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參加過清軍、北洋軍、國軍,解放後被授銜的軍人

前世三百次的回眸才換得一次擦肩而過,相聚即是緣分,[名字]歡迎大家

軍人,從來都是一個讓人充滿敬仰的詞彙,軍人,是國家的保衛者,是與國家唇亡齒寒、同生共死的英雄。從在當年戰火烽飛的革命年代,毫不畏懼地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到如今幸福安康的和平年代,依舊時刻保護著國家與人民。

但是,我們都知道,戰爭從未離開,即便到了21世紀,戰火依舊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激烈的燃燒,然而中國是和平的,因為這是從前的軍人用血肉打出的江山,是現在訓練有素的軍人給我們的底氣和安全。
所以,軍人於中國,是頂天立地的存在,看世界,有哪個國家和民族面對他們的軍人,會出現“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盛況?只有中國,因為他們是真真正正的人民子弟兵。

唯一參加過清軍、北洋軍、國軍,解放後被授銜的軍人
1955年,國家對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了第一次授銜,而原本沒有資格入選的老紅軍,因為偉人的一句“老紅軍,不下校。”的特批,也被給予授銜,而根據授銜時的要求,儀容儀表必須按照軍中的規定,但是有一個人留著一把大鬍子的軍人,卻受到了偉人的第二個特批允許他留著鬍子參加授銜。
他就是蔣維平,他是授銜儀式上年齡最大,唯一一個留著大鬍子的人,也是唯一一個參加過清軍、北洋軍、國軍、八路軍,解放後被授銜的軍人。

唯一參加過清軍、北洋軍、國軍,解放後被授銜的軍人
蔣維平,原名蔣順發,別名姬賓禮,於1878年生於河北省房山縣石樓村。蔣偉平從小家庭生活十分貧窮艱苦,所以他的童年,不似其他孩子的到處玩耍,無憂無慮,而是在童年時期就學過徒,還當過徒工,長工。
而當時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所以在清朝末,蔣維平就曾經參軍報國。二十歲之後,蔣維平就開始在李鴻章的部下從軍,後來又到了袁世凱的部隊,最後還輾轉到段祺瑞的部下從軍。
在軍隊中,從小就開始歷練的蔣維平還是得到了上級的賞識,所以曾經還擔任過北洋軍中的副團長。但後來軍隊解散之後,在1930年,蔣維平就回到了房山縣石樓村,開始幹起了學醫種地的活。

唯一參加過清軍、北洋軍、國軍,解放後被授銜的軍人
但是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在民族義憤的激發下,蔣維平毅然決然地回到了軍隊,投身於抗日鬥爭,曾在宋哲元第二十九軍第三師擔任管馬處主任委員。
不久,該軍隊又解散了,於是蔣維平回到家鄉開西藥店維持生計。到了1938年2月,八路軍第120師359旅挺進平西,在路上經過蔣維平的家長,他內心不平息的抗日夙願,讓他激動不已,儘管他當時已經將近是個六旬的老人,但他絲毫不畏懼,除了希望為抗日貢獻一份力量之外,他別無他求。
於是1938年5月,他帶著義子蔣志剛,毅然關閉了自己經營的藥店,攜帶著全部的藥品,衝破日偽軍的重重封鎖,到房山良聯合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地的長操村參加了革命,也在這一年的這一月,蔣維平終於加入了我黨,成為了房山縣九區救國會主任,還曾任三五九旅團製藥廠廠長。

唯一參加過清軍、北洋軍、國軍,解放後被授銜的軍人
加入我黨以後,蔣維平其實年事已高,但是他好像從來不在乎自己的年紀,在抗戰面前,不分年齡,只分能不能出力。
於是他開始苦心鑽研中醫藥學,甚至不惜爬山越嶺的採集中草藥,他更是深入民間,在其中收集到了300多種藥方子,還成了軍隊裡的“太上老君”,配製丸、散、膏、丹等40餘種,由此治癒了很多很多的傷員。

唯一參加過清軍、北洋軍、國軍,解放後被授銜的軍人
在1941年的春天,蔣維平也隨著部隊,開到了陝西省米脂縣,在那裡,抗戰的傷員格外多,再加上藥品奇缺,面對這些情況,蔣維平一開始根本無從下手,但是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蔣維平帶著部隊裡40多個人到處搜尋芒硝,從而製得了硫酸鈉,解決了一部分傷員打針用藥的問題,不僅如此,蔣維平還用百姓家裡容易拿到的蜂蜜和豬油熬成藥膏,對治療瘡癤有特效。
還配製出光明眼藥膏、瘧疾丸、外科治腐膏和複方氧化鈣等藥品,在當時,為部隊緩解了藥品困難,為極大的緩解了軍人們抗戰過程中身體上的病痛,減輕了病痛對他們的折磨。

唯一參加過清軍、北洋軍、國軍,解放後被授銜的軍人
所以才在建國後以後,成為了八路軍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第一分院副院長,在清風戰役和石家莊戰役中,醫護人員在蔣維平的率領下,挽救了1200餘條生命,並且在蔣維平親自管理下的由400餘名傷員組成的連隊,成為了當時的模範連隊。
建國以後,1951年,軍隊醫生蔣維平就在多家軍區醫院任職,後來還擔任了中國國際白求恩和平醫院副院長等職。

唯一參加過清軍、北洋軍、國軍,解放後被授銜的軍人
蔣維平人並不如其名所稱的那樣性格平平的,反而他不僅本事大,脾氣也大,總是得理就不饒人,罵得別人啞口無言。
但是蔣維平是個有著兩幅面孔的人,在面對他的傷員和病人的時候,蔣維平從來不會發脾氣,反而溫聲細語,面面俱到的照顧病人,在那個活下去就萬幸的年代,蔣維平有時候還會用自己的津貼給傷員、病員買營養品,其實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一個面冷心暖、刀子嘴豆腐心的老頭,其實心裡熱乎著呢。
部隊在米脂停留休整的時候,12斗的小米就是蔣維平的津貼,然而有一回,他看到地主家僱用的一個女僕,年輕尚小,可憐兮兮的,後來又得知此女僕是河北人,倆人是老鄉,她還會唱河北梆子,也是在逃難的時候出來的。
在這個戰火年代,在外遇見老鄉該讓人多麼激動,還是這麼一個弱女子,於是蔣維平用12鬥小米贖了她,讓她在衛生隊打雜,後來這個女子和一位副營長結了婚,生活幸福,蔣維平成了她一輩子感恩的人。農場開荒,成模範英雄
後來在1943年,在陝甘寧邊區開展的大生產運動中,蔣維平扛起了重任,成為了當時南泥灣九龍泉719團的農場場長,當時的蔣維平,已經有65歲的高齡,但是年齡依舊不能成為妨礙他的因素。

唯一參加過清軍、北洋軍、國軍,解放後被授銜的軍人
他不辭辛苦地投身到農場開荒的事業當中去,全場100餘人在蔣維平的帶領下,開墾了400多畝地,就一年時間,當地就已經可以滿足糧食自給了,並且他們還上繳了2.88萬公斤的糧食。
不僅如此,蔣維平不止把眼光放在開荒之上,在開荒種糧的同時,蔣維平還帶著人民群眾開辦了木工廠、碾米坊,組織大家一起製藥、編織和燒炭,把農場料理的井井有條,成為了第359旅的第一模範農場。
在同年,蔣維平還被評為了旅勞動英雄和陝甘寧邊區勞動英雄、模範工作者。這個榮耀,蔣維平值得拿,或者說,就是屬於他的獎。後來建國之後,蔣維平還受邀出席了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

唯一參加過清軍、北洋軍、國軍,解放後被授銜的軍人
國家永遠都不會忘記那些為他“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將士,當然也不會忘記這位出自河北的英雄,蔣維平,儘管他的戰場不在前線,但是後方的支援,他卻是一個不落,細心鑽研,不懼艱苦的製藥,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地帶著人民開荒搞建設,終於在1955年被授予中校軍銜和三級獨立自由、三級解放勳章。
而在蔣維平的授銜儀式上,他已經77歲高齡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上最年長的中校,但是歲月無情,時間不會為任何人停住,1964年7月12日,蔣維平在張家口二五一醫院病逝,享年86歲。
但是儘管如此,魯迅說過:“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蔣維平就是這樣的人,儘管他的肉身化作春泥,但是他的精神卻永遠就在後輩的心中銘記,他的功勳永遠不會被歷史抹去痕跡,他是英雄,這毫無質疑。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702 字。

轉載請註明: 唯一參加過清軍、北洋軍、國軍,解放後被授銜的軍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