的同學秦祿昌說,有些事情錯過了,一但過了那個年紀,就是一輩子都補不上的事。提起來還略帶惆悵。
而謝彥波的另一個同學,寧鉑的經歷和他驚人的相似,同樣的出國留學,同樣的不善人際關係,同樣的和導師關係不睦,被送遣回國。
如今寧鉑的精神狀態更是極其極其不穩定,時好時壞。與他相比,謝彥波還算幸運,雖然迴歸於平凡,在中科大做老師,過得簡單,但好歹人沒出什麼問題。
天才的隕落,從來都不是一朝一夕,平常心真的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我們平常人好像沒有太多的高光時刻,但也不必經受大起大落,一個人有才華很重要,但恃才傲物最終毀掉的只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