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玉兒(化名)很好,明天下午去考鋼琴六級,學校也有去,就是不是很正常,讀書壓力大,我隨她意見。她身體一切安好,以前那些事基本上沒有發生,心情很好。全靠你指導才有今天,孩子只要父母用心愛他們,都會慢慢變好。”近日,學競老師回訪一個半年前做的個案時,案主玉兒的奶奶反饋道。
這個反饋讓學競老師對玉兒奶奶充滿了敬佩之情。玉兒一歲時,父母就離婚了,後來爸爸再婚,又生了一個兒子,她是奶奶帶大的。上初中後,玉兒因為經常腹痛、發燒,休學了半年。學競老師給玉兒做了兩次溝通後,深感她若要身心變健康,家人必須付出很多的心力,做出很大的改變。沒想到她的奶奶做到了!
女孩休學半年,奶奶很焦慮
“學競老師,我的鄰居,一個初中女孩因為經常生病,休學了半年,她奶奶想讓她重返校園,你能不能跟她做一下深層次的溝通?”七個月前,一個上過幸福家庭俱樂部線下課的學員問學競老師。
“可以,前提是她的家人要上我們的線上課,要加入我們俱樂部。”學競老師說。
學員有些為難,告訴學競老師這個女孩出生不久,父母就離異了,她是奶奶帶大的。奶奶年齡大了,不太可能聽課。考慮到女孩的身世很可憐,學競老師同意了。
第一次見到玉兒,只見她身體瘦弱,一副病怏怏的樣子。在整個溝透過程中,當學競老師問她對一些往事的感受和情緒時,她經常答不上來,或是隻說幾個字。學競老師內心不由有些沉重,看來玉兒情緒情感發展得很不好。
溝通第二天,學競老師和玉兒奶奶詳細談了玉兒的情況,“孩子膽小、內向,與缺乏父愛母愛有很大關係。你與愛人在養育她的過程中,存在過度保護的情況,如從不讓她一個人外出。另外可能你們從未讓她瞭解過自己的情緒情感,也未教過她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而這是小學階段孩子重要的成長內容之一。想要玉兒身心健康,家人要改變觀念、心態,及與孩子的互動方式。”玉兒奶奶表示自己願意為了孫女的健康成長做出改變。
學競老師給奶奶開出了方子:1.請您保重身體,作息有規律,讓自己有個良好的狀態。同時,內心堅信孫女一定會越來越自信、樂觀、陽光。2.和孫女說話時,不去評判她,比如不說她內向,不喜歡和別人交往,要說就說正面、積極的話,如“我孫女鋼琴彈得那麼好,譚老師說你很有天分!”“你是個很有潛力的孩子!”……3、多對孫女表達愛,比如說“有你這個孫女,奶奶覺得好幸福!”先這樣做一個星期,看玉兒有什麼變化。
“謝謝譚老師,我會努力調整好心態,守護,等待。”奶奶回覆道。
一個星期後,玉兒奶奶給學競老師發來資訊:“譚老師,你好!這幾天按你的指導,改變態度同玉兒說話,有見效。看你哪天有空跟你聊聊玉兒存在的問題,想得到你的幫助和指導,使玉兒儘快變得自信、陽光,從困境中走出來。”
後來學競老師與玉兒奶奶詳談,奶奶告訴學競老師她與玉兒溝通中存在的問題,及她的焦慮和困惑。她還說,最近玉兒買了幾隻鴨子在家裡養,搞得家裡比較臭,她想把鴨子送走,玉兒很不高興,說她沒有同情心。學競老師告訴她,養鴨子是玉兒在療愈自己,因為她從小沒得到父母的愛,現在把感情投射到鴨子身上,透過養鴨子來感受愛與被愛的情感,這是一件好事。如果養鴨子對家人帶來不便,她可以透過一些溝通方法來處理。如果她想更徹底地解決這個問題,建議她購買俱樂部的課程《如何活出良好的生命狀態》、《如何與孩子良好溝通》,並加入第二期幸福家庭俱樂部。奶奶聽後,立刻購買了課程,並加入了俱樂部。
奶奶非常關注孩子的情緒情感
臨近開學時,奶奶又與學競老師聯絡,她說玉兒本來已答應新學期去上學,但近日內心又變得焦慮、害怕;此外玉兒有時會動手打她,但她不敢打爺爺和爸爸。她希望學競老師與玉兒再溝通一次,解決以上問題。學競老師答應了。
第二次溝通,玉兒明顯話多了不少。學競老師瞭解了她打奶奶的原因後,教會她如何釋放情緒和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引導她意識到這樣做是不對的,自己要去體諒和愛護奶奶。
溝通結束後,學競老師告訴了玉兒奶奶讓玉兒尊重自己的具體方法,同時建議她購買幸福家庭俱樂部的線上課《如何為青少年立界限》,裡面對方法有非常詳細的闡述。奶奶聽後立刻購買了課程。
去年9月,玉兒上學去了。後來她內心又產生了不良情緒,奶奶向學競老師求助。學競老師教她如何肯定玉兒的進步;如何讓玉兒更好地釋放情緒;如何讓玉兒整合自己的覺知力,讓身心更健康,對自己更有信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不要過於關注學業成績。家人重要的是不要去否定她、打擊她。要多肯定、鼓勵她,讓她有安全感,心情愉快,這樣才對她的身心健康有幫助。只要方向、方法是對的,給到孩子時間和空間,她一定會越來越好!”學競老師說。
奶奶後來向學競老師反饋,她與玉兒爸爸常會帶玉兒去鍛鍊身體,玉兒與外界有了更多的接觸,她自己也一直在學習成長。
改變自己是根本
近日,學競老師回訪了玉兒奶奶,問玉兒現在如何。奶奶告訴學競老師,玉兒現在身體一切安好,心情也好,今年去讀職高三加二,學校基本定好了。她明白,只有愛才能改變一切。
學競老師聽後非常開心,說玉兒能有這樣的奶奶,真是太幸運、太幸福了!考慮到現在很多父母都不知道關注孩子情緒情感的重要性,不少孩子得了抑鬱症,但他們的父母都不願意學習、改變,像她這樣願意為了孩子健康而作出改變的人太少了!學競老師想把這個個案報道出來,問她是否同意。
奶奶同意了,並談了自己的感悟:“首先要改變自己,身邊的人才會改變,包括老公和兒子。我改變了,他們倆也跟著一點一點改變,原因就是隻要有愛就能改變一切。學競老師的課只要認真理解和堅持做,就能明白自己要改變什麼!玉兒現在以前那些事基本上沒有發生,心情很好,小提琴也在學,很有興趣,現在也能拉歌曲。我也經常看到學競老師(在俱樂部群裡)發的資訊,只有改變自己的心態,孩子才能改變。在這半年,我就一點一點改變自己,控制自己的脾氣,過後再告訴她哪裡錯了。經常這樣做,玉兒慢慢也在改變。目前一切安好!只要父母用心愛他們,孩子都會改變。”
軀體化症狀
心理學有個術語叫“軀體化症狀”:一個人有情緒問題或心理障礙,但卻沒有以心理症狀表現出來,而是轉換為各種軀體症狀表現出來。
精神分析學說把軀體化的形成看成是一種潛意識的過程,一個人藉此將自己的內心矛盾或衝突轉換成內臟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從而擺脫自我的困境。如用軀體化症狀置換內心不愉快的心情,表達某種想法或情緒等。
上文中的玉兒就是明顯的軀體化症狀。她在生病前,多次想對奶奶傾訴自己的焦慮和恐懼,但奶奶想到小時候她也經常這樣叫自己,不知道青春期的孩子身心特點,所以沒當一回事,沒有去傾聽她。後來玉兒經常腹痛,有時會發燒,吃了長時間的藥都沒好,就休學了。她的潛意識是想用生病來向家人表達:請多關注我,請用正確的方式來愛我。
如果說孩子是一棵樹上的果實,果實生病了,我們不能僅僅把注意力放在果實上,更要去改良果實生長的環境,如土壤、空氣、陽光等,這在家庭中指的是家人的觀念、心態,與孩子的互動方式等。正是因為深愛著玉兒的奶奶願意改變自己,成長自己,從而讓家人也改變,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接納、理解、溫暖有愛的環境,所以玉兒的軀體化症狀完全消失了,越來越健康。
惠州報業傳媒集團幸福家庭俱樂部供稿